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的调查和干预研究
——以文山学院为例

2017-11-15杨聪俊赵永斌刘启坤徐东富刘方涛

运动 2017年17期
关键词:通宵文山学院

杨聪俊,赵永斌,刘启坤,徐东富,刘方涛

(文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的调查和干预研究
——以文山学院为例

杨聪俊,赵永斌,刘启坤,徐东富,刘方涛

(文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网络成瘾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文山学院为例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并对具有网络成瘾障碍的学生进行运动干预。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整体网龄较长,每天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较多,部分学生存在通宵上网的情况,上网的目的多为玩网络游戏、看电影和电视及聊天,一部分学生对学校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存在网络成瘾的倾向,而运动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和干预

21世纪是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根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人,普及率达到53.2%,手机网民占比达95.1%,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人。在网民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数量占比最高,这也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利用网络了解社会发展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给大学生带来便捷与信息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一些大学生沉溺在网络中而无法自拔,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更会对其身心的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能否成才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文山学院为例,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现状调查,了解大学生当前的网络使用基本情况和网络成瘾的状况,进而对具备网络成瘾心理和行为的大学生采取运动干预的方式,探索帮助网络成瘾大学生消除网络成瘾心理的方法,为大学生更好地使用互联网,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提供理论借鉴。

1 文山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现状调查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文山学院大一~大三3个年级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再从每个班级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抽取6个班级350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译自美国彼兹堡大学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进行调查,该量表共20题,每题分5个等级:1—没有,2—偶尔,3—较常,4—经常,5—总是。分为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沉迷戒断反应、网络沉迷耐受性、人际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4个维度。参照英文版的评价标准和中国学者的评价标准,50分及以上为网络成瘾障碍组,50分以下为非网络成瘾障碍组。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达到0.926 4,各条目与量表的相关在0.32~0.88之间,均有显著意义。

1.1 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在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54.0%,女生占46%,采用卡方检验方法检验卡方值为0.64,P值>0.05,差异不显著,表明男生数量与女生数量没有显著差别,被试性别结构比较合理。被试的年龄结构以18~24岁为主,占全体调查对象的92.9%。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网龄在1年以下的人数21名,1~3年、3~5年、5年以上的学生分别占到样本的22.9%、35.1%、16.5%,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对象中3年以上网龄的占到73.1%,有些学生表示他们从高中阶段就开始接触网络或开始使用网络。这说明大学生对网络的接触比较多。

1.2 上网时间

从对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进行调查发现,每天在1h以下的占5.1%,1~3h的占48.0%,3~5h的占32.0%,5h以上14.9%。其中上网超过3h的占了46.9%。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长是19h,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长大概为2.7h,所调查的大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超过了我国网民平均上网时间,说明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表2 调查对象网络成瘾情况统计表

表3 网络成瘾大学生干预前后网络成瘾分数差异检验

1.3 通宵上网情况

从上网时间的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上网时间在3h以上,在实际中经常有同学熬夜上网,这样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对大学生通宵上网的情况调查发现,经常通宵上网占2.9%,偶尔通宵上网占40.6%,从不通宵上网为56.%。结果显示,有4成以上的大学生有通宵上网的经历。

1.4 上网目的

网络的功能十分丰富,大学生利用网络可以满足自己的各方面需要。根据此次对调查对象使用网络的目的进行调查发现,比例最高的是玩网络游戏,占31.4%;看电视和电影、聊天分别占29.1%、21.1%,其次是关注社会新闻和查找资料及学习,都占9.1%。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使用网络是用来玩网络游戏、看电视和电影及聊天。这也就反映出现在绝大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男生把电脑当成游戏机,女生把电脑当成影碟机”的现象,利用网络关注新闻、查找资料和学习的学生占比较少,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积极方面的作用。

1.5 参加活动情况

在大学教育阶段,学校和班级一般会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针对所抽取的350名大学生参加学校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经常参加学校文化活动的占40.6%,偶尔参加的占51.1%,从不参加的占8.3%。结果表明,有一部分学生对参加校园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一部分学生缺乏与同学的交往,没有积极融入到集体之中,而是到网上寻找精神的共鸣,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进而导致网络成瘾。

1.6 网络成瘾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所调查的学生中,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得分为50分以上的有35名,占比10%,其中男生28名,女生7名。采用独立样本四格表的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发现,P值<0.01,差异显著,表明性别变量与网络成瘾存在内在关联性,即男生更容易形成网络成瘾。

2 文山学院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研究

从前期测量中选取存在网络成瘾行为较严重的3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由研究者和实验教师共同制定干预方案,每周3次,每次60min,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运动干预,以拓展训练为主要内容,实验期为24周。拓展训练教学总体上可分为体育与健康知识讲授、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3个阶段。

训练结束后,采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实验组的30 名学生进行再次测试。对实验前后所测量的被试的网络成瘾分数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检验差异显著性,a定为0.05。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经过为期24周的运动干预后,30位网络成瘾学生的网络成瘾平均总分跟干预前相比,P<0.01,差异显著,说明干预后网络成瘾程度显著低于干预前,即运动干预对网络成瘾学生戒除网瘾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在其网络成瘾量表的4个维度中,干预前后的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沉迷戒断反应、人际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得分差异显著,表明运动干预对网络成瘾学生的相关问题发挥了作用。

3 讨 论

3.1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原因及危害分析

经过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中网络成瘾的比例较高。造成当今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主要有:(1)大学生本身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观念;(2)中学时代所形成的迷恋网络习惯;(3)农村大学生对互联网及网络世界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好奇心;(4)经过高考的大学生,心态多有懈怠;(5)大学时代课程安排分散,学生零碎时间太多;(6)学生们的学习方式转变会出现不顺,学习目标也不明确。沉迷网络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有:(1)很多学生因为网络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消极避世的心理;(2)浪费时间和金钱,荒废学业;(3)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影响体质;(4)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道德观念弱化不清,诱发犯罪。

3.2 运动训练在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中的作用

24周的运动干预网络成瘾实验表明利用体育运动来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可行性。(1)大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去开展体育运动,能够占用他们的上网时间,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逐渐减少上网次数;(2)通过体育运动,能够释放焦虑压抑等负面的情绪,避免大学生通过使用互联网来逃避现实,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3)参加体育运动也会产生快感,表现为满足、愉悦、舒畅、能力感增强等,在这种状态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没有心思注意与此无关的事。(4)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各项体育活动对人都有较强的心理冲击作用,能够促进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运动过程中,更能培养人们艰苦耐劳、勇敢刚毅等优秀心理品质,这些品质对于戒除网瘾也是十分有益的。

4 结 论

4.1 当前大学生整体网龄较长,每天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较多,部分学生存在通宵上网的情况,上网的目的多为玩网络游戏、看电影和电视及聊天,一部分学生对学校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存在网络成瘾的倾向,运动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

4.2 参与体育运动能够缓解大学生网络成瘾。

[1]梁学明,胡誉龄,林茵,等.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研究概述[J ].社会心理科学,2013(6):44-48.

[2]孙懿俊.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羁绊——网络成瘾[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34-37.

[3]黄俊官.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解决对策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6(32):182-183.

G807.4

A

1674-151X(2017)17-056-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7.030

投稿日期:2017-06-27

杨聪俊(1982—),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足球教学。

猜你喜欢

通宵文山学院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finement of high energy non-neutral proton beam in a bent magnetic mirror
《夜雨寄北》:归期未定,先约通宵畅聊
自律是青春的必修课
后来,我们都走散了
不敢回答的问题
绽放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文山壮族“六月节”的祭祀功能及文化内涵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