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信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2017-11-17任鲁涌董延袁玉英

科技视界 2017年19期
关键词:创新机制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任鲁涌 董延 袁玉英

【摘 要】对通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适合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进行课程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 师资队伍的建设,改进培养方式,改善培养环境、条件,加强与企业的共建合作机制,建立创新机制。达到培养学生有理论、有实践、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复合人才的目的。使培养的大学生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为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创新机制

大学培养学生的目的其一是学生要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具有能分析社会实际问题,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二是学生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大学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具有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国家后续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而要实现这样两个目标,是我们高校探索的问题,近几年,我们通过通信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探索一条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

1 通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通信专业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讲解的专业理论都是成熟的理论,概念抽象、理论广泛,理论性强,同时本专业实践性强,注重实践的。这就造成通信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以下不足:

1.1 课程的内容与实际应用技术脱节,学生缺乏思考的动力

通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专业理论内容,与现代实际中应用的技术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其课堂教学中讲授的通信技术,学生不知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中,理论与实践脱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2 验证式实验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差

通信专业传统的实验教学是,老师准备好仪器,讲解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方法操作,这种方式实践性差,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内容长时间不变,学生做实验没有主动性,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针对通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的不足,改革中以能力、创新培养为核心,进行以下通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2 理论教学改革建设

2.1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建设

2.1.1 课程内容设置

人才的特征之一,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学生才具备有后续的大的发展空间,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之一是课堂教学。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中我们采取,第一,教学内容先进,宽口径,信息量大。采用现代高等教育本科“十二五”国家规划经典教材,如《通信原理》采用樊昌信编著的第7版。第二,把最新技术、成果、应用引入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最新发展方向,引入理论到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如我们建立了4G—LTE移动综合实验系统平台如图1所示。实现了对实际运营的移动通信全过程的仿真演示,使学生了解目前实际的应用技术。第三,课程教学符合人才培养的特点,一门课程与其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进一步改革与完善通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以满足教学改革的动态要求。完善课程教学文件及档案,使教学管理工作日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1.2 实践教学

人才的特征之二,能把专业基础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到实际的桥梁。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的大纲,严格执行实践教学大纲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安排落实;建立了实践教学实验室及实践教学基地,如南京佳寰培训基地,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的培养。

2.1.3 考核

对学生进行准确,公平,合理的评价是督促学生进步的手段,因此,制定了考核大纲,考核做到内容准确,方法科学,成绩合理,能反映學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水平。既有理论考核,也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结协作能力的考核,实现多层次评价。

2.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

针对通信专业课程的特点,我们对各个课程开发了多媒体教学系统,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网路课程系统,提高教学质量。如:我们开发的《通信原理》课程多媒体教学系统,如图2所示。其主要内容有:课件,原理动画演示模块,设计模块,实际应用系统演示模块,题库等。教学中使用此系统进行课堂教学,按三步进行:首先用课件,将课堂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表述清楚;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很难讲解示范清楚内容,利用原理动画演示模块,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原理;最后利用设计模块设计演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实际器件的结构和性能,并利用实际应用系统演示模块展示课程理论的在实际中的应用。开发的《通信原理》网络教学系统,在山东理工大学教务处的教学平台上供学生上网学习,进一步完善通信专业课程网络教学,让课程上网开放,学生自主上网学。通过这样课堂教学改革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实践教学改革建设

建立自主创新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学生的实验技能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在实验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建立了自主创新实验室,有专人管理,配备自主设计实验的仪器,设计软件,器件,,工具。开发了数字通信系统实验仿真系统如图3所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完成仿真验证;建立了实际应用实验室,引进了实际的小型化的完整4G移动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学生自主设计4G移动通信实验,验证4G移动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技术指标,完成理论到实际的转换。还实施了一些实践教学与创新教学改革措施

3.1 课程设计纳入自主创新设计教学

通信专业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导师给题目,题目来源于社会的需求,导师提出设计指标,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论证设计目标的可行性,在自主创新实验室完成设计,提交设计文件,样品。这一过程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引入了合作机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endprint

3.2 学科的科技竞赛纳入自主创新设计教学

高校每年都举办对应通信专业设计创新大赛。参赛题目是通信学科的先进技术,通过参与大赛,学生能了通信学科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与当今社会接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我们通信专业已建立四个方向的自主创新小组,有专门老师负责指导,并运行两年多。自主创新设计了很多作品如图4所示。与大唐电信已举办了两届山东赛区的竞赛,竞赛地点设在山东理工大学,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参赛同学取得很好的成绩,2016年9月和2017年9月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各4组同学参加大唐电信举办的全国赛区北京的竞赛,都获得奖励,取得很好的成绩。

3.3 建立培训式教学,培养学生走上社会的实际工作能力

我们探索建立就业配训式教学方式,我们建立了手机软件开发实验室,由五名教师负责管理,培训时间为三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先熟悉软件的开发环境,然后开发手机中使用的软件,每个学生要完成一个手机软件的开发,并进行测试。

3.4 探索建立学生创业能力辅导教学,培养学生走上社会自主创业

山东理工大学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基地大红楼,提供学生自主创业场地,使学生就业渠道的多样化。

3.5 科研引入学生参与机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老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承担能做的部分,学生熟悉了搞科研的程序,思考问题的方法,打破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教师与学生转换为互动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与老师互相启发,提高学生视野及科研能力。

4 教学条件建设

完成人才培养,必须有配套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进行以下建设:第一、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大纲。第二、采用高质量符合大纲要求的统编教材。第三、建立实验平台,编写实验教材,我们已引进软交换基站,移动基站,FPDA开发试验箱,宽带高性能频谱仪,能满足开放式实验教学及通信系统仿真设计要求。第四、建设校级网络教学系统,并已在山东理工大学教学网中使用,满足课程的教学需要。第四、建立创新实验室和合作培训基地,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对接,我们已建立烟台和周村合作培训实习基地。第五、建立创新创业工作室大红楼,实现学生创业能力辅导。

5 教师队伍结构建设

教师理論水平、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的高低,师德修养,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因此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师资队伍建设。

5.1 师德建设

教书育人,重要的是育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在育人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交流,言传身教,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教师形象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使学生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目标和良好道德规范。为此,我们制定相应的规章及道德规范学习计划,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5.2 建立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以课程为单位,每门课程组建有教授、副教授,讲师结构组成的教学团队,保证每门课程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建立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制,主讲教师教学能力要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教学团队中开展互相听课,评课以提高团队教学能力。教学团队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5.3 教师的培训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计划,教师是学生的导师,教师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句名言,名师出高徒。教师不但要有很高的理论水平,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为此,第一,有计划安排教师进修,提高教师理论业务水平。第二,有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业进修,提高教师实践业务能力。第三,进行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

6 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效果评价

检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实施的效果,需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我们建立长效评价机制,由二部分组成:学生评价,就业评价。跟踪2000年到2017年的考研上线率, 考研上线率逐年提高,就业率在较高水平。中国联通、移动、电信、华为等用人单位也对录用的我们的毕业生比较认可。我们做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的尝试,初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实现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际应用技能、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目标。

7 结束语

通信专业课程教学负责人项目经过实施,初步达到了培养学生具有懂理论,会操作、能初步设计,具有一定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为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和实践提供一点经验。但也有一些不足,改进的措施是加强课程实践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机制。

【参考文献】

[1]袁玉英,张连俊,周雪芹.新形势下应用通信人才的培养举措[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0(177):108-109.

[2]袁励红.论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8(2).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机制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县级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