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重要性分析

2017-11-21李海斌陈田庆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土地整治重要性

李海斌 陈田庆

摘要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工程内容之一,在工程实践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工程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造成土地整治工作很难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本文简要介绍了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定位、工程内容及其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重要性,总结了当前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土地整治;农田防护;生态环境保持;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90-02

Abstract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farmland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project has always been a lack of attention and capital investmentin engineering practice,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land reclamation work.In this paper,the positioning,the project contentand and its importance in the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 of the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project were briefly introduced.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project were summarized and relevan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land reclamation;farmland protec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importance

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土地整治已成为国家、地区加强土地管理,实现土地集约化、有效化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在耕地保护、集约用地、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十三五”土地整治的总体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已成为今后几年土地整治工作的侧重点[1]。

基于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土地整治的生态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土地平整及配套设施的构建,在各类土地整治活动中明确要求采取生态化土地整治方案,在农用地整治中要求推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建设,调整、优化农田结构布局,加强退化土地修复和耕地修复养护,发挥农田景观和生态功能作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田生态环境。

1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定位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是土地整治项目的重要工程内容之一,以保护整治项目区内土地利用安全为目的,保持和改善生态条件,防止或减少自然灾害而采取的工程和生物措施。其包含2个方面内容,一是为保护整治区土地利用活动的安全以及免受自然灾害而开展的工程项目;二是为建立和修复整治区内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需要而实施的工程项目。

土地整治过程中必须重视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土地整治是自然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也是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必须要有整体、全局和系统观念,不能只考虑土地利用而忽视其对系统内其他要素和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加大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的工作力度,改善整治区生态环境条件,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从而达到生态、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才能更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2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内容

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2],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主要工程内容可划分为:岸坡防护工程、农田林网工程、坡面防护工程、沟道防护工程。

农田林网工程由农田防护林、梯田埂坎防护林、护路护沟林、护岸林组成。岸坡防护工程分为护坡工程和护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分为谷坊工程、沟头防护工程和淤地坝工程。坡面防护工程包括截水沟工程与排洪沟工程等。

3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重要性

3.1 新常态下开展土地生态整治的政策要求

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中明确提出,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和土地生态整治,促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加强农田生态防护和建设。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面加强农田生态设施建设,增强农田生态服务功能。鼓励快速城镇化地区组团式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促进农田和绿色隔离带建设,美化村容村貌。

3.2 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土地整治的目标定位,但其最初出发点是实现耕地动态平衡。因此,我国土地整治仍以增加农用地面积为主,尚未进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阶段[3]。随着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推进,在注重土地“数量”的同时,必须要提升“质量”。因此,开展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是当前及今后土地整治工作的新方向,而实施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endprint

3.3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具备一定的功能效益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是利用工程及生物措施调节和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工程措施包括岸坡防护工程、沟道防护工程、坡面防护工程。在生态脆弱区采用工程防护措施对易受山洪、泥石流冲刷的山坡山脚进行保护,在有滑坡体的山脚修筑挡土墙,避免滑坡和横向侵蚀,同时设置淤地坝及排水设施保护项目区水源安全及排水设施的顺畅。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的工程措施对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待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4]。

生物措施包括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植物护坡。农田防护林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保障,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屏障,具有防风固沙、形成农田小气候、涵养水源、改善农业生态生产条件、保障农业丰产、稳产等作用[5]。通过农田林网的建设,在农田景观中建立人工森林生态系统,丰富了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对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有学者通过对土地整治中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核算,认为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在农田防护、保育土壤、固氮供氧、净化空气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服务功能价值巨大[7]。

在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既要保证工程措施能迅速起到调节、改善环境的作用,也要长期形成对生态环境有利的良性循环。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能够从根本上消除不良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确保整治效果的可持续利用[8]。

4 存在的问题

4.1 对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土地整治仍以增加农用地面积为主,尚未进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阶段,造成了部分整治项目忽视了项目实施过程对提高生产能力与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致使整治后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甚至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危及生物多样性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 生态环境建设标准不详细,相关研究较少

我国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没有统一标准,并且所有建设标准不够详细。土地整治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的课题研究甚少,现行的设计规范对增加耕地数量有明确规定,但对生态环境保护考虑不足,缺乏科学性。農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其涉及的内容和知识相当广泛。但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往往存在对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规划原则和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9]。

4.3 资金投入不足

土地整治的资金来源多为财政资金的支持,很少有其他社会资金的融资与运作,很容易出现资金紧缺的现象[10]。因此,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存在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量小等问题。由于目前项目整治侧重点多为增加土地面积,导致分配到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上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

4.4 生态建设的技术措施运用不合理

土地整治过程中,对路、沟、渠的改造往往使用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影响了生物的生境,使生物的栖息地被分割隔离,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在土地平整工程中,多采用机械平整,不注重熟土层的利用,缺乏其他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造成新增耕地肥力不高[11]。目前土地整治工作中,普遍追求快速、高效,忽略了长远角度的生态保护建设,整治技术措施过于简单机械,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

5 建议

我国土地整治工作正处于量变向质变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强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规划实施是实现土地生态整治的最有效途径。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展土地生态整治,提出以下建议。

5.1 加强标准建设,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认真编制科学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标准,科学评价土地整治生态环境效益,对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加大土地整治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思想体现在标准建立和评价体系中。

5.2 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审核力度

政府及各地土地整治管理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将生态建设植入到土地整治工作中,重新审视新环境下的土地整治目标和方向。在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设计批复、工程验收的各个环节中,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评价、审核力度。

5.3 注重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

土地整治作为补充耕地的最有效手段,应该以生态建设为核心,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在保护原有生态景观的基础上,优化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注重景观构建,建设美丽乡村和可持续发展的农田生态环境。因此,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该不仅仅要求经济效益还要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人文效益,在满足田、水、路、林、村综合规划要求的同时,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林成行”的规划效果[12]。

5.4 强化土地整治生态建设的技术支撑

我国土地整治工作起步晚,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相对简单落后。在今后工作中,应该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开展土地整治,不断加强土地工程研究,以满足对土地利用的生态要求。土体有机重构作为土地工程的核心技术,通过对一定深度土体进行研究,以置换、复配和重构等技术手段进行土体重构[13]。土地有机重构理论的提出为土地生态整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此外,还应不断深入研究,加大土地整理技术开发,将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民生工程。

6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A/OL].(2017-01-10)[2017-07-01].http://www.mlr.gov.cn/zwgk/zytz/201702/t20170215_1440315.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A/OL].(2006-05-09)[2017-07-01].http://www.mlr.gov.cn/xwdt/jrxw/200605/t20060509_74123.htm.

[3] 张正峰,赵伟.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8):281-285.

[4] 胡振琪.土地利用工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5] 杜正中,王晓枚,孙红.农田防护林建设及其效益[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132-133.

[6] 刘文平,宇振荣,郧文聚,等.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8):233-240.

[7] 雷娜,韩霁昌,张卫华,等.土地整理中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以榆林市榆阳戈尔巴乔夫孟家弯项目为例[J].陕西林业科技,2016(2):23-27.

[8] 董璟,何腾兵,朱红苏,等.贵州省土地整治中农田防护工程探讨[J].贵州科学,2015,33(5):91-96.

[9] 朱博.浅析规划设计农田防护工程在土地整理复垦中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国土资源,2004(3):43.

[10] 霍彦鹏.论当前农村土地整治现状与对策[J].华北国土资源,2015(1):53-54.

[11] 苏少青,林碧珊,曾晓舵.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生态环境,2006,15(4):881-884.

[12] 高向军.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13] 韩霁昌.土地工程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地整治重要性
医院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与提升职工满意度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重庆市2015年贫困村土地整治项目扶贫成效评价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农村土地整治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无敌上上签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