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东欧智库的“一带一路”观

2017-11-21郑东超

社会观察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东欧智库倡议

文/郑东超

中东欧智库的“一带一路”观

文/郑东超

从中东欧主流智库公开的研究报告看,各国智库对“一带一路”认识深度不一:域内大国关注早,认识较深;小国则相对滞后,且更关注与本国相关的项目,视野有限。从立场态度看,各国对“一带一路”基本上持积极姿态,认为这将为中东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当然,其中也存在对“一带一路”的质疑声音。整体看,中东欧国家智库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正处于由浅入深的过程中。

“一带一路”为中东欧地区发展带来机遇

“一带一路”可以深化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为中东欧国家的发展带来机遇,这是中东欧智库对“一带一路”的普遍性共识。

“一带一路”为中东欧国家提升贸易水平,吸引外资带来机遇。“一带一路”势必会加速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随着中欧班列的运行,中东欧将有更多的商品出口至中国,这将有利于平衡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赤字。中东欧目前基础设施亟须更新换代,而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二者之间形成很好的供给链条。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尤斯蒂娜指出,波兰希望借助“一带一路”,充实2011年中波两国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并且,“一带一路”为中东欧国家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关系带来机遇,有利于增进中东欧国家与中国西部省份的经贸合作。西部地区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活跃的地区,其经济增速高于中国平均速度,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潜力。东部省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驱地区,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司在这些地区占据了有利位置,但西部省份国际竞争相对较弱,后发优势较强,中东欧国家可以有所作为。“一带一路”还有利于地方省份之间的合作。匈牙利中东欧亚洲研究中心主席塔马斯·马都亚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香港与中东欧地区的交往会显著增加。一条连接希腊和匈牙利的中欧陆海快线正在修建,作为一个物流和贸易的重要地区,香港或许能在其中找到新商机,成为中国和中欧的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此外,由于布达佩斯将成为中国-中东欧之间贸易、旅游、投资中心,因此香港也可以考虑在布达佩斯设立贸易信息中心,增强其在这一区域的存在感。

推动欧洲内部的互联互通。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以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硬联通和以文化交流互鉴为主要内容的软联通将会取得更多成果,推动中东欧国家之间以及欧洲内部的联通。中东欧学者指出,未来几年,欧盟基金将不再可靠,但中国则愿意对重大交通基建项目提供经济支持。如此,德国、法国、奥地利等国的公司也可以与中国相关方寻求合作,从中获利。另外,欧洲的建筑企业也不应将赴欧投资的中国建筑公司视为竞争者,而应寻找与其在中东欧修建新交通系统的合作方式,这些对于整个欧盟而言也是有益的。2016年来华参加中国-中东欧政党对话会的捷克众议院副议长菲利普说,欧中双方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积极对接,就设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进行谈判,共同推动建立中欧互联互通平台。交通设施的建设,比如跨境铁路,可能会缓解东欧和西欧之间的经济不平衡,有利于增强欧盟的凝聚力,推动中国和欧洲以及欧洲内部的互联互通。

马都亚认为,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和西欧的欧盟成员国,应该意识到“一带一路”可以令他们从中获益。这一地区迫切地需要一条南北贯通的走廊,中欧陆海快线的终点不应仅仅抵达布达佩斯,而应继续向北延伸到波兰的波罗的海沿岸。有波兰专家也指出,希望趁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将波兰打造为交通中心,以更快速便捷的方式转向其他“内陆”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和乌克兰。因此中国提出的这一倡议,给西欧和中东欧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机遇。欧洲需要做的是,理解中国的思维方式,同时将从中获利的合理计划梳理清晰。

“一带一路”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经济倡议。中东欧智库从历史深度和全球高度对“一带一路”作出很高的评价。菲利普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支持全球发展与合作的计划,是开放包容的方案,连接亚欧非,为参与的国家及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了广泛机会。”保加利亚斯拉夫人基金会主席扎哈里耶夫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意义深远,是中国对21世纪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是大型的文明项目,远远超出区域经济合作项目本身,中东欧国家应该考虑怎么用“16+1”机制推动倡议。中国在世界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提出的“一带一路”为各国提供了互动互利的平台,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安全发展。因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参与方作出努力,从而推动不同国家协同合作,实现项目顺利落地。“一带一路”兼具改变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功能。“一带一路”是历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合作,因为它的跨区域性很可能会改变地缘政治版图,推动新的整合、新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实现地缘政治的统一而不是分裂。“一带一路”还能推动不同文化的融合,从而有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安全威胁。“一带一路”作为以经济项目为主的倡议,聚拢了中国和沿线国家相关利益者的力量,会真正改变21世纪的地缘经济版图。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区域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是以经济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倡议,其内在隐藏着与西方国家倡导的模式所不同的区域合作发展模式。“一带一路”建设是建立在以负责任为基础的中国模式领导力,建立互利共赢的跨国跨区的合作网络,而不是向其他国家施加压力,更不是抢占势力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全球和地区发展奉献的第三条道路。匈牙利历史学家、著名评论人佩尔格·奥拓指出,如果中国真地建成新丝绸之路,那么美国和其盟国的霸权就此消失,多极世界就建立了。目前,中国同中亚很多国家签订了商贸协定,22个亚洲国家又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由此可见,如果美国无法遏制中国在新丝绸之路方面的行动,那么亚洲和东欧甚至是中欧都有可能脱离所谓的“西方意识形态”。那些被西方国家甩在身后的贫穷国家将成为新丝路的忠实拥护者。

中东欧智库对“一带一路”仍有担心、误解和疑虑

总体上看,中东欧智库对“一带一路”持肯定立场,但也有专家提出了质疑,认为应谨慎对待中国的倡议,对“一带一路”应持平常心态,降低期望值。

“一带一路”有潜在风险。“一带一路”包含了不少有益项目,但中东欧智库对“一带一路”还是存有疑虑。从宏观层面看,有专家认为中国提出倡议背后有政治意图。“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最重要的政治理念,但目标是宽泛和模糊的。除了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等优先合作领域,“一带一路”在内政外交上涵盖了其他任何形式的国家行为。有波兰专家明确提出,波兰愿意参加“一带一路”,设定3个切实具体目标:希望增强中波经贸合作,扩大对华出口;利用好中欧货运班列;波兰企业希望中国扩大投资,而不是并购。但“一带一路”行动计划过于宏大,从中找不到具体抓手。中东欧智库对中国公布的数据存疑。因此,中国对外公布了一些项目数据,但对工程何时开始、实施到什么阶段表达不清晰。所以,他们认为中国对“一带一路”的自我评价过于主观,或无法证实。有的质疑来自失败案例,如中蒙合作的能源项目,由于涉嫌威胁贝加尔湖环境被叫停。当然也有专家担心中国经济减速和潜在的危机,担心中国能否可以持续支撑这些项目,沿线国家是否可以从中获利。

“一带一路”是中国寻求更为积极的出口、投资和外交政策的“标签”。中东欧国家智库对“一带一路”的动机存有一定误解,认为“一带一路”是基于中国自身利益提出的倡议,“一带一路”是强化中国全球地位的工具,是辐射中国实力的重要工具。其着重点是增加出口,而非进口。除推动出口,中国还谋求获取先进技术、实现经济发展多元化的路径,“一带一路”是中国掩盖其内外政策真实目的的“遮阳伞”。塞尔维亚学者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成为中东欧地缘政治新玩家,积极介入巴尔干这个地缘政治敏感之地,将不可避免地卷入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纷争。

与域内倡议和世界大国提出的倡议相悖。中东欧国家提出了许多倡议,如多瑙河战略、三海倡议、波罗的海战略等。世界其他大国也提出不少倡议,有人认为这些倡议会与中国的倡议产生竞争,担心“一带一路”与其他倡议难以共存。此外,中东欧国家还担心,中美之间暗中较劲,存在竞争关系,中国向中东欧地区输出过剩产能,通过兼并获取技术等手段,对中东欧国家构成挑战。“一带一路”还可能对跨大西洋关系造成影响,影响中东欧国家和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系等。因此,有中东欧专家指出,在深化与中国合作关系的同时,中东欧国家不应忽视加强与欧盟国家的关系,也要加强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考虑这些国家提出的类似“一带一路”或甚至与“一带一路”形成竞争关系的倡议,要做到多线并行。

正确看待中东欧智库对“一带一路”的认知

中东欧不同国家智库对“一带一路”的认识深度和关注度有不同。如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对“一带一路”关注相对较多,而其他的中东欧小国则关注较少。整体看,中东欧国家智库对“一带一路”持积极态度,认为“一带一路”带来的利益大于潜在风险。鉴于智库在中东欧国家的引导地位,我们在中东欧国家推进“一带一路”中应注意两大问题。

一是抓住中东欧国家“搭便车”的心理,适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目前,中东欧国家对“一带一路”整体期待较高,认为,其可以为国家发展带来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脚踏实地,做好前期调研,抓住中东欧国家期望与中国合作的心理,推动项目在中东欧地区落地,争取早日推动成功几个示范性工程,产生群体效应。以中东欧为突破口,尽快打开“一带一路”在欧洲段建设的局面。

二是深入开展解疑释惑工作,推动中东欧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客观认知。

目前,中东欧国家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误解,这种误解也存在于这些国家的政界、媒体界、工商界,这是正常现象。我们作为“一带一路”的首倡者不必过于焦虑。因为任何国家提出的倡议都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褒奖或贬斥、支持或反对,再者在深入认识新现象、新事物的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或错位也属正常。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良好心态,对于外方提出的中肯批评意见要虚心认真接受,而对于一些误解甚至故意抹黑的认知应据理力争,以正视听。

(作者系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摘自《中国投资》2017年第7期)

猜你喜欢

中东欧智库倡议
民居智库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中东欧市场
全国妇联发出倡议:制止餐饮浪费 崇尚勤俭节约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东欧国家媒体年暨中东欧主题影展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