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S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2017-11-13刘清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临床价值诊断

刘清强

【摘要】 目的:分析MS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例结肠癌复发患者实施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将获得的图像资料与术前MS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对比。结果:23例结肠癌复发患者均获得满意图像资料,与术前的图像资料比较均可见转移。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术后结肠癌复发,图像资料清晰,能够观察到病变转移情况,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具有高度客观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MSCT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 术后结肠癌复发; 临床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8.0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8-0045-02

结肠癌是一种发生在结肠部位的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疾病的第三位,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50岁,男性患者的发病率高于女性。长期临床观察发现,该疾病可沿结肠壁、肠管发展,对多个组织进行侵犯,具有复发率高,预后不佳的临床特点。早期,数字直肠造影、电子结肠镜等影像学方法是我国临床诊断结肠癌的常用方法,但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这些影像学方法存在的应用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多层螺旋CT(Mult-I detector spiral CT,MSCT)是继上述影像学诊断方法之后被我国临床用于诊断结肠癌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方法。临床应用发现,该种诊断方法的术前诊断结果能够为手术医师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客观参考依据。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临床研究发现,该种诊断方法可用于诊断术后结肠癌复发。为进一步明确MS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3例术后结肠癌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研究,现将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23例术后结肠癌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3例患者术前均接受MSCT动态增强扫描,经手术病理均证实结肠癌,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39~63岁,平均(51.9±2.4)岁。再次入院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血便、腹泻、腹痛等。开展本次研究前,笔者所在医院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在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23例结肠癌复发患者均实施MSCT动态增强扫描,并将获得的图像资料与术前MS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对比。检测仪器为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16层螺旋CT。嘱咐患者在接受诊断前1 d禁食,并给予患者100 ml 33%硫酸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2445;生产单位: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2 ml∶0.4 g)和清水清洁肠道,扫描诊断前2 h对患者实施灌肠,扫描诊断30 min前给予患者口服500 ml 1.5%泛影葡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4025;生产单位: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20 ml∶12 g)。协助患者将体位调整为俯卧位,连接仪器线路,调整扫描参数,俯卧位电流设置为240 mA,电压设置为120 kV,扫描层厚设置为1.25 mm,螺距设置为1,转速设置为0.8 r/s,扫描范围为膈顶至下腹或盆腔。进行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时,给予患者静脉注射100 ml碘海醇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593;生产单位: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50 ml∶15 g(Ⅰ)],流率设置为3 ml/s。扫描体检与常规平扫相同,于注射对比剂23~28 s进行动脉期增强扫描,完成全结肠扫描,于注射对比剂65 s时进行静脉期扫描,完成全腹扫描,必要时进行延时扫描,将扫描获得的图像资料在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MPR、CT仿真结肠镜、全景内镜显示等三维重建。为确保图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最终获得的图像资料由两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共同进行观察分析。

1.3 观察指标

具体观察的内容包括患者复发病灶位置、大小形态、浸润深度、对周围脏器的侵犯情况、淋巴结增大及转移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

2 结果

对23例患者术前MS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23例患者均未见转移,肠壁可见不规则增厚,其中14例患者的肠壁厚度均大于6 mm,肠腔内可见肿瘤病灶或充盈缺损,有节段性肠腔狭窄,肠壁可见异常强化。肠壁浆膜面粗糙,伴有或不伴有条索影,其中15例患者与相邻器官之间的脂肪层完全消失。

本次研究23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MS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观察发现23例患者中,9例患者的病变部位在乙状结肠,7例患者的病变部位在升结肠,2例患者的病变部位在降结肠,5例患者的病变部位在横结肠。结肠病变长度最短为2.9 cm,最长为6.3 cm,平均(5.2±0.7)cm。常规扫描均可见结肠壁有局限性不规则增厚,密度均匀,厚度在1.1~2.3 cm,平均(1.7±0.3)cm,增强扫描可见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病变可有不规则的液化坏死改变,其中16例患者肠壁浆膜面粗糙,并伴有大片状、条纹状影,呈肿块样,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状软组织影,轻中度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强化。23例患者的一部分片状、条纹状影沿肠壁延伸,其中10例患者可见肠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23例患者中,14例患者增强扫描后可见转移,其中12例为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为脑转移,9例为其他远处转移。

3 讨论

早期,除了在腹痛、腹部肿瘤等症状的检查过程中偶尔发现患者合并存在消化道病变情况外,CT几乎仅被应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的术前评价。此外长期临床观察发现,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为结肠癌的主要发病部位,该部分肠腔较宽,走向迂曲,在机体内的蠕动和移动不固定,因此多数结肠癌患者在发病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早期确诊难度大。多数结肠癌患者在发病中晚期确诊,不仅导致疾病的治疗难度增加,同时也会增加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的风险[1]。长期以来,影像学诊断方法一直在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应用价值,但总结结肠癌的影像学诊断经验发现,多数影像学诊断方法无法获得患者病灶区域血管及淋巴结的相关信息,存在漏诊率高和误诊率高的应用缺陷,且一部分影像学诊断方法具有创伤性,不宜反复进行诊断操作[2]。目前,我国临床各级医院开展相对较为广泛的结肠癌诊断方法为内视镜、X线造影,内视镜具有影像直观、可采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的应用优势,X线造影相对于其他诊断方法,具有无创、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可反复操作等应用优势,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前者虽然诊断准确性高,但具有创伤性,一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X线造影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易受肠道气体、肠壁厚度等因素的影响,故近年来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缩小。endprint

伴随着医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我国临床在结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诊断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螺旋CT是现阶段我国临床诊断结肠癌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3]。较长一段时间的临床诊断应用发现,应用螺旋CT诊断肠道恶性肿瘤疾病,获得的图像资料清晰度高,不仅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病变部位、肿瘤病灶的大小和形态,同时还能观察到肿瘤病灶对周围其他组织的侵犯情况和转移情况,在术前应用有利于临床医师进行肿瘤分期,并能指导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4]。近年来,国内外医疗工作者对螺旋CT的应用价值进行不断开发,螺旋CT技术不断完善,后处理软件的应用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升,MSCT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结肠癌患者的早期确诊率,在改善结肠癌患者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价值[5-6]。

笔者所在医院本次研究选取23例术后结肠癌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MS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使用的仪器为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16层螺旋CT,研究过程中发现,多排螺旋CT无创,操作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范围的薄层扫描,兼顾了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统一,故获得的图像资料分辨率高,在较大程度上了避免结肠CT扫描时患者腹部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同时,根据图像资料,能够对患者肿瘤病灶所在部位、形态、大小、對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进行判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诊断准确率,尤其适用于不能配合临床诊断和体质状况较弱的患者[7-8]。此外,近年来国内外均有临床研究报道,MS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术后结肠癌复发,具有速度快、痛苦小、分辨率高的应用优势,基本无使用禁忌证,通过多个切面的观察,不仅能够明确患者肿瘤转移情况、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还能够清晰的显示患者肠壁的厚度、肠壁周围组织情况,并认为该种诊断方法可作为双重对比造影和结肠镜的重要补充手段,有利于降低术后结肠癌复发患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3例结肠癌复发患者均获得满意图像资料,与术前的图像资料比较均可见转移,图像资料特点突出。上述研究结果与杨力等[10]在对“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所得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对本次所得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笔者所在医院认为MS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术后结肠癌复发,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除无创伤性外,多种模式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相互转换,使得图像资料更清晰,连续性和整体性更强,不仅能够较为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肿瘤病灶转移情况,还能为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具有高度客观性的参考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我国各医疗单位开展应用。

此外,本次研究对MSCT在消化道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发现,由于MSCT的容积数据能够了解患者的密度情报,因此使得出自数字的图像处理CAD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人体消化道内腔的形状是基于CT检测的数值被认识的,在经过对隆起部分的内部性状解析后,设置参数能够自动检查出隆起病变。现阶段我国医疗领域尚未在MSCT的计算机辅助探测方面取得较大的研究进展,欧美的一些国家正在对大肠息肉CAD的研究进行推进,考虑到今后MSCT在我国结肠癌复发诊断方面的应用,预定开发使用大肠CAD算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冬,李欣,郭志芹,等.多层螺旋CT检查壁外血管侵犯对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8):802-808.

[2]李建生,凌国辉,汤日杰,等.多层螺旋CT在肝转移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6):409-412.

[3]李雪峰,王国红,高锦秀,等.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9):1500-1503.

[4]郭作梁,林少彬,马兴灿,等.64层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15-117.

[5]罗勇,刘国庆,凌佳龙,等.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0):35-37.

[6]王文娟,丁娜,杨春波,等.结肠癌侵犯横结肠系膜MS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427-429,434.

[7]丁忠,陆风旗,张雷,等.多排螺旋CT检查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4,13(12):983-987.

[8]刘丽丽,李咏梅.多层螺旋CT常规图像与真横断位图像对结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2):319-321.

[9]于明珠,张修石,王洪伟,等.MRI联合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术前T分期的应用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8):2967-2971.

[10]杨力,朱缨.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5):66-67.

(收稿日期:2017-02-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价值诊断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