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谋划新未来 共建新生活

2017-11-22牛昉

当代陕西 2017年6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陕西群众

文/牛昉

谋划新未来 共建新生活

文/牛昉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为我们绘就了一幅陕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的靓丽画卷,那就是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把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作为战略任务,统筹施策、精准发力,走出一条贯彻中央要求、遵循客观规律、突显陕西特色的发展之路。

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情怀。“生活幸福,才能彰显追求”,着重强调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融为一体,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了改善群众福祉,也是对三秦百姓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阐释。

指明陕西社会建设努力的方向。《报告》直面陕西社会建设中存在的城乡居民收入偏低、贫困人口依然较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突出问题,明确提出要面向大多数、关注最底层,尽心竭力做好民生工作,不断彰显追赶超越的价值追求。就是要进一步促进就业增收,改善基础条件,营造宜居环境,解决难点问题,全力脱贫攻坚,让三秦百姓生活实现新飞跃,达到更加宽裕、更加便利、更加舒适、更加舒心和更加自尊。

明确了陕西社会建设的中心任务。社会建设的各项事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就业是民生根本问题,全方位促进各类劳动者的就业,强调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通过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全面提升各类人群的收入,并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把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主战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三秦百姓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支撑。通过文化惠民工程,构建服务城乡群众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水、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城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宜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突出了营造宜居环境,让城乡居民生活更加舒适美好。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加快健康陕西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深化平安陕西建设,健全和完善广大群众的利益表达、协调、保护机制。脱贫攻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的头等大事,也是未来几年陕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中央“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任务。通过在秦巴山区、白于山区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帮助群众“挪穷窝”“斩穷根”,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

提出了推进社会建设的有力举措。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切实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以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为切入,健全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从而保障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推进“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加快城际铁路、地铁等建设,重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农村道路通行能力问题。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惠及更多群众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和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重点疏解大中城市过密的建筑和人口,以资金换空间、用空间增绿色。城市周边、城市各板块之间要规划建设绿化带,每个城市要建设绿地、湿地公园。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让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美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加大健康陕西建设力度,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重点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织牢织密群众幸福生活的网底。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因地制宜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等措施,促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把每一名贫困群众都纳入帮扶体系。深入实施陕甘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计划,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步伐。

(作者系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陕西群众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多让群众咧嘴笑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国家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