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探究

2017-11-14胡晓宁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病情

胡晓宁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三科,辽宁 沈阳 110041)

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探究

胡晓宁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三科,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护理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并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则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护士依次对患者进行生理体征和病情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饮食护理和日常护理,观察患者病情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痊愈3例,好转22例,有效率50.0%;观察组痊愈6例,好转36例,有效率84.0%,两组对比显示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进行护理,较之于传统护理方式,有效率显著提高,病死率明显下降,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一般由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临床表现为持续且剧烈的胸骨疼痛,严重患者还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1],国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极易导致死亡,即使及时给与药物治疗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2]。心力衰竭多发生在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时,静脉系统血液不通,动脉系统灌注受制,容易引发心脏循环系统障碍[3]。心力衰竭常不单独发生,多发生于心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终端。而心肌梗死造成的心肌损伤,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所以心肌结构功能的变化最终造成心室泵血或充盈受影响,这是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根本病因[4]。本论文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了护理并研究其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患者年龄为55~82岁,平均年龄(72.5±3.5)岁,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患者经B超、CT等辅助检查符合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都了解治疗方案并签订知情书。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案制定:对护理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循证护理方法,资历较长的护理人员以座谈会的形式教授新进护士自身经验,在如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并问题的方法;讨论完毕后让护士自行进行文献查阅,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费方案。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则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按以下步骤进行护理。

1.3.1 病情检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血压多不稳定,常处于危险的状态,而心源性休克的症状则表现为血压下降,心力衰竭加重也会造成呼吸困难,所以护理人员有必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状况以及呼吸频率;一旦患者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或血压下降,必须立即报告主治医师,让主治医师及时治疗。

1.3.2 心理护理:护士针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案、注意事项以及疾病相关知识,也包括该病治疗的成功案例,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攻克疾病的信心并维持正常饮食和睡眠状态,促进病症的恢复。还应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实时掌握其心理状况,排解压力,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这也是与传统治疗方式最大的不同。

1.3.3 饮食护理: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有针对性的给与低盐低糖低脂低热量食物,且注意少食多餐,避免加重胃肠系统的负担,也降低心脏的负担,但切记忌生冷、辛辣、烟酒等。护理人员还需叮嘱患者排便不可太用力[5],防止猝发心肌梗死,衰竭现象加重。

1.3.4 日常护理:鼓励患者进行适当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此外,护士也需保持患者的清洁居住环境,防止感染,嘱咐患者多翻身,防止褥疮。

1.4 疗效标准。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情得到完全缓解;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或者正在逐渐缓解;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患者死亡等情况。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的处理使用SPA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P<0.05即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见表1。对照组痊愈3例,好转22例,有效率50.0%;观察组痊愈6例,好转36例,有效率84.0%,两组对比显示有显著差异性(P<0.05)。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表现比较

3 讨 论

对于循证护理的具体方案方法国内外医学界仍处于探究阶段,但到目前为止,循证护理的发生和发展也体现出护理工作趋于合理化以及科学化的成果。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我国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也已达到46.6%,特别是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率更高,对其健康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6]因此,对该类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并辅以合理的护理措施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问题。

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生冠状动脉堵塞,血流减少甚至终端,局部心肌组织发生缺血甚至坏死。循证护理人员根据其病理特征科学有效地制定护理方案,结合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处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循证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查阅合适的护理研究方案,凭借护理人员的技能经验,实现患者的愿望。本研究中采用的循证护理方法包括患者的病情监测,注意护理的心理问题,改善饮食并进行日常护理,改变了传统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的忽视,加强了对患者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安慰;此外,密切注视患者的生命体征也是与传统护理方法的改进,做到提前早发现早处理早预防,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综上所述,应用循证护理的方式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进行护理,较之于传统护理方式,有效率达到74.0%,病死率明显下降,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90.

[2] 刘品刚,张松,万镇,等.依达拉奉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 caspase-3 mRNA表达及血清 TNF-α、IL-6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5):25-27.

[3] 李世阳,杨明,李存岑,等.心力衰竭及其在直接心室辅助下的建模仿真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42(5):817-821.

[4] 吴强,陈晓英.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389-2390.

[5] 于英,商克勇,张艳芹,等.前位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4,12(3):179-180

[6] 正确认识循证护理推动护理实践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714-717.

R473.5

B

1671-8194(2017)28-0195-02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病情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