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大学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初探

2017-11-21贺一明次仁加措米玛央金次仁拉姆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6期
关键词:西藏大学助学金奖学金

◎贺一明 次仁加措 米玛央金 次仁拉姆

西藏大学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初探

◎贺一明 次仁加措 米玛央金 次仁拉姆

西藏地处祖国边疆,经济发展程度低、自然条件恶劣、战略地位重要。西藏大学作为自治区区域人才培育的主要基地,其资助工作是自治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自治区2020年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进程,对于自治区改革、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构建学校发展型资助工作体系,在学生受教育的全过程中体现资助工作的育人价值与引领作用,使发展型资助工作内涵和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得到理念认同、方式创新、工作推动、框架完善,进而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持续发展、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为自治区高校资助政策的完善和资助模式的转变提供参考,助力“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高素质的西藏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是本文撰写的初衷。

1989年我国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实施学生收费制度。为缓解收费制度给学生及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国家于1987年开始全面实行奖学金以及校内无息贷款政策,拉开了资助工作的序幕。随着资助工作的开展,学生争贫、炫贫等“思想贫困”、贫困生受挫、自备、极端等“心理问题”也伴随出现,并逐步凸显。据资料显示,西藏大学2014年,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人数9418人,其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3720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39.49%;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492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15.84%。如何在保障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缀学的基础上,在使各项惠生政策真正落在贫困学生身上的前提下,把“育人”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将心理呵护、提升素质与资助工作相结合,构建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更好地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和持续发展,是学校资助工作关注的核心问题。

西藏高校资助工作的特殊性

西藏自治区自然环境艰苦、经济发展程度低。2016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为1105.07亿元,占全区人口总数77%的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为9316元。此外自治区不仅要面对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还存在着与分裂势力斗争的特殊矛盾;国家对自治区“两屏四地一通道一前沿 ”的定位,突出了自治区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951年的西藏和平解放,有着鲜明的历史痕迹。西藏特殊战略地位、特殊自然环境以及面临的主要矛盾、特殊矛盾,是西藏高校开展资助工作的的重要考量。这也使得西藏高校的资助工作除具有内地高校的一般特征外,还有着促进教育公平、巩固区域稳定、培育“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特殊使命。

因此,不断探索发展型资助体系的成功办法和有效机制,既是对西藏高校办学使命和办学责任的生动实践,也是一项事关西藏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建设,事关大学生思想和专业成材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

西藏大学资助工作的开展情况

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对贫困学生的关怀放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加大政策落地和支持力度,西藏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结构持续得到优化、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功能作用日益凸显,逐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免、偿、医”多元资助体系,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赞誉。

目前学校的资助体系分为10个方面:绿色通道、贫困生登记认定、优秀学生奖学金(含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宝钢奖学金、校级奖学金、明德奖学金、新长城—情系西藏爱心奖学金、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金、雄帝阳光奖学金、阴法唐奖学金、师范类—老牛英才奖学金、传志国瑞奖学金、万兴科技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助学金(含国家助学金、宋庆龄助学金、罗蒙希望工程—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国家开发银行——贫困大学生助学金、西藏福利彩票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师范类——老牛英才助学金、郎酒贫困大学生助学金、阴法唐助学金、反恐特别侦察队助学金、78070部队贫困大学生助学金、雄帝贫困大学生助学金、新长城—国家开发银行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减免学费和住宿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基层就业学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义务兵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存在问题

资助工作理念落后。当前,学校的资助体系设置多在经济资助上,在与学生全面、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不足。我校在满足学生基本生活与上学外,在机会、尊重、发展等方面的还有进步的空间。

资助方式刻板单一。学校现行的体系,立足经济援助,有明显的救济特征,功能比较单一。其在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也导致有些大学生等靠要思想严重,不积极面对困难、寻找出路。

与解决受助学生心理问题结合性不强。家庭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性格养成和身心发展。学校目前资助体系,与受助学生在大学期间表现出的封闭孤立、压抑、焦虑、不自信、不善与人交往等现象关注度不够,结合性不强。

育人功能发挥尚有提升空间。目前,学校在以经济资助为主体的资助工作中,行政化特征明显,对受助学生受助后的资金使用、个人的行为约束力弱化,资助育人工作的导向不明显、教育引导滞后,需要形成良好的资助育人机制,既要给予经济帮助,更要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全面发展意识、团结友爱意识、集体主义意识、创新创业意识以及感恩回报意识。

以人为本,以多样化发展为基础,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

提高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我区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落后的地区,学校主要面对区域办学。需要资助的家庭困难学生比重大、数量多。因此需要构建由原籍、学校摸底、日常观察、数据信息反馈为四要素的综合性的、反馈性的、变化性的困难学生困难等级认定体系,使国家、自治区、社会力量的关怀落到实处,尽可能地消除学生争当“贫困”,把“贫困”作为资本,以及“等、靠、要”的不良现象。

夯实经济资助的根基。经济需求始终是资助工作的根基。其内涵是保障困难学生基本生活、求学所需。在用好、用全、用实各项政策的同时,应引入社会力量,建设提供直接社会实践锻炼、勤工俭学机会的平台,让学生在增加收入、改善生存条件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

与学生学业需求结合。困难学生身上承载着更多的责任与希望。在资助工作中,应当把政策与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谋求自身长远发展结合,体现出对努力求学的困难学生的经济支持上,为学生搭建更多、更好的学习平台、实践平台,使学生在课堂上、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为其发展提供能量。

与学生心理需求结合。贫困学生受家庭条件、成长环境的影响,大多情感脆弱,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更要关注其心理状况,注重学生思想方面的引领、人格方面的培育、情感方面的交流。同时,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交往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从而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发展潜能,增强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学校的资助工作应在保障学生基本生活、求学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发展,在体系设计上尊重困难学生的内心需求、发展需要,激发他们的励志成才、贡献西藏的动力;在教育中上引导困难学生正视现实、抛弃负面心理、合理规划未来;在能力塑造上使其能积极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素质能力;在情绪上,提升信心,克服懒惰、急躁的不良情绪,树立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改变命运的思想。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西藏大学校级青年培育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ZDZXFDY1506

猜你喜欢

西藏大学助学金奖学金
西藏大学2022 年度社会科学类项目一览表
西藏大学2021 年度社会科学类项目一览表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总目录
西藏大学2014年度社会科学类项目一览表
对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思考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