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院前的安全管理体会

2017-11-14罗彦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致残率外伤颅脑

罗彦玲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 545200)

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院前的安全管理体会

罗彦玲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 54520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院前的安全管理体会。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为外院送至本院救治的患者,该组仅在院前实施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则为本院救护车出车接回本院救治的患者,该组则在院前实施安全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急救响应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的医院响应时间、致残率、病死率、治愈率均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院前实施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急性颅脑外伤;院前;安全管理体会

颅脑外伤主要是由于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且病情复杂、变化快,若未能及时采取救治,严重者将导致死亡。因此有效的院前安全管理可减少患者致残、死亡等不良现象发生[1]。本文针对急性颅脑外伤的院前安全管理进行了以下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将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均在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入诊我院)随机分为以下2组,40例为一组。

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在(36.46±5.43)岁;中型颅脑外伤的患者有18例,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有2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在(36.76±5.37)岁;中型颅脑外伤的患者有19例,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有21例。2组患者对比其各项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措施,在转运途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身体指标,并记录,在到达本院时将记录第一时间交于急救医师。

观察组:该组则在院前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其管理内容如下:①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及医师作为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管理小组须做好各项急救准备,收集可能存在以及现有的风险信息,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预案,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②设备配置:救护车内医疗设备配置必须严格按照三甲医院要求,抢救物品必须齐全,由专管人员对车内设备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期进行保养,确保急救车可随时使用。③现场急救:到达现场时对患者的伤势进行快速评估,并采取急救措施,保持患者的呼吸畅通,由于颅脑外伤多伴有合并伤,且伤势均较严重,因此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侧重急救措施,并以最快速度将患者移至车内救治,可缩短患者至急诊科治疗的时间。④转运安全管理:转运过程中需及时清除患者口鼻内的呕吐物,避免分泌物反流导致患者出现窒息,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观察指标,如有异常,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以最快速度到达医院进行急救。⑤护患沟通:与随行家属进行交流,及时将患者病情以及抢救信心告知家属,注意交流时需态度诚恳,尽量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从而保证急救过程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急救响应时间、医院响应时间、致残率、病死率、治愈率。

1.4 统计学处理:将2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响应时间、医院响应时间、致残率、病死率、治愈率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若P<0.05,则表示2组患者之间的各项数据存在明显差距。

2 结 果

2.1 响应时间:观察组的急救响应时间为(18.79±7.79)min,对照组的急救响应时间为(19.12±7.64)min,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医院响应时间为(5.31±2.30)min,而对照组的医院响应时间为(10.34±2.84)min,对比明显可见,观察组的医院响应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

2.2 治疗效果:观察组在院前实施安全管理后,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3 讨 论

颅脑外伤包括头皮血肿、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受伤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患者的伤势越重,救治时间拖延越久,发生精神障碍的机会越大,且持续的时间也越长。因此,院前安全管理对患者的治疗极其重要[2]。

院前常规急救措施包括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急救治疗,在转运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观察指标,并做好记录,到院时第一时间将记录交与医护人员,在转运过程中,由于未能与急诊科室取得及时联系,而导致急救准备不充分,且在转运过程中缺少医疗设备,使患者错失最佳救治时间[3]。

院前安全管理主要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做好风险管理预案,确保每一个急救环节的可靠性,救护车内医疗设备必须根据三甲医院的要求配置,并按期做好保养,确保救护车可随时使用,以缩短出车时间以及保证患者在车内进行急救的安全性;保证现场急救效率,并以最快速度将患者移至车内救治,确保患者在车内的治疗效果,与随行家属做好沟通,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使救治过程能够顺利进行,该管理有效的缩短了转运时间,且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4]。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急救响应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的医院响应时间、致残率、病死率、治愈率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

总之,针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院前实施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1] 窦洪元.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160-161.

[2] 顾永涛.急性颅脑外伤后视神经病变23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8):38-39.

[3] 吴杰.颅脑外伤后血糖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9):71-72.

[4] 陈晨,白磊,严飞平.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对急性重度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J].吉林医学,2014,35(25):5676-5677.

R651.1+5

B

1671-8194(2017)28-0160-02

猜你喜欢

致残率外伤颅脑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