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11-13段国勐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8期

段国勐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VSD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Ⅱ期手术时间、抗感染费用、不同时间创面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抗感染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Ⅱ期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创面1周愈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3周及3周以上愈合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可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骨科创伤; 感染创面; VSD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8.0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8-0137-02

骨科创伤通常造成肌肉、肌腱、血管、神经等软组织的损伤,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会造成肢体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障碍,并伴有剧烈疼痛,极易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1],常规换药处理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或感染严重的患者其效果并不佳,往往需行Ⅱ期手术来进一步清创[2],不仅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也增大了患者的痛苦。VSD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在处理创伤致皮肤软组织损伤及创面感染方面效果显著,本文将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8~63岁,平均(31.5±6.0)岁,创面类型:新鲜创面36例,感染创面9例,创面部位:四肢34例,腰骶部11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17~65岁,平均(32.0±5.7)岁,创面类型:新鲜创面37例,感染创面8例,创面部位:四肢35例,腰骶部10例。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者,无患严重并发症、伴发性疾病、新鲜创伤继发严重感染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外科清创术,彻底清除创面异物,给予药物镇痛、创面清洗、创缘修整等处理措施,清创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常规换药处理,根据患者创面情况每隔2 d更换敷料1次,感染创面给予抗生素进行抗炎处理,创伤较大、较深者放置引流条,定期做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待创面长出新鲜肉芽时对创面行Ⅱ期缝合或植皮术。

观察组患者于伤后12 h内完成彻底清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后进行适当扩创及基本清创,选择合适的VSD材料,將泡沫置入创面并使之与创面充分接触,材料与创面之间采用间断缝合,以利于封闭固定。用酒精除去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油脂,然后用干纱布拭净,用生物透性薄膜封闭创面,连接负压吸引器,接通中心负压吸净渗血,恒定负压维持在125~450 mm Hg,VSD敷面出现凹陷说明负压有效,持续负压吸引24 h。术后使用抗生素冲洗创面,在植入VSD材料7~10 d后检查创面,如果长出新鲜肉芽并生长良好,行Ⅱ期缝合或植皮术,如果创面肉芽没有长好应再行VSD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Ⅱ期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抗感染费用。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骨科创伤痊愈,感染创面2周内完全愈合,创面敷料状态良好为治愈;治疗后骨科创伤相关症状明显改善,皮肤大部分存活良好,创伤面积减小,创面分泌物量减少,长出新鲜肉芽,仍需更换敷料,行游离植皮术后伤口愈合为显效;治疗后骨科创伤无明显改善,创面分泌物仍较多,植皮术后伤口无明显变化或出现坏死,创伤面积不变或扩大为无效[3-4]。总有效=治愈+显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临床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换药次数、Ⅱ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抗感染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Ⅱ期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抗感染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创面愈合情况

观察组中创面1周愈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3周愈合、3周以上愈合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骨科创伤主要是指骨折导致的创伤感染,一般创面的形成经历了炎症反应、机体修复、感染出现3个阶段,炎症阶段骨科创伤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引起出血、细胞死亡和炎性反应,血小板、崩解组织、血管周围细胞释放出细胞因子,巨噬细胞和多核白细胞清除坏死组织及细胞碎片,血肿逐渐消退,新生血管生成,肉芽组织形成,进入机体自我修复阶段;机体修复阶段骨痂形成;感染阶段骨科创伤加重,出现创面感染,患者出现炎症反应,创面分泌物增多[5-6]。换药处理及引流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有效手段,通过换药对创面进行引流,排出创面内的坏死组织、分泌物、脓液等,促进肉芽的形成。但这种方法在处理较大、较深的创腔时效果不佳,且易出现引流管堵塞、引流不彻底等情况[7],增大了再次感染的风险。endprint

VSD是利用VSD材料对创面进行持续负压吸引,有效、彻底地清除创面组织间的渗出物、坏死组织和细菌,可消灭死腔,减轻局部水肿,增加创面血流量,促进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入创面,促进胶原合成,起到抗感染的作用,也为肉芽组织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8]。负压吸引可刺激细胞分泌愈合生长因子,如血管增殖因子,进而刺激组织长出新生血管,且利用生物透性薄膜封闭创面,使外界与创面隔离开,防止了细菌的进入,减少了细菌感染的发生[9]。在应用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时,應重视密封性及引流管的管理,密封不严会导致敷料脱醇变硬,创面液性引流物吸引不彻底也会导致敷料干结变硬,此时可从引流管中注入氯化钠溶液,然后再接通负压。引流管的质地应软硬适中,长度应在90 cm以上[10],过短会造成沉积的液体反流污染创面,维持恒定负压,并保持适当体位避免敷料及引流管受压,保持引流管的畅通。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抗感染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Ⅱ期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也短于对照组,说明了VSD可减少换药次数,减少患者换药时的痛苦;有利于创面的愈合,特别是感染创面,减少了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减少了住院费用。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验证了VSD的疗效。总之,应用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可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嘉凯,潘晓华,张晓明,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90-191.

[2]陈秀民.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132-133.

[3]陈艳,付昆,李洪潮,等.封闭式负压吸引与常规换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7):4017-4019.

[4]杨军林.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105-106.

[5]李东风,王书沛,李先启,等.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0):7-8.

[6]苟光茂.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4):190-191.

[7]罗惠,陈利英.VSD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41-5142.

[8]潘华,何大川.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治疗骨科创伤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97-98.

[9]刘德谦,吴碧涛,蔡喜传,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18-19.

[10]安鹏,王建,石成柱,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3):24-25.

(收稿日期:2017-0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