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7-11-20武平德

南北桥 2017年20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初中数学学生

武平德

【摘 要】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又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124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应当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这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评价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肘,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出示高低适度的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开展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创新兴趣。

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支持、赞许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學相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初中数学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学生写话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