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根”“问”底,学当老师
——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11-17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7年30期
关键词:交流思维同学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中学 朱 胤

求“根”“问”底,学当老师
——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中学 朱 胤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成形式,学生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在小组或团体中进行互助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变传统机械记忆知识为理解性地建构知识,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学生批判地、创造地学习,让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习得数学问题的本质,增强合作交流能力,实现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合作学习;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成形式,学生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在小组或团体中进行互助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变传统机械记忆知识为理解性地建构知识,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学生批判地、创造地学习,让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习得数学问题的本质,增强合作交流能力,实现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笔者通过日常教学实践,总结了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些做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寻找数学的“根”,抓住数学学习的本质

1.前置作业——找寻知识的根

生本教学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此在一节新课的学习之前,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一个前置性作业。学生通过前置性作业的思考,能很好地引出新的知识,因此,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出本节课最根本、最本质的知识。

例如,在苏科版七下第九章《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如下的前置作业:1.计算:(1)(x+1)(x-3);(2) (x+1)(x+1);(3)(x+3)(x+3);(4)(a+b)(a+b)。2.数学规律无处不在,你做完上面4道题目之后有什么想法?大胆的猜想是数学大厦的基础。3.你的猜想正确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请写出你的说理过程。有的同学总结道:(x+a)(x+b)=x2+(a+b)x+ab,有的同学总结道:(a+b)(a+b)=a2+2ab+b2,有的同学总结道:(a+b)2=a2+2ab+b2,有点同学总结道:(a+b)(a+b)=(a+b)2……在说理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用多项式乘多项式来说理,有的同学借鉴以前课堂上的图形证法,十分不易地画出图形的证法。

课堂上,同学们交流展示小组中出现的规律和说理方法,特别是对于找到的规律,甚至出现了争吵,这样的争吵无形中对于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的使用范围、公式特征的理解起到了促进作用。虽然课堂上用了比传统课堂更多的时间,但是学生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有关认识更加清晰,对公式的理解更加深刻。

因此,前置作业的设计从数学 “知识之根”出发,比传统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全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高效。也正是由于教师从“根”出发,进行本质教学,让学生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才能较好地解决(a-b)2的计算问题,才会出现如计算(a+b+c)2、-12+9992-10012这些有价值的问题。

2.多题一解——找寻方法的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能学好数学。但现实中,好多学生都觉得数学学科很难学,这么多题目,解了这道题,还有那道题,怎么也解不完。其实不然,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让学生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就能让书越读越薄。

例如,在学习“计算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时,和学生一起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1:3个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总比赛场数是多少?4个球队呢?5个球队呢?n个球队呢?

问题2:新年马上要到了,小明班级的48位同学想互赠新年礼物,每人给班级其他所有同学一份新年礼物,问该班级一共要互赠多少份礼物?

问题3:参加一个研讨会议的人见面时都要握手问好,如果每一个人都和其他所有的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手28次,那么有多少人参加会议?

通过系列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些问题的公共解题方法,从而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次和学生一起反思小结后,有的学生在课后说:“数学题虽然无穷无尽,但只要我们能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也就那么几下子!”

二、创设机会发“问”,掌握学好数学的方法

1.错误展示——暴露学习误区

习惯成自然,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明道理,机械套用,不顾目标,盲目推理,常常出现做“事后诸葛亮”。因此,生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展示错误,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讲出题中的易错点,总结易错知识点,从而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获取正确知识。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展示错误,并向全班其他学生讲出自己的错误,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暴露的过程,而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教训,很有说服力。通过暴露学生的学习误区,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2.小组竞赛——激起学习动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能接受自己,也能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高。我们的教学要充分信任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

在平行线的复习课上,教师给出了这样一个例题:CD如图,已知AB∥CD,试探究图中∠P和∠A、∠C的关系,并证明所探究的结论的正确性。

课堂上一改老师分析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教师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思考解答问题,再给学生2分钟时间小组内交流、总结方法,最后派小组发言人介绍本组同学的所有解题方法。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每位学生都获得了信任,从而很好地激起了每位学生好斗的本性,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通过交流展示,全班出现了如下解题方法:

采用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学生思维踊跃,合作意识强烈,展示时语言流畅、规范,学生充满了自信。

三、给予空间“当老师”,反思提升数学的思维

1.自己编题——巩固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交流、讨论、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数学素养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一些优秀生却还是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如何尽可能地提升这些学生的数学能力成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为此,在教学中尝试进行开放题的设计。

如在一次函数的复习课上,我曾让学生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若三点A(1,3),B(2,p),C(0,6)在同一直线上,求p的值。学生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后很快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当这个问题解决完之后,我马上追加思考:相信你一定还能提出其他相关的问题。经过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共产生了7个有价值的问题,涉及图形面积、不等式、最值问题、分类讨论等知识,并由学生自己得出了每个问题的正确解答,学生热情高涨。

对于一个已经在灌注的课堂中丧失了学习灵性的学习者来说,你做得越细,他就发展得越差。而在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的课堂中,学生自己编题解题,降低了学习差的学生的做题难度,增强了优秀学生的做题难度,使得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自出试卷——反思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下的某些学生已是一个合格的小老师,这些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更好地展示了自我。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这些小老师的力量,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氛围。

如在“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中,教师一改常规的测试练习模式,而是先让学生用完全平方公式自己出题,通过学生的自己研究,全班出现了相当高质量的习题,涉及代数层面、几何层面、实际应用层面的,有基础题,有提高题。虽没有给学生硬性的规定,但每位学生完成的都非常认真,从学生自己出的题中挑选练习作为单元测试题,更是让“小老师”们有了价值的体现,因此学生在出题时更加用心,在交流时更加专心,在“教学”时更加有“慧心”,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在小组合作形式下的数学教学,能给学生更多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广阔、更深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让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提升。

[1]朱胤.浅谈变式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24):108.

[2]郭思乐.“毛估估”的智慧[J].基础教育论坛,2012(6):13.

猜你喜欢

交流思维同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此交流,太暖!
思维跳跳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