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翁伯托·艾柯的“百科全书迷宫”叙事观的演绎

2017-11-21朱桃香

社会观察 2017年5期
关键词:百科全书乔伊斯中世纪

文/朱桃香

试论翁伯托·艾柯的“百科全书迷宫”叙事观的演绎

文/朱桃香

意大利的翁伯托·艾柯(Umberto Eco,1932~2016)不仅是中世纪哲学、符号学和阐释学权威,享誉世界的百科全书式学者,而且是叙事理论的开拓者和独树一帜的叙事理论家。20世纪50年代以降,艾柯一直活跃在各种理论前沿,亲历了阐释理论、符号理论和叙事理论发展的全过程。他用毕生精力对百科全书迷宫叙事这样的理论难题追问到底,其间他的思想随着哲学、文化、语言学和信息科技的前进步伐而经历了几次重要转轨,并日臻完善。

本文尝试对艾柯的“百科全书迷宫”叙事观的演进作全方位的探讨,以期彰显艾柯从中世纪的那部“电脑”驰骋到现代万维网时代对古典文化进行现代转化的理路。

从阿奎那到乔伊斯百科全书形上观向混沌观的演进

艾柯从研究阿奎那的美学思想步入学术领域,接下来研究乔伊斯作品呈现的文化宇宙,观察到《神学大全》和《芬尼根守灵夜》(Finnegan's Wake, 1939)等作品实质上是百科全书性质的。百科全书式书写与中世纪以降欧洲文人博览群书的阅读习惯、旁征博引的论辩方式和知识叙事的传统紧密相联。艾柯认为《神学大全》成为天主教权威典籍归因于其中巨大的引文库,由此类推出百科全书是建立在对过去之书的利用这一假设之上的;而乔伊斯也通过引经据典写出了他所谓要让文学研究者忙上300年的天书《芬尼根守灵夜》,由此证实了艾柯的假设。

艾柯博古通今,自称“冬眠的中世纪学家”。他重视中世纪,认为其是人类文化萌芽期,孕育着后现代因子,所以需要不断重访和寻根。那时,人们敬畏昔日权威,将学术与权威崇拜紧密相联,以此衡量作者或文本是否具有权威性。阿奎那旁征博引,吸纳百科学说,建构形而上学思想、认识论学说、伦理道德和社会政治思想为特征的庞大、全面而坚实的思想体系,把经院哲学推上顶峰。

艾柯在研究阿奎那著作组织知识的特征的基础上,反复不断地阐释和提倡古为今用之创作思想。李尔的阿伦(Alan of Lille)在12世纪末说过:“权威有一个蜡做的鼻子,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艾柯在2001年米兰音乐电影节发表的演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重提伯纳德的借用思想,并对蜡鼻子的提法作了新解,要求思想家必须借鉴前辈和古圣贤思想进行革新,来反抗和战胜父亲的权威思想。阿奎那站在巨人肩膀上,修正亚里士多德哲学,并吸纳柏拉图、新柏拉图主义者、阿拉伯的阿维森那和阿维罗伊斯哲学思想,中和奥古斯丁主义在内的经院哲学派别观点。他建构的神学体系大厦至今无人能从内部撼动它,就连笛卡尔、黑格尔、夏尔丹等也只能从外部入手。因而艾柯号召艺术家重新发现遥远的父亲,站在祖父的肩膀上进行创新。

艾柯继阿奎那研究之后,接着在《符号学和语言哲学》(1984)中以乔伊斯作品为例,继续追问百科全书的形式特征。他发现,百科全书话语从较旧的话语中建构,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只是对现成叙事和知识块作了罗列和重新安排。中世纪人沿袭用前人思想做注脚的传统,因为他们相信组成世界的材料经过罗列,宇宙形式便能加以掌控和阐释。从整体上来看,《芬尼根守灵夜》和《尤利西斯》(Ulysses,1922)中的引语可看成巨大的权威引语目录,所用清单(listing)技巧是典型的原始野性思维和中世纪文明产物。乔伊斯通过列举和重组过去的知识碎片,来挖掘组合的新的、无限的可能性,实验摧毁传统文化、为世界塑形的宏大工程。

接下来,艾柯在《乔伊斯的中世纪:混沌美学》(The Middle Ages of James Joyce: The Aesthetics of Chaosmos,1989)一书中,把乔伊斯当作中世纪和先锋创作相遇的关节点来进行研究,关注乔伊斯作品中呈现的中世纪。他指出,乔伊斯像阿奎那一样建构了一本整全之书(a total work),或者说,一本世界之书(a Work-as-Cosmos),一本迷宫书,以此来统摄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历史文化,同时对现代文化加以解构。《尤利西斯》是迷宫天书,叙事和荷马、通神说、神学、人类学、爱尔兰、天主教礼拜式、喀巴拉、经院主义、日常事务、心理过程、手势、安息日典故、血缘亲情等一切文化融于一体。

在很大程度上,艾柯早期对阿奎那的哲学研究与他对后现代阐释学的兴趣相交融,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思想。一方面,他的思想运行在典型的中世纪式对代码的寻求和后现代解构趋势两极,或者说运行在宇宙与混沌、有序与无序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混沌”学说两极。另一方面,艾柯将这些对立面或者悖论加以组合,把过去的范畴在现代语境中加以重新演绎。 这些元素让艾柯作品以高难面目示人,不仅在当今知识界制造符号学回响,而且用过去的批评模式测量当下世界。

20世纪60年代以降,欧几里德只关注规则图形的做法在学界受到挑战,分形几何对大自然中不规则形状的关注促使混沌理论的诞生。本华·曼德博(Benoit Mandelbrot)的分形几何主要关注如何描述不规则、碎片似的图形,即分形空间,研究古典科学范式排除在外的自然界中其他形式和图形,比如英国的海岸线。卡尔维诺小说曾经描绘里古利亚湖岸线,想用几何轮廓进行多元归一,容无限于有限,让不连贯变连贯。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也受到分形几何的影响。艾柯以现代混沌理论为契机,破解了阿奎那和乔伊斯非线性作品杂而不乱、浑然一体的奥秘。实质上,阿奎那的阐释形式和乔伊斯的叙事形式以混沌理论为引擎,成为通向艾柯百科全书迷宫思想的双轨道。

从树到迷宫的知识观向“百科全书迷宫”叙事观变轨

艾柯在对中世纪哲学和现代先锋文学展开讨论的同时,又从语言学角度对中世纪的波菲利之树(Porphyrian tree)到根茎(rhizome)迷宫范畴发展的过程展开符号学调查,追溯人类对知识的分类和组织的发展轨迹,从理论上提出了他的百科全书迷宫思想及其叙事形式观。

艾柯在《从树到迷宫》(From the Tree to the Labyrinth: Historical Studies on the Sign and Interpretation,2004)一书中通过词典语义模式和百科全书语义模式的古今演变,来看待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对知识的分类和组织维度;同时,他对世界上的百科全书进行概览和分析。词典概念要回溯到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评述亚里士多德《范畴》时用树形图提到的物质的属性。波菲利之树的最终目的是词典用差异性把一物和另一物区别开来。种属之树只能形成没有等级秩序的属性之网;但是其内部的张力会突破词典的必要界定性特征,制造潜在的无序、无限制的世界知识元素的星群,即百科全书。两维的波菲利之树中的属性是脱节的;百科全书使用的索引节点是相连的,在总体讨论中指向界定和呈现的概念。老普林尼《博物志》利用索引把杂乱无章的话题统一了起来。

中世纪思想家利用百科全书所用方法——清单、条目、目录,或者列举——来讨论宇宙的组成方式,来理解现实世界。当时的百科全书起源于奥古斯丁对圣经的阐释,具有组织信息和记忆、发现秩序的功能,指向符号和意义的关系,帮助人们理解圣书和世界。

在艾柯看来,莱布尼茨的百科全书是多维的,类似于图书馆。于培根,百科全书应该把分散在不同行业的知识写进去;它应该开放,其秩序会随着科学的进步而发现。而达朗伯(D'Alembert)试图通过地图演绎多维模式,他的百科全书显示出树形模式和地图模式的矛盾,其中总的知识像地图一样延展,但有路可循。中世纪波菲利之树教条主义影响深远,从文艺复兴开始人们才开始对知识进行开放式的建构,而百科全书思想的出现是哥白尼日心说代替地心说宇宙观革命促成的。20世纪下半叶在词典语义模式上产生了激烈讨论,1968年奎廉(J. R. Quillian)首提语义网络,语义相互连接的接点迷宫出现,由是产生了百科全书语义模式和新的百科全书模式。如果说混沌理论让艾柯洞察到阿奎那和乔伊斯作品中巨大的引文库以一种无序之中有序的秩序加以组织,那么奎廉的成果直接给了这个秩序清楚的解答,语义网络成就了其中百科知识的无缝联结,联结的结果就形成了语义迷宫,类似于万维网。

艾柯再以语义网络为契机,将百科全书和迷宫联系起来,提出“百科全书迷宫”(encyclopedia as labyrinth)思想。他以皮尔斯(Charles S. Pierce,1939~1914)阐释项(interpretant)为中介,用其他符号将迷宫符号解读成三大类型:第一种是古希腊迈锡尼文化时期的克诺索斯迷宫,将其图像铺展开来看,就是一条线,即所谓阿里阿德涅之线,不能代表百科全书模式;第二种是风格主义迷宫或者迷津(irrweg),铺展开的图像呈树状或者死胡同结构状,像流程图;第三种是网(network),每一个点和另一个点相连,无法铺摊开。网是树加上连接结点构成的无数的呈龟裂状的通道,是根茎。于叙事,线性叙事属于第一类,后两种迷宫是去线性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迷宫。在此基础上,艾柯把百科全书语义迷宫和万维网归属到根茎迷宫类别。

从清单和万维网技术向分形开岔叙事路径的推演

艾柯在电脑写作软件和因特网发明之前,亲自将他的“百科全书迷宫”叙事理论在小说《玫瑰的名字》(The Name of the Rose,1980)中加以实验,“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生产,理论和小说融通”。他在小说中利用古今文人常用的清单技巧,罗列跨学科知识,再借鉴混沌理论将叙事线条分形开岔,最终在语义上贯通成为一个有机体,或者说一部天衣无缝的百科全书,生产出了人工智能小说。而因特网的出现给了他再一次将古典文化进行现代转化的契机,他从信息技术层面将原始的清单技巧和万维网搜索引擎相类比,认为清单和关键词一致,用清单叙事产生万维,由是摸索到了百科全书迷宫叙事路径生产的机制。

在《玫瑰的名字》结尾部分,叙述者阿德索在大火烧毁圣本尼迪克特修道院和迷宫图书馆多年之后,重访旧地,在残垣破壁中搜集到羊皮纸卷、书页、图画等残片。他在归途以及在梅勒克解码断简残篇和整理手稿:“我通常能够从一个单词或者幸存的图画认出作品原来模样。……在我耐心重构结束之时,我面前出现一种小图书馆,是消失了的大图书馆的象征:由片断、引语、不全的句子和残损的书籍组成的图书馆。”这些残片其实就是目录、关键词之类的提示语,示范着书籍残片的清单组织形式,是艾柯创造的叙事分形开岔技巧。艾柯研究专家卡坡兹发现,《玫瑰的名字》中所用的词语、人物、地名、对话、行为就如关键词或者提示语,读者由它们不断联想到其他人物和书籍,由是交织成巨大的互文网和语义迷宫。他在1997年就发现艾柯作品具有英特网式的迷宫特征;在2002年,他发现艾柯文本中的“超链接”特征(hyperlinks)和“超互文性”(hyperintertextuality)。艾柯的其他百科全书小说,《傅科的钟摆》(1988)、《昨日之岛》(1994)、《罗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2004)、《布拉格公墓》(2011)和《试刊号》(2015),都是按照类似的格式将故事和博识熔于一炉的。读者收获的不仅是读故事的乐趣,还有对博学作家深厚的知识功底的震撼。

艾柯在小说和文论中演绎了清单具备信息开岔的功能和生产迷宫路径的潜力。他原来打算在《玫瑰的名字》分析中世纪百科全书和清单理论,后来他在合著《无限的清单》(The Infinity of Lists: from Homer to Joyce, 2009)一书对清单通向无极限这一观点进行全面探讨,在《一个年轻小说家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Young Novelist,2011)再用一个章节加以讨论。在《无限的清单》中,他称他对清单的狂热是由中世纪著作和乔伊斯引发的,《玫瑰的名字》就从古代编年史中借用了土匪、夜盗、流浪的异教徒名字清单。清单修辞手法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点船名清单和阿喀琉斯之盾上的场景清单,是古人用来营造包罗万象和无限无尽的氛围的。从中世纪阿奎那《神学大全》和百科全书,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代文学,到现代和后现代,清单无限延展。

艾柯是意大利倡导跨界和重划学科疆界重量级人物,他将文学和科学打通,将丰富的文学想象和精确的科学精神融通。他在《中世纪的艺术和美》(The Art and Beauty in the Middle Ages,1989)修订版中,将阿奎那经院哲学体系比成电脑。“当所有数据输入之时,每个问题必须得到全面回答”,故而“可以说,中世纪简纲,就是中世纪电脑”。艾柯的小说都涉及到科学,其中《傅科的钟摆》中三位编辑利用电脑技术的组合能力和神秘纲领,以游戏的方式重写圣堂武士的历史。电脑的影响体现在文本安排和信息呈现上,电脑技术的形上分叉给予其理论以技术支持。

艾柯对万维网的研究揭示,万维网技术已经使无限的书名清单成为现实,万维网就是“一切清单之母”,“本质上,WWW就是无限的,因为它时时刻刻在演化,他是一张网,兼是一座迷宫,而不是一棵秩序井然的树。在所有令人晕眩的事物里,WWW带给我们最神秘、几乎是完全虚拟的晕眩,实际上是为我们提供一份信息目录,这目录使我们觉得富有而且无所不能……”。随着因特网技术飞速发展,由庞杂的信息目录所连接的知识迷宫在不断膨胀,无限无尽。万维网显示,“混沌理论将富有想象力的数学和现代计算机惊人的运算能力结合了起来”。毫无疑问,万维网直观地示范了叙事线条分形的利器就是清单。

结语

要之,艾柯在“百科全书迷宫”叙事难题上创造性地对古典文化进行现代转化和对接,对迷宫叙事路径的生产进行了多维度的考证。首先,他发现阿奎那哲学著作利用各种典籍演绎经书观点,开启了类似于百科全书式的阐释方式,而乔伊斯作品师承阿奎那的引用风格,展示了利用过去的百科知识进行叙事生产的可能性。混沌理论让艾柯洞察到,乔伊斯作品貌似混乱和无序,其实是有序和统一的。接下来,艾柯追溯人类对知识的分类和组织的发展过程,发现波菲利之树中的属性是断裂的,百科全书的目录、索引将知识碎片在组织形式上相连,而奎廉的语义网络为语义相互连接的接点迷宫奠定了理论基础。艾柯据此将百科全书和迷宫联系起来,提出“百科全书迷宫”思想,并在因特网出现之前在小说《玫瑰的名字》中利用清单技巧,在混沌理论观照下将叙事线条分形开岔,然后在语义上融为一体,成功进行了百科全书迷宫小说的实验写作和理论充实。他的其他小说继续将这一书写类型加以实践和完善。在因特网时代,艾柯从信息技术层面再一次将清单技巧和万维网搜索引擎相提并论,直观地演示清单叙事产生万维,最后印证了百科全书迷宫叙事路径生产的机制。总之,百科全书迷宫叙事是西方博学之士的书写传统,艾柯坚持不懈地从理论和实践上演绎并演示清楚了这一叙事类型的书写格式。

(作者系暨南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摘自《当代外国文学》201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百科全书乔伊斯中世纪
一张废纸毁掉一条河
中世纪欧洲艺术
“黑暗时代”一说是谬论。这里说说中世纪的科学进步为何仍举足轻重 精读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火山奇迹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漫画少儿百科全书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特殊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