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小学阶段体能训练的方法及意义

2017-11-15汤梅燕彭荣阳

运动 2017年17期
关键词:肺活量跳绳体能训练

汤梅燕,彭荣阳

(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学,江苏 南京 210039)

简析小学阶段体能训练的方法及意义

汤梅燕,彭荣阳

(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学,江苏 南京 210039)

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因此如何提高现阶段中小学生的体能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方法及意义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学生体能水平提供依据。

小学阶段;体能训练;方法;意义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但是,围绕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能教学问题,在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大背景下日益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近几年的学生体质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练习和体能训练成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

1 概念界定

中国学者熊斗寅认为,体能分为大体能和小体能。大体能泛指身体能力,它包括身体运动能力、身体适应能力、身体机能状态和各种身体素质。小体能即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和体能性项目训练。本次研究选择二年级(1)班、二年级(2)班进行,实验前测试二年级(1)班、(2)班学生50m、肺活量、1min跳绳、坐位体前屈,从每班随机抽选30人为测试对象,二(1)班为对照组,二(2)班为实验组,两次测试时间为学期初和学期末。在每次体育课中,实验组进行3min素质练习,对照组正常教学。

2 小学阶段体能训练的意义

体能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任务括动的能力。体能训练是提高运动能力、提升运动成绩,并避免运动伤害的重要步骤。良好的体能是运动技能发挥的保证,运动技能没有了体能支持,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1 良好的体能是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

发展体能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努力提高学生全面的发展,达到健康第一的教育目标。小学体育教师担负着提高学生体质的重任,近年来的体质测试数据显示,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壮学生身体是当今社会赋予体育教师的责任。学生的体能训练必须从小学抓起。

2.2 良好的体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体内新陈代谢显著增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条件是智育的物质基础。体育锻炼的主要作用是增强体质,增加身心健康,同时又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2.3 良好的体能是技能学习的支撑

技能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专门的学习和练习,更与学生体能的提高密不可分,而提高体能需要坚持不懈地锻炼。因为技能的学习需要各种体能作为支撑,可以想象一个既跑不快,又没有下肢力量的学生不可能较好的掌握跳高、跳远等技能。同理,一个柔韧性较差、又缺乏去速度素质、腿部又没有力量的学生也是不可能较好的掌握跨栏技能的。体育教学必须要兼顾体能训练和技能学习。另外,小学阶段更应加强体能训练,从而为学生中学的体育学习打下基础。

3 结果与分析

对所测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后,结果如表1所示。二(1)班、二(2)班实验前后的各项测试成绩均有所提高,二(1)班肺活量提高了90ml,50m成绩提高了0.5s,坐位体前屈成绩提高0.3cm,1min跳绳提高了9.5个;二(2)班肺活量提高了201.4ml,50m成绩提高了0.9s,坐位体前屈成绩提高0.9cm,1min跳绳提高了26.1个,二(2)班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m、1min跳绳成绩提高幅度明显高于二(1)班,测试项目的成绩均较二(1)班提高的多。通过分析可知,二(1)班和二(2)班的30名学生的各项测试成绩均有所变化,2个班学生的50m、1min跳绳变化均有显著性(P<0.01),二(2)班30名学生的肺活量经过系统训练变化明显(P<0.01),二(1)班学生的肺活量变化不明显(P>0.05);二1、二(2)班30名学生的坐位体前屈变化均不明显(P>0.05)。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经过1年的实验研究,在最初二1和二(2)班所抽选的30名学生中,二(2)班学生的体能是有很大变化的,尤其是反应学生心肺耐力和下肢力量的肺活量和跳绳成绩,提高显著,由此可知,每节体育课上加入2组30m快速跑、2组10m蛙跳是能够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的。

4 讨 论

在敏感期内侧重发展某些体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结论在理论上早已被认可,但是进行实践检验的研究并不多。吴键提出了通过课课练来有效解决学生体能下降问题,还提出了把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引入体育课堂的研究设想。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转移现象,在小学生体能促进过程中,进行教学内容组织时,只要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内容比重,让它们之间多产生直接转移,就可以使它们之间多产生良好转移,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差值平均数

[1]熊斗寅.浅析“体能”概念[J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3):1-3.

[2]李俊.浅谈中小学体能训练的意义和特点[J ].现代妇女:理论版,2014(3):48.

[3]丁洁.浅谈中小学生体能训练的特点[N ].中国体育报,2008.

[4]顾善光.我国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理论思考[J ].体育学刊,2008,15(1):88-91.

G808.17

A

1674-151X(2017)17-06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7.034

投稿日期:2017-06-28

汤梅燕(1987—),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测量与评价。

猜你喜欢

肺活量跳绳体能训练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跳绳的起源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提高初中学生肺活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2015年湖北籍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耐力跑水平相关性研究
NO.10 跳绳
轻松测量肺活量
宝宝鸭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