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省博新馆 阅“多彩贵州”

2017-11-20马丽娅

藏天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生物群海生爬行动物

文/马丽娅

游省博新馆 阅“多彩贵州”

文/马丽娅

◎ 海百合化石

我们为什么要来博物馆?逛一趟刚开馆的贵州省博物馆(新馆),就能得到这个答案。这是一个贵州历史文化积淀向外展示的渠道和窗口,贵州的民风文化,贵州的前世今生,都以实物、文物、化石等形式展示。通过它,很多困惑和迷茫,都会豁然开朗。

民族实物 模拟真实生活场景

贵州省博物馆一楼“多彩贵州”展厅,18个贵州世居民族的风俗风貌,包括建筑文化、手工技艺、服饰文化、礼俗节庆等,在这里浓缩展现。

圆形序厅采用日月像和物候的设计理念,弧形投影上,身穿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贵州特有少数民族服装的少女,不断用本民族语言欢迎来宾。展示墙上则图文并茂展示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习惯。

从“土木风华”单元开始,采用大量的造景艺术,向观众展示贵州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依山傍水的干栏式建筑采用1:1比例搭建,其中用所征集来的实物家具等展品,模拟出贵州少数民族人家最真实的生活场景。

来自望谟的木质榨糖机、紫云宗地乡的粮仓模型,整根原木挖出的榨油机等,展现着各民族人们质朴的生活方式。

民族服饰 珍贵的“无字史书”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大省,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酝酿出多彩的民族服饰。步入“服饰王国”的展厅,可以看到50多种不同民族的头饰,而这只占贵州众多少数民族500多种头饰中的一成。这些具有典型代表的头饰,从各个细节上呈现着民族同胞的独特审美情趣。

◎豪华的民族服饰 周怡 摄

不少民族服饰被誉为珍贵的“无字史书”。博物馆二楼民族“七彩霓裳”展示单元陈列了80多套来自贵州各民族的传统服饰。据了解,贵州省博物馆保存了近万件贵州少数民族服装。从简单的“贯首服”开始,几乎每一套服装,都是一段民族故事。一套制作于民国年间的花溪地区十字挑花绣衣、一套华丽的苗族几何纹锡绣女盛装,都是不能错过的馆藏一级文物。

华丽嫁衣 巧手新娘的另类炫富

大量银饰运用在苗族服饰中,被认为是一种炫富手段。而在贵州省博物馆的展厅中,你还可以看见另一种以服饰来炫耀的展品:在陈列柜中,一套颇为引人注意的华丽上衣,十余层短裙相互叠加,让裙身变得非常高翘挺拔。这套新娘盛装算得上是另一种方式的“炫耀”:少女要穿着自己制作的裙子出嫁,最多时要穿上30多层裙子,彰显自己灵巧。

在墙面的另一展柜中,挂满了十余条来自各地的“背扇”,其中不少都是博物馆中具备一定级别的文物。这些用以背裹婴幼儿的织物,大量运用了繁复的纺织和刺绣手法,似乎是想把最美好的一切祝愿和寄托,都通过自己的手工传递给孩子。展柜中平铺的一条来自凯里舟溪的绿色织锦背扇,长约一米,织女用打记号的形式标识了每天的工作量,整个背扇用了70多天才织成。

◎民族贵州·服饰 周怡 摄

有学者认为贵州织锦图案的种类有900多种,但也有人认为贵州民间织锦的图案远不止这些。看过了华丽的头饰服饰,博物馆另外一角十余台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功用的织布机,则展现了纺织历史上工艺演变的流程。

古生物王国 亿年之前的原住民

三楼“古生物王国”展览厅,摇曳幽蓝的光影效果将观众带到了远古贵州那个曾经充满海水和爬行生物的世界。

距今2亿多年以前,贵州基本是汪洋一片。由于复杂的地质作用,地壳慢慢上升,高原隆起,山脉纵横,最终形成今天的云贵高原。 从展区的地图上可以看到,处于西南腹地的贵州有众多古生物化石发现点,从距今6.35亿年的埃迪卡拉纪到258万年前的第四纪均有化石记录。

整个古生物博物馆展厅,近200件化石展品,揭示了从埃迪卡拉纪到第四纪的贵州生态面貌。有许多古生物化石群在学科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如瓮安生物群、凯里生物群以及关岭、兴义和盘县等地的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化石群。其中,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为重点,几大生物群的展示,把一个罕见的史前海洋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让观众从这些化石中窥见生命的爆发及演化历程。

在瓮安生物群展示区,馆方向观众展现了一块形成于6亿年前的“贵州始杯海绵”化石在电镜扫描下的照片。“贵州始杯海绵”虽然非常微小,但却是目前在贵州乃至全球最早的动物,将原生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000万年,也成为再次肯定瓮安生物群是迄今全球最古老的后生动物化石库的最佳佐证。

◎ 黄果树安顺龙化石

◎混形黔鳄化石

◎东方恐头龙化石

穿过长廊,映入眼帘的是两座禄丰恐龙化石模型,除此之外,展厅中几乎都是珍贵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海生爬行动物主要生活在距今约2.5亿年至6500万年的中生代,贵州的海生爬行动物都生活在三叠纪,此时的中国南方仍是汪洋大海,而北方则是一片陆地。正是这片充满生机的海洋孕育了我国三个主要的海生爬行动物群:中三叠纪早期的盘县生物群,中三叠纪晚期的兴义生物群及晚三叠纪早期的关岭生物群。

东方恐头龙 颈部长度超过躯干

贵州省博物馆自然部助理推荐了几个展厅中几大不能错过的展品。

这个脖子看起来长得不合比例的奇怪动物叫做“东方恐头龙”。它的化石当年从一位农户的猪圈中被无意发现。化石显示它有一条极度伸长的脖子,颈部长度大大超过躯干,难以灵活运动。即使这样,也并不妨碍它成为三叠纪海洋中的可怕猎手。

在东方恐头龙被发现前,水生及海生原龙类很少,此前在欧洲有,但亚洲没有发现该类原龙类。

罗绣春说:东方恐头龙的脖子长度不符合物理力学原理(这样长的脖子在陆地无法生活,不能支撑),这一颈部特征也显示它是海生(浮力支撑)。因其颈椎有27节,所以当地老乡也把这种奇怪的化石成为“竹节龙”。

东方恐头龙的长脖子增加了头部与身体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它的隐身功能。它可以利用长脖子偷偷接近猎物,而不被猎物发现。在海水里,鱼类和乌贼等猎物只能看到它小小的头部,无法注意到它庞大的身躯,甚至感觉不到它行动时产生的波动,因而不会提高警惕,从而给了东方恐头龙下手的机会。

◎ 半甲齿龟化石(背视)

之所以推荐这具化石标本,不但是因为这件标本是我国第一次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化石,而且这还是一具专门在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展出过的化石,世界上最完整的霸王龙骨架就收藏在这家著名的博物馆。

责任编辑 肖凌霄

猜你喜欢

生物群海生爬行动物
探秘罗平生物群(四)
探秘罗平生物群
红色马栏
动物吉尼斯——爬行动物之最
清江生物群——探索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秘密的新窗口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爬行动物的食物
清江生物群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为什么壁虎能“飞檐走壁”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Δ6 fatty acid desaturase gene and its 5′-upstream region cloned from the arachidonic acidrich microalga Myrmecia incisa Reisigl (Chlorophy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