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语文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2017-11-20张敏

南北桥 2017年20期
关键词:培养语感活跃课堂多元化教学

张敏

【摘 要】语言类科目作为人际交流的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最为直观和普及的,而语文作为对母语的学习科目,应该是最为简单的课程。但就各个阶段学生所反映出的效果来看,语文的平均成绩并不高,这种现象的产生必然是教学上的方法及思路漏洞所导致的。

【关键词】阶段性教程 多元化教学 培养语感 活跃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079

作为一门传承千年历史悠久的语言类科目,语文的本身是具备博大文化底蕴的,其核心并非语言本身,而是塑造一种表达和理解的能力,在这样的核心之上,语言的部分只是作为基础和工具。很多传统的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被取代和淘汰,而新时代所注重的往往是素质的培养和体现,而这样的体现往往是思想上的而并非记忆上的,针对这一宏旨,教育思路的改革也应该是基于塑造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所谓能力,就是驾驭语言的能力,所谓素质,即是理解语言的素质,这样能力及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思路,方才符合相关教育理念及教育目的。随着教学的改革,教学侧重点的改变,小学语文的教学思路及基本理念也随之改变。本文就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的思路及相关办法展开讨论。

一、结构化教程,阶段性展开教育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作为一个基础性的教育,对于语文的学习深度相对较浅,对于很多方面知识的教育也是以入门的思路呈现的,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各个方面的内容的认知初步成型,具备一些较为基础性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对下一阶段内容展开学习的能力。但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却是最不容忽视的,因为小学語文作为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其在阶段性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中所扮演和奠定的不只是所谓打基础那么简单,而是使学生对于语文的认知建立的阶段,一旦形成错误的认知和观念,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简单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次同语文见面,如果达成了一个较为良好的印象,那么对于接下来的学习而言就是水到渠成,从而达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但如果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印象,那么往往对于语文学习的开展则会变得困难,甚至毫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相关学习内容。

在应试教育模式诱导下,很多教学是以一种强制性、目的性极强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思路诱导学生错误的观念,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错误的认知,让学生以一种被动地方式学习,为考试而学习,这往往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人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培养起兴趣,甚至对学习的认知产生扭曲,这样的学习是死板的、消极的、被动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往往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及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

小学语文阶段性教育当追溯新教学理念所注重的相关教学目标,以一种培养学生个人素质为导向,培养学生具备这一阶段性的能力,将学生引导走上教学新思路,从而实现在初步阶段达到相关教学要求。教师所承载的是育人,教学思路及方案的改革当践行这一准则,以培养学生为基本理念展开教学。

二、多元化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关学习思路和方法,这样的学习方法是课程的学习技巧,一旦掌握这样的技巧,学习的思路就会清晰起来,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也会随之提升。而在语文的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语感的培养。说到语感,并不陌生,所谓语感,简而言之就是对语言的应用能力,所谓的即兴演讲、即兴创作都是对于语感的应用所致,这样的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精华所在,一旦语感得到建立和激发,相应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都会得到质的提升,且能够将学生的个人素质及能力培养出来,达到相应教学要求。

语感的建立和培养,必然要建立在自身具备一定积累的最基础之上的,但并非仅仅依赖积累,这也是培养语感最大的难点,学生在没有一定积累的情况下,是没有这种灵感的迸发的,但却不仅仅依赖于积累,这使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毕竟初中甚至高中学生都难以理解,又何况小学生呢?但事实并非如此,小学生由于刚刚开始接触语文,其思路和认识是最容易成型的,而相对初中甚至高中的学生,其对于学习的认知往往已然成型,难以做出矫正。如上述,所谓语感就是驾驭语言的能力,其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这两个部分也是语文科目的考核重点,故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在具备一定积累之上,通过激发思维,去理解和应用,这样对于思维的激发,往往能最为直接的刺激灵感,从而达到将所积累的东西,以自身的理解去恰到好处的应用出来,即所谓的词类活用、画龙点睛。

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助益的,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并不多见,只有在个别对语感有一定理解之后才会偶尔出现,其实对于语感的培养是可以普及开来的。学生对于语言有了正确的认知,对于相关阅读及写作的水平会得到明显提升,故而就可以在相关造句、阅读、写作的教学中去涉及语感相关内容及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建立正确语感。

例如可以在很多给小学所布置的类似日记、周记一类的写作训练中,或者在各个单元测验所涉及的阅读及写作的题目上,去渗透和穿插关于语感方面的内容,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理解并建立这样的语感。小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小家伙会时不时地去讲一些无厘头的话,其实他们是有一个思维产生的,只是缺乏相应的引导和学习,积累和理解丰富起来,这些奇怪的言语看似无厘头,但恰恰是这样无厘头的东西,往往是一种情绪、灵感的诞生,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充分调集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他们学会打开这样的思维,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语感。

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作为一个阶段性基础及相关基本能力及素质及能力的培养,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教师以最为及时、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去建立一个基础性的东西,而这样的基础性的达标,学生基本能力及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机教育思路。

参考文献

[1]何永亮.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理念[J].读写算(教师版),2017(8):125-128.

[2]易成光.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几点尝试[J].学周刊,2017(12):92-93.

[3]李云峰.融趣味与教学[J].创高效语文课堂.求知导刊,2017(8):150-154.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语感活跃课堂多元化教学
刍议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浅析如何改变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被动状态
论教学中朗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