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肾镜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术后分析及护理体会

2017-11-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泌尿系肾镜冲击波

高 颖

(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吉林 四平 136001)

经皮肾镜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术后分析及护理体会

高 颖

(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吉林 四平 136001)

目的浅析经皮肾镜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术后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经皮肾镜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实验组给予经皮肾镜技术,比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的各观察制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肾镜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经皮肾镜;体外冲击波碎石;泌尿系结石患者;效果

在临床中治疗泌尿系结合常用的主要方法是经皮镜技术和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经资料证明,将二者相结合,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但是二者的技术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机体创伤[1],因此在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尤其重要。笔者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经皮肾镜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经皮肾镜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心肝肾等脏器的器质性病变患者在排除之外;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肉眼血尿以及患侧绞痛症状;③经B超、X线、静脉肾盂造等方法均证实泌尿系结石;并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30例。实验组患者,男22例,女8例,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48.1±11.3)岁;结石部位:输尿管中下端结石1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肾脏结石6例;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6例,年龄33~60岁,平均年龄(46.5±10.5)岁,结石部位:输尿管中下端结石1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肾脏结石4例 ;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结石部位等基本资料无差异性,P>0.05,在治疗上可以相互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根据检查的结果以确定结石的部位;输尿管中下段的结石患者应选取俯卧体位,而输尿管上段的结石以及肾盂肾盏内部的结合患者选取仰卧位。根据结石的大小形状以及结石的性质来确定合理的电压设定以及冲击次数。电压设置在7~14 kV即可,冲击次数应在1500~2500次。患者在进行实施体外震波碎石之后,还要实施常规性的治疗,并定时检查结石排出以及破碎的情况;若效果不理想,可进行外震波碎石治疗,且治疗次数不能超过3次,否则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伤。

1.2.2 实验组:给予实验组经皮肾镜技术,通过对患者结石的位置采取全身麻醉,首先实施输尿管逆行插管的方法使患侧肾盂人工积水;然经B超的辅助,采取穿刺进入肾盏,并放置经皮肾镜镜鞘,将其稳固;之后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将碎石击碎并取出,同时留置双J管以及肾造瘘管。

1.3 护理措施

1.3.1 深造瘘管护理: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造瘘的敷料情况进行观察,若出现明显的渗出情况,则需要立即进行更换。随后进行拆除肾造瘘管,采用无菌的凡士林纱进行填塞。同时患者需要采用健侧卧位。

1.3.2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需要详细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完成之后的症状和常见的反应。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于患者提出来的问题医护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回答,防止患者出现极度紧张和焦虑不安的情绪,让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1.3.3 双J管护理:在患者手术完成之后医护人员应该指导患者采取半坐卧位,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变换体位;可以有效的缓解因置流导管所引起的不舒服感。在患者变换体位中要提醒患者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尽量减少腹部的压力,由此为双J管在位提供确实的保障。

1.4 评价指标:①对比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引流量以及术后时间的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有效和无效;有效:手术完成6周内,患者体内的结石完成被排除;无效:术后6周内,患者体内的存有部分结石。

1.5 统计学方法:通过对SPSS20.0软件的采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值检验,并运用卡方检验的方式对资料进行计数,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经治疗与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输尿管中下端结石17例,其中有效15例,无效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7例,有效6例,无效1例;肾脏结石6例,有效4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输尿管中下端结石14例,其中有效9例,无效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有效7例,无效5例;肾脏结石4例,有效2例,无效2例;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情况[n(%)]

2.2 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情况:经研究分析,实验组平均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引流量以及手术时间均为(2.8±0.25)min、(1.1±0.13)d、(71.4±7.54)mL、(22.0±3.24)mL、(102.0±11.05)min;对照组平均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引流量以及术后时间均为(4.3±0.23)min、(2.39±0.15)d、(123.4±10.26)mL、(53.0±9.48)mL、(189.0±17.58)min;实验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3 讨 论

泌尿系结石是指结石产生的部位在肾盂、输尿管、肾盏以及输尿管连接部位,该疾病一般较发于中年男性群体,与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临床上主要排石方法[2]有:体外冲击碎石治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方法。

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一般是利用体外冲击波聚集之后进行击碎结石[3],使结石随尿排出,该种冲击波可以在水中进行传导,并无任何伤害,但是该方法对输尿管嵌顿性结石、下尿路结石以及大型肾结石治疗效果不显著。

经皮肾镜手术是与体外冲击碎石手术互相结合,互相作用,是腔内泌尿外科手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该技术与体外冲击碎石手术联合治疗泌尿系结石易对机体造成伤害,因此需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4],术后给予对应的预防并发症护理措施,更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的各观察制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得对经皮肾镜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高嗣法.肾结石(≤3cm)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循证治疗[D].武汉:武汉大学,2012.

[2] 张付华.经皮肾镜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术后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252-253.

[3] 龚云,耿艳莉,孙坤.经皮肾镜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术后观察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3,35(13):2058-2059.

[4] 林晓聪.经皮肾镜取石术临床路径的优化及其实施效果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R473.6

B

1671-8194(2017)28-0199-02

猜你喜欢

泌尿系肾镜冲击波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泌尿系结石治疗的方法及最新进展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武汉冲击波
能源物联网冲击波
肾积水程度对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失血的影响研究
腔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4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