APP下载

加强反腐败工作舆论引导的若干思考

2017-11-27朱少山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反腐败舆论引导新媒体

朱少山

【摘 要】 切实加强反腐败工作的舆论引导,是党和政府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从引导主体而言,应重视引导主体的多元化,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引导;在舆论引导的内容方面,应重视正、反面宣传相结合,以正面宣传为主旋律;对于舆论引导的时间点选择应适当前置,应注意事前、事中与事后相结合;在舆论引导路径选择方面,应力求创新,尽量做到舆论引导多路径、全方位、无死角。

【关键词】 反腐败;舆论引导;新媒体

近年来,中共中央,尤其是各级纪委加大了对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效果明显,尤其是对一些大案要案、有着明显社会影响的腐败案件的处理,获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与拥护。毋庸置疑,在社会上也偶尔会出现一些流言、杂音,如某某地方政府包庇个别官员、反腐败是有选择性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腐成效远远大于我国等。有必要加强对反腐败工作舆论的引导。通过各种媒介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解释目前我国反腐败的政策、动向,弘扬正气,消除负面认识,对于加强党的领导与国家的稳定具有特别意义。经过深入调研,笔者认为,加强反腐败工作舆论引导应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重视引导主体的多元化,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引导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于反腐败工作舆论引导过分偏重于官方引导及传统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对于新媒体及非政府组织的引导功效存有不重视、甚至怀疑。诚然,各级党委、政府及党报、党刊等在反腐败政策宣传、反腐败工作进展、最新动向发布等方面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具有其他组织及媒体难以媲美的公信力。在实际调研中,在问及“你是从何种途径获取反腐信息的?”,有62%的群众回答说是用手机上网,通过微信、微博或浏览论坛帖子获取的,有22%的群眾回答是从广播电视纸质报刊中获取。在问及“你是从何种途径确认反腐信息的?”,有81%的群众回答是从新华日报、淮安日报以及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江苏省纪委检察厅官网“清风扬帆”等予以确认。从这个角度而言,在众媒体时代,既要发挥党委政府官网、官媒在反腐败宣传中的引领作用,坚守舆论阵地,注重正面引导,也要重视新媒体在反腐败宣传中的人人参与宣传、时效性极强的作用。

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舆论宣传力量。除了全力发挥各级纪委队伍实力雄厚、专业经验丰富的优势,还要积极鼓励其他政府机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等在各领域的优势。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主导到官民共建,官方支持,鼓励民间参与,尤其是要发动有威望、有文化的人群,如知识分子、文艺界人士、旅游爱好者等,让他们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网络虚拟空间,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在微信、微博等发文,在不同场合表达对于党和政府反腐的信心与支持,撰写自己所了解的国外反腐的亲历亲闻,他们以自己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视角出现在群众视野内,有时候特殊的“草根”特质会使得他们对于反腐败的宣传别有异样的亲和力与说服力。

二、重视正反面宣传相结合,以正面宣传为主旋律

一方面,在舆论引导的材料选取方面,应当注意正、反两方面选材相结合。从全球角度而言,固然要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腐败的法律规定及有益做法,也要客观分析西方国家反腐败制度中可能存在的弊端。从国内而言,既要对于无视党纪国法的腐败现象毫不留情地予以调查、曝光,更要对于那些在反腐败战线长期默默无闻、勤奋工作、刚直不阿的广大干部群众作大张旗鼓的宣传,对于那些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广大公职人员要理直气壮地通过各种媒体褒扬,要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的党员干部等绝大多数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对于西方国家反腐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当鲜明地指出,要让群众清醒地认识到并非西方的月亮都是圆的,并非国内身边官员都是贪污犯,通过对众多正面典型的推介,来印证“从外向里看,十有九个都是贪污犯”等民谣的不实之处。要通过大量活生生的事实及有说服力的数据资料,通过比较对照,把国内政治清明现状与西方国家也存在着大量腐败问题的事实客观、全面地展现在民众面前,这才能达到舆论宣传与引导的真正目的。

另一方面,在舆论引导的内容选择方面,应注意客观报道与评议相结合。应当明确客观报道上述正、反面典型的目的在于让广大群众认清国内政治生态,介绍国内各级政府官员的德能勤绩,使得广大百姓对于党和政府有信心,更加坚定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因此,在介绍好干部事迹、好党员工作典型同时,应当不失时机地予以点评,表明在执政党及政府机关内,一心为民、努力办事者是主流,在报道一些贪官典型时,也要注意挖掘其腐化堕落的根源,对于官员悔恨的表述也应当予以重点突出,意在传递毕竟只是极少部分党员干部违背党纪国法。适当地夹叙夹议,甚至是寥寥数语的点评,也可能会点化、警醒那些“梦中人”。一定要力求避免把反腐材料娱乐化、小说化,要努力做到时刻把教化功能放在第一位。

还有,应注意对于广大群众非常关注的涉腐现象,应当积极予以回应,不能懈怠无视,否则会招致群众对于党委、政府的误解。对于群众通过各种媒体的举报,不能无视或推诿,应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处理,并及时给予回复。对于一些事实确凿的腐败问题,可以通过官网、官媒及时报道。但应当注意在客观报道事实的同时,对于问题产生的原因应当谨慎报道,只有待事实完全清楚后,再作比较全面地解释与说明。否则,既可能对严格办事的党员干部造成名誉损害,也可能使得处理机关被动,令人怀疑其工作能力及公平、公正性。

三、舆论引导的时间点选择应适当前置,要注意事前、事中与事后相结合

应当把反腐败工作舆论引导作为一项全面工作来抓,应当明了舆论引导的宗旨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工作的教化、督导与惩治作用。首先,应切实重视反腐败宣传,要让广大干部群众清醒认识到腐败对于个人、乃至政府、执政党的危害。腐败不仅会让一个人身败名裂,会让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无止境的混乱、悲伤之中,更会让相关政府备受质疑,使得执政党的光辉形象受损。因此,应在腐败可能发生前,即开足马力展开教育宣传,要让党员干部认识到腐败的危害,小则家破人亡,大则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稳定性,应当把问题的危害性说明、说透,清廉意识要长存心中。事前引导重在“面”,面对所有人,警钟要长鸣。腐败现象一旦有所发生,应当通过开展督导检查、组织谈话,通过内部谈话、批评通报等方式使其悬崖勒马、敦促其痛改前非,把腐败苗头扼杀在萌芽之中。应本着教育、帮助的目的处理违纪问题。事中引导重在“点”,对于重点行业、重点岗位、重点人要经常敲边鼓、吹风。生活中,可能有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着侥幸心理,在腐败之路上铤而走险,甚至对抗组织调查,对于这种情况,应当铁腕治党治国,毫不留情地予以揭发披露,在影响所及范围内,要开展宣传,绝不能容忍违法乱纪之风蔓延。在打击腐败者嚣张气焰的同时,也要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意志薄弱者,对于其他干部群众也将起到有力的警示作用。事后舆论引导重在由“点”及“面”,打击个别人,震慑一批人。endprint

因此,我们不能把反腐败宣传仅仅局限于腐败发生后,切忌“亡羊补牢”。应当把宣传力量相当一部分用于腐败发生前、腐败可能发生之际,要防患于未然,变被动工作为主动,主动出击,反腐败功效才会更显著。

四、在舆论引导路径选择方面,要力求创新、全方位

要利用生活中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应当重视舆论引导的时效性与实效性。应当重视舆论宣传覆盖的全面性,尽量做到舆论引导多路径、全方位、无死角。

应当传统媒体引导与新媒体引导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期刊审核严、信息来源准确、长期在广大群众中口碑良好的优势,对于党和国家反腐政策、反腐工作部署及进展等作出权威解读,使得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当前形势,以致不会作出错误判断,避免以讹传讹。同时应当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可以通过手机迅速联网,在很短时间内了解事态发展最新动向,时效性很强,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媒体偏重于单向传播、缺少互动的缺点,新媒体可最大化地发挥其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舆论引导者的优势,在高效互动中,能够使问题讨论更加深入,这时候,如果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作者有意、适时引导讨论的主题,引导挖掘问题的根源,指出问题的本质,相信效果会更好。

应当充分利用公共场所的多种宣传媒介,如车站、码头、公交站台、商场、住宅小区等人群聚集处的橱窗、电子显示屏等媒介。不能是简单地把一些文字资料、标语口号等僵化地植入其中,应当注重宣传材料的制作,应强調内容真实、材料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化。通过图文并茂、高品质的制作,把反腐先进人物事迹、腐败的主要表现及庭审直播、腐败者的入狱生活及忏悔等,运用逼真的画面再现于广大干部群众面前,既扩大了反腐舆论宣传范围,又弘扬了官场正气、肃清了贪污腐败等不良影响,可谓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 郭新建,李艳丽.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5(17).

[2] 闫莹雪.新时期媒体舆论监督与反腐工作的思考[J].中国领导科学,2016(08).

[3] 谭雪.谈反腐倡廉中新闻舆论的引导力[J].新闻传播,2016(02).

[4] 程旭.新媒体时期反腐背景下的舆论监督[J].理论观察,2015(04).

[5] 于晓风,童兵.传媒反腐的观察与期待[J].新闻与写作,2014(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腐败舆论引导新媒体
当前腐败问题的分析研究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浅谈反腐败工作的关口前移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反腐与经济增长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