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2017-11-13韦筱梦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围术期子宫肌瘤临床护理路径

韦筱梦

【摘要】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為临床有效护理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参照组(40例),而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为试验组(6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护理效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并发症: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围术期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8.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8-0083-02

在妇科中,子宫肌瘤属于常见病,其主要是通过患者子宫的平滑肌增生引发疾病[1]。临床主要表现可为:月经过多,疼痛,下腹部包块或排尿、排便困难等,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不孕症或者流产等[2]。临床护理路径是依照手术或者疾病制定出的低费用、高品质及高效率的护理模式,患者从住院开始至出院,均可得到标准化流程形式的治疗护理,因此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发广泛[3]。本次主要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现将全部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收治时间在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所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参照组40例,年龄24~56岁,平均(35.98±5.72)岁,病程

6~25个月,平均(12.34±1.85)个月;试验组60例,年龄25~57岁,平均(35.86±5.67)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2.10±1.63)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如下: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顾虑,减轻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术前备皮,护理好患者的皮肤,肠道准备,并对患者药物服用过敏史详细了解,术前还需确保患者休息的充分,于病房中置尿管,准备好术前的相关工作;确保手术室温度与湿度适宜,由护理人员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术中辅助麻醉师实施麻醉,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积极配合手术医师的手术操作;术后擦净患者的皮肤,并对其静脉通路实施仔细检查,对患者生命体征、排尿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术后1 d便可拔管,同时做好患者饮食及引流管方面的护理工作。

试验组:依照患者护理的特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由主管医师、科主任、护士长等共同制定出本次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入院指导、常规检查、手术治疗、饮食指导、健康指导、康复训练及出院计划等,详细内容如下,(1)健康宣教:患者入院时,向患者发放相关的宣传手册,并帮助其熟悉病房环境,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使其有所了解,同时向患者讲明各项检查的重要性与目的,沟通时确保态度亲和,语气友善,同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第2天,便可指导其完善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估,评定是否满足手术要求。(2)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向患者讲明手术的大概过程及必要性,获取患者家属的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及时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3)术前护理:术前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术前1 d的晚餐选取软食,凌晨则禁食;清洁灌肠,备皮做好皮试;手术当日清晨为患者实施清洁灌肠措施,术前给药,由责任护理人员将患者送至手术室,指导患者选取正确的体位,在全麻下对其生命体征变化的情况进行监测。(4)术后护理:术后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去枕平卧6 h后改为半坐卧位,对患者实施术后评估;术后确保引流管的畅通,并对引流液的性状及量进行观察,做好疼痛的评估,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向患者告知术后应注意的事项;术后1~2 d,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向患者告知早期活动对其康复的意义;待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时,可指导其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同时对患者的状态、阴道流血情况及精神状态仔细观察;待导尿管拔出后,询问患者小便的情况;做好心理护理及疼痛护理工作;术后3~5 d,注意卫生、饮食、活动及休息;出院时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嘱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正常休息1个月,禁止性生活2个月,在此期间,禁止剧烈运动和负重,3个月后可来院复诊。

1.3 评价指标

(1)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评定,评价标准参照文献[4]《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其中显效:患者术后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完全清除,未出现并发症及应激反应;有效:术后经检查得出患者子宫肌瘤已被清除,有轻微并发症或未出现并发症,其后通过对症治疗后已痊愈,未出现应激反应或者相关指标轻微升高;无效:治疗后患者有严重并发症出现,实施对症处理后依旧未见好转,术后应激反应明显,无好转迹象或者恢复极慢。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主要包括术后感染、皮下气肿、术后出血及肩背酸胀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endprint

研究得出,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參照组为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中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常借助腹腔镜来完成[5]。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腹腔镜的优势极为明显,主要优点体现在安全性较高、变异较少及微创等方面,但患者缺乏对手术的了解,外加心理压力过大,难免会出现消极情绪,进而对手术预期的效果产生影响[6-7]。对子宫肌瘤患者来说,围术期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极为必要,其不仅能够提高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还能够使患者建立手术治疗的信心,促进其尽快痊愈[8]。在临床护理模式中,尽管常规护理的应用较广泛,但其收效甚微[9]。在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临床护理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中,其中临床护理路径便是其中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其内容贯穿了患者入院、检查、诊断、治疗及护理乃至出院的整个过程,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开展中严格遵照制定出的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向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切实以患者为中心,尊重并关爱患者[10]。

在本文的研究中,参照组患者仅采取了常规护理,患者的总疗效明显低于试验组,且不良反应达15.0%,显著高于试验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可观,不仅能提高疗效,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美荆,黄媛彦,李海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689-1691.

[2]李景平,朱自利,黄剑仪,等.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23(12):204-206.

[3]杜苗.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5(33):176-177.

[4]赵玲,霍福利.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10):1708-1711.

[5]张爱武.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23(22):238-239.

[6]尤慧敏.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5,21(5):335-337.

[7]刘敏.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3,25(35):239.

[8]罗万翠.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137-139,143.

[9]陈晋丽.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3(20):208-209.

[10]何海兰.对用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的围手术期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12):149-150.

(收稿日期:2017-02-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围术期子宫肌瘤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服务全过程用于足踝骨折围术期的临床价值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