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与临床有效性评析

2017-11-13董卫华陈剑波李宏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手术

董卫华 陈剑波 李宏军

【摘要】 目的:评析在乳腺癌治疗中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60例,选取时间为2011年2月-2014年1月,以入院顺序为分组依据对患者进行平均分组,80例对照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后辅助化疗,另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1、2、3年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手术; 有效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8.0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8-0025-02

乳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些年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女性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伴随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提升,其治疗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提升乳腺癌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成为乳腺癌治疗的目标[1-2]。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参考,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新辅助化疗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Ⅱb~Ⅲb期乳腺癌患者160例,选取时间为2011年2月-2014年1月,以入院顺序为分组依据对患者进行平均分组,8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最高者为65岁,年龄最小者为45岁,平均(56.8±4.5)岁;另8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最高者为66岁,年龄最小者为45岁,平均(56.6±4.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与乳腺癌诊断标准相符,两组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观察组先行新辅助化疗3个周期后行手术治疗,术后再辅助化疗3个周期;对照组术后辅助化疗6个周期;两组化疗方案均为: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环磷酰胺6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化疗结束后两组均行放疗,放疗量为5000 cGY。在术后1~3年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1~3年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术后3年生存率、治疗1周的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和对比[3]。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分析和整理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9.0,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对比

经过1~3年的随访,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中1、2、3年局部复发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1、2、3年远处转移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90.00%(72/80);而对照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则为76.25%(61/80),两组3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913,P=0.0202)。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对比

治疗1周之后,对照组8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有15例,部分缓解有50例,稳定有15例,治疗1周的总有效率为81.25%(65/80),观察组8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有20例,

部分缓解有56例,稳定有4例,治疗1周的总有效率为95.00%(76/80),两组治疗1周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2266,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乳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妇女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由于乳腺癌导致死亡的妇女可达50万之多,虽然我国并不是乳腺癌高发区,然而,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同时其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4]。乳腺癌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必须采用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保证女性的健康及生命,同时也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临床上常规采用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然而,只采用手术治疗,会导致淋巴结转移发生,主要原因是因为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在没有进行手术之前,微小亚临床转移已然发生,因此,在手术治疗前,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干预,以此将术后转移率降低,提升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5]。乳腺癌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方法,但是如果切除乳房,不但会影响美观,同时增加患者身心负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一般提倡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主,对于亚洲女性而言普遍乳房较小,因此较难实施保乳手术,容易导致乳房畸形,因此,一般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6]。而相关研究显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之前予以新辅助化疗方法进行干预,可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提升[7]。

對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无法进行的情况,一般采用新辅助化疗方式进行治疗,经化疗之后缩小肿瘤以此使得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早期辅助化疗为Frei在1982年提出的概念,术前化疗之后再行手术治疗,此方法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趋势,其适应证主要为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转移患者、炎性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较大不宜手术患者等,其优势为对肿瘤对化疗的敏感度进行充分了解,以此为进一步化疗提供依据,同时可对耐药细胞株形成进行预防;缩小肿瘤,将分期降低,对手术治疗发挥促进作用,同时对新转移灶形成进行防止,对免疫活性进行刺激等[8-9]。但是要特别注意,要对患者进行明确的诊断,尽量要促进术前化疗系统化、正规化,同时要注意观察临床治疗效果。endprint

采用新辅助化疗方式进行治疗,早期对外周肿瘤微转移病灶进行消灭且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由于切除原发病灶而刺激残留病灶而导致生长进行抑制[10]。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法对乳腺癌进行治疗,以将乳腺癌原发病灶尽量缩小为主要目标,以此实现乳腺癌晚期患者可以运用手術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同样,也会将手术成功几率提升,另外,在术前进行化疗,也可将亚临床微小转移病灶进行杀灭。同时手术治疗也无法满足美学的治疗要求,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之前给予新辅助化疗方式,有明显的效果,此治疗方案已得到了临床研究实践的证实。单发肿瘤最大直径小于3 cm,对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为阴性,可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而针对单发肿瘤最大直径在3 cm以上患者,可在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发生降期和降级后,可进行手术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除腋下淋巴,扩大切除肿瘤,切缘四周为阴性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手术,一旦残留病灶,会对治疗效果构成直接影响,影响患者的手术康复。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要快速冷冻肿瘤标本进行检测,一旦切缘为阳性,切除要进行1 cm扩大处理,保证术后无癌残留存在[2]。

本研究对Ⅱb~Ⅲb期16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对照组80例采用先手术后辅助化疗,而观察组80例则在手术治疗之前给予新辅助化疗方式进行干预,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1、2、3年患者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术前予以新辅助化疗具有明显的近期及远期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同时可将患者生存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类似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在Ⅱb~Ⅲb期乳腺癌手术治疗之前予以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进行联合治疗,可以提高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提升患者生存率,降低复发及转移率,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钊,尉承泽,黄焰,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军事医学,2013,37(9):700-703.

[2]张恒伟,李军涛,郭旭辉,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的影响因素及生存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6,43(18):820-824.

[3]徐强音,陈翔,陈燕玉,等.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3,34(4):611-613.

[4]杨丽萍,王烈亮,梁璟慧,等.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远、近期疗效及Ki-67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2):5620-5622.

[5]章克毅,张仕义,吴智勇,等.可手术三阴乳腺癌对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近期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3,34(23):3618-3620.

[6]乔江华,焦得闯,卢振铎,等.影响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因素的10年回顾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8):1401-1404.

[7]冯宇,赵霞,吕淑贞,等.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癌组织Ki-67表达的影响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6,56(24):63-65.

[8]乔伟强,潘淋淋,寇长贵,等.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与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6):3982-3985.

[9]王丽娜,张崇建,李连方,等.三阴性乳腺癌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联合紫杉醇周疗新辅助化疗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3):211-215.

[10]钱钧强,张霄蓓.乳腺癌患者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调节亚基相关蛋白2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5):4346-4349.

(收稿日期:2017-02-19)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手术
不开刀治疗乳腺癌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男性也应注意乳腺癌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太干净的女性易患乳腺癌
延续护理在改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焦虑状态中的作用
两种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临床治疗疗效观察
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及毒副反应分析
新辅助化疗、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