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的宏观经济失衡与对策

2017-11-13秦爱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欧盟金融危机

秦爱华

摘要:欧盟的经济失衡是导致2008年欧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欧盟于2011年启动宏观经济失衡程序以避免经济失衡的深化和欧盟的分裂。欧盟经济失衡突出表现为贸易失衡和财政失衡,这也是导致欧洲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宏观经济失衡程序执行六年来多数欧盟成员国仍然存在经济失衡的风险,各国的政策效果差异较大。总体来看,欧盟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执行效果有限,欧盟宏观经济失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多速欧洲将可能成为欧盟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欧盟;经济失衡;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失衡程序;打分板;经济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7-2101(2017)06-0063-07

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欧盟的经济失衡呈现扩大和深化的趋势,这不仅拖累了欧盟国家走出债务危机的步伐,而且引发了对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质疑。为了避免经济失衡的风险,2011年欧盟启动“宏观经济失衡程序”(Macroeconomic Imbalance Procedure,MIP),至2017年已经实施六年。本文试对欧盟的经济失衡状况,以及欧盟实施宏观经济失衡程序政策效果作出探讨。

一、欧盟对经济失衡概念的界定

欧盟的经济失衡定义与全球的经济失衡有较大差异。欧盟对经济失衡的定义是,宏观经济中存在不利于或潜在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要及早发现这些不利因素,通过经济改革等方式进行防范和纠正,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①欧盟没有像全球经济失衡的定义那样,将国际贸易失衡作为衡量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标准,而是将其作为衡量宏观经济失衡的指标之一,用包括贸易失衡在内的10个指标全面衡量经济失衡,定期对成员国的宏观经济情况进行评估,在欧盟的监督下成员国针对存在的经济失衡问题进行经济改革,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以确保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欧盟对经济失衡的界定与强调贸易失衡的全球经济失衡存在很大差异。

传统的全球经济失衡研究是围绕国际收支平衡进行的。最早提出全球经济失衡概念,并被学术界引用最多的是2005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托在《纠正全球经济不平衡——避免互相指责》演讲中的阐述,他指出全球经济失衡是“一国拥有大量的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拉托认为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拉托对全球经济失衡的阐述成为了目前的主流定义,全球经济失衡也往往被归结为国际贸易失衡。

二、欧盟的经济再平衡措施

2008年欧洲爆发金融危机,并在欧洲多个国家引发主权债务危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欧盟认识到经济失衡是导致欧洲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欧盟的经济失衡导致部分国家连续多年积累了贸易盈余和财政盈余,同时其贸易伙伴国却是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部分贸易赤字国家连续多年存在高额的财政赤字,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时,原本难以为继的财政状况就直接诱发了主权债务危机。而与这些贸易赤字国相对应的是德国等连续多年存在贸易盈余的国家。德国的贸易主要集中在欧盟内部,其贸易盈余主要来自欧盟国家,而德国在欧盟内的贸易伙伴国多数是贸易赤字国。因此,欧盟的经济失衡,特别是贸易失衡是欧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欧盟于2011年12月启动欧盟经济治理的六项改革法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了“宏观经济失衡程序”(MIP)。欧盟经济治理的改革法案中有两项与“宏观经济失衡程序”有关,②一项详细介绍了“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内容,另一项介绍了“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运行机制。另外四项与财政政策相关,旨在通过改革《稳定与增长公约》加强欧盟内部的财政纪律。欧盟提出的经济治理六项法案,是想通过欧盟内部的经济治理机制——欧洲学期,加强对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监管。

“宏观经济失衡程序”是一种应对成员国宏观经济风险的预警机制,用来预防和纠正欧盟国家的经济失衡。该机制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欧盟委员会在每年的11月发布“预警机制报告”(Alert Mechanism Report,AMR),根据打分板的经济指标对成员国的经济失衡风险进行评估,筛选出存在经济失衡风险和需要进行深度审查的国家。

为了衡量经济失衡的风险,欧盟提出了经济指标体系——打分板(the MIP Scoreboard),用于全面量化分析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失衡。打分板包括10个经济指标,用于分析欧盟国家的内部和外部经济失衡情况。这些指标主要包括,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的3年平均值、净国际投资头寸占GDP比重、3年间实际有效汇率变化、5年间出口市场份额变化、3年间名义单位劳动力成本变化、房价同比变化、私人部门信贷流量占GDP比重、私人部门债务占GDP比重、一般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失业率3年平均值。这些指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用于判断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其中前5个指标用于评估外部失衡和竞争力水平,后5个指标用于评估内部失衡。③

打分板是一种欧盟成员国潜在宏观经济失衡的早期预警信号机制,它所包含的指标是欧盟委员会经过和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和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等部门协商后确定,用于在初期筛选存在短期失衡或者结构性长期失衡的国家,之后再对这些国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欧盟通过分析指标的动态变化,结合国家的近期发展和预期前景,并参考成员国特定的环境和制度,对成员国进行综合评估。④

第二步,在预警机制报告的基础上,欧盟对选定的国家进行深度评估。通过使用更广泛的经济指标和分析工具,结合国家的改革方案和稳定与趋同方案,综合判断这些国家的经济失衡程度和面临的风险。根据深度评估结果,不存在经济失衡问题的国家可以退出宏观经济失衡程序;存在经济失衡问题的国家,要接受欧盟的警示和指导建议;存在严重经济失衡问题,并有可能威胁欧盟整体经济的国家,欧盟委员会将建议欧洲理事会对这些国家启动过度失衡程序(Excessive Imbalances Procedure,EIP);对于履行责任失败的欧盟成员国则要采取强制措施,进行相应的惩罚。endprint

第三步,进入过度失衡程序的国家,欧盟判断成员国的政策是否合理,之后欧盟委员会通过欧洲理事会建议成员国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成员国需要提交纠正方案,欧盟委员会和理事会对纠正方案进行评估。欧盟委员会密切监管纠正方案的执行情况,并且定期出台报告公布这些国家的调整情况。

第四步,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国家,将有可能面临一定金额的罚款,目前欧盟国家还没有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国家。

欧盟开始实施宏观经济失衡程序,到2017年已经满六年。总体来看,部分国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欧盟整体的经济失衡状况仍然没有改观。

三、2012—2017年歐盟的经济失衡状况⑤

(一)欧盟国家经济失衡的主要特征

欧盟的宏观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欧盟国家有大量和持久的贸易赤字或盈余、竞争力持续减弱、政府债务居高不下、房地产泡沫等方面。⑥这些已经成为欧盟经济失衡的痼疾,亟待解决。其中,欧盟国家的经济失衡表现最为突出是贸易失衡和财政失衡。贸易失衡反映了欧盟国家的外部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经常账户、国际投资和出口市场份额等方面。财政失衡反映了内部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私人部门债务、一般政府债务和失业率等方面。通过观察2001—2011年欧盟的经济失衡指标可以发现,近十年中,欧盟多数国家的上述指标都临近或者超过了欧盟的限定值,这说明欧盟的经济失衡,特别是贸易失衡和财政失衡已经存在较长时间,在金融危机的推波助澜下欧盟的经济失衡进一步蔓延和深化。

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是紧密相连的。长期的贸易失衡会导致财政失衡,因为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存在贸易失衡,就必然导致该国的财政出现盈余或者亏损的累积,从而引发其国家内部财政失衡。而当受到外来经济冲击时,国家的经济失衡问题也就显露出来。因此,当金融危机在欧洲演化成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欧盟开始重视内外部经济失衡问题。欧盟采取经济再平衡措施防范和纠正经济风险,主要是通过经济指标预警、深度评估和督促改革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成员国的经济失衡问题。

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核心任务是提升经济竞争力。欧盟希望通过提升成员国的经济竞争力促进其经济增长和出口增长,以缓解贸易失衡和增加财政盈余。拥有较强竞争力的德国也表示,经济再平衡的关键是提升落后国家的竞争力,而非缩减贸易顺差国的贸易盈余。欧盟将通过评估失衡国家的竞争力、贸易水平、债务水平和失衡程度,促使他们实现经济再平衡。其中,提升经济竞争力是实现经济再平衡的核心任务。

欧盟为了防范经济失衡的扩大和深化,确定将经济失衡程序作为应对债务危机的主要措施。欧盟加大对经济落后国家的改革力度,提升成员国的整体竞争力,特别是促使经济落后国家提升竞争力,减小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欧盟通过提升竞争力,对内缩小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对外则通过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等方式⑦,进一步扩大欧盟的外部市场,从而拉动欧盟内部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以提高欧盟的整体经济实力。

(二)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运行效果

2012—2017年,欧盟实行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 预警机制报告(AMR)的结果。除了接受“宏观经济调控计划”(Macroeconomic Adjustment Programme)金融救助的国家之外,所有欧盟国家都在预警机制报告的分析范围内。根据2012—2017年欧盟公布的预警机制报告,可以看出欧盟经济失衡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确定进行深度调查的国家比较稳定。欧盟经过经济失衡的评估,被确定需要进行深度评估的国家基本保持稳定。这些被深度调查国家的经济指标有所改善,但是仍未能摆脱整体经济失衡的状况,从而连续多年都被进行深度调查。根据欧盟的规定,除了接受“宏观经济调整计划”的金融救助的国家以外,所有欧盟国家都要接受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监管,并根据预警机制报告的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深度调查。接受欧盟金融救助的国家只根据打分板进行打分,不参与预警机制报告的分析和深度调查。2012—2017年欧盟的预警机制报告的结果为:

2012年(2012年2月公布),欧盟首次执行宏观经济失衡程序,预警机制报告公布有12个国家需要进行深度调查,包括比利时、保加利亚、丹麦、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塞浦路斯、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瑞典、芬兰、英国⑧。

2013年(2012年11月公布)的预警机制报告指出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4个国家正在面临经济失衡,需要进行深度评估。⑨除了包括2012年的12个国家,还增加了马耳他和荷兰两个国家。⑩其中塞浦路斯由于经济失衡严重,纳入到救助国家监管行列(其他包括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执行“宏观经济调整计划”,退出经济失衡程序的监管。另外,欧盟对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提出了警告,这两个国家属于深度失衡国家。斯洛文尼亚的金融稳定存在巨大风险,西班牙则由于国家债务水平居高不下,严重威胁该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11}

2014年(2013年11月公布)被深度调查的国家增至17个,除了包括2013年的13个国家(塞浦路斯不再参加宏观经济失衡程序),还增加了4个国家(德国、卢森堡、克罗地亚和爱尔兰){12}。

2015年(2014年11月公布),MIP公布的深度评估国家首次减少,降至16个,这是因为3个国家(丹麦、卢森堡和马耳他)在深度评估中确定为不存在经济失衡,因此退出MIP的监管,并且不必进行深度评估。同年又新增了葡萄牙{13}和罗马尼亚两个国家{14}。

2016年(2015年11月公布),MIP公布的国家数目回升至19个,在2015年的基础上新增了奥地利、爱沙尼亚和塞浦路斯(见表1){15}。

2017年(2016年11月公布),减少为13个国家,包括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和瑞典{16}。endprint

由此可见,欧盟实行经济失衡程序至今,仅有少数国家的经济失衡得到有效改善,得以脱离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监管,还有少数国家经过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失衡风险,但是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摆脱整体经济失衡的状况。2013年接受金融援助的国家最多,达到5个,之后逐渐减少,2017年下降为1个,主要是因为随着宏观经济形式的改善和相应的改革措施,欧盟国家陷入严重经济失衡的国家逐渐减少。欧盟国家存在经济失衡的国家数量在2016年达到最多,为19个,2017年有所减少,降至13个,这表明欧盟宏观经济失衡程序执行初期效果不明显,经济失衡的国家持续增加,2017年出现改善,经济失衡的国家减少,而且深度评估的国家也在减少。

第二,多数国家的经济失衡超标数据有所改善,但是整体超标数据没有明显减少。从打分板的数据来看,有些国家的超标数据持续上升,有些国家出现下降,其他国家则长期维持在同一水平,超标数据没有明显改善的趋势。各国超标数据的走势主要依赖于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经济状况做出的不同反应,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由引可见,尽管部分成员国的经济失衡状况好转,但是欧盟整体的经济失衡状况并未根本改变。

2. 深度调查的结果。根据深度调查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深度调查报告中,被确定为存在经济失衡问题的国家数量略有上升。2012年欧盟没有过度失衡的国家,之后几年欧盟内存在过度失衡的国家逐渐增多,2017年欧盟内过度失衡的国家达到6个。这表明欧盟国家虽然接受金融援助的国家减少,能够进入经济失衡程序,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衡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处于过度经济失衡状态。

第二,在深度调查报告中,存在过度失衡的国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些国家在部分领域长期存在失衡,包括内部失衡、外部失衡和经济竞争力等问题,例如塞浦路斯、克罗地亚、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国家。这些国家在一些经济领域的经济失衡长期存在,最近几年没有因为执行宏观经济失衡程序而出现明显改善。

第三,有些经济失衡问题在一些国家具有共性,也反映了这些国家具有类似的问题。在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等存在外部赤字的国家反映了国内需求较强,而存在外部盈余的德国则反映了国内需求较弱。塞浦路斯、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等国则存在金融部门的失衡,主要表现为私人部门的债务水平较高。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的政府债务失衡则揭示了经济竞争力的缺失。爱尔兰、西班牙、荷兰、瑞典和英国则存在房地产市场和家庭债务失衡(见表2)。

(三)欧盟国家经济失衡的原因分析

欧盟国家经济失衡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欧盟成员国的经济竞争力差异较大,贸易失衡严重。德国的经济竞争力较强,其连续多年存在大量的贸易顺差。2016年德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占GDP比重为8.7%,{18}超过了世界贸易顺差最大国——中国。{19}德国的国际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欧元的使用。欧元实施后德国的贸易顺差快速增加,在欧元出台之前,德国是贸易赤字国,但是从2000年开始,德国的贸易盈余开始稳定上升,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也仍然持续上升,2010年开始德国的财政状随着贸易盈余的增加而逐步改善,2010年财政赤字为-4.2%,2016年财政盈余达到0.5%。{20}由此可见,欧元实行后有效促进了德国的对外贸易,改善了德国的财政状况,使得德国的财政赤字逐渐转变为财政盈余。一定程度上说,德国是欧元的最大受益国,但是在德国积累大量贸易顺差的同时,欧盟的一些国家贸易赤字也在持续增加,欧盟内部的贸易失衡逐渐深化和扩大。

德国是否应该为欧盟内部的贸易失衡承担责任呢?有观点认为,减少德国的贸易顺差将有助于提高整个欧洲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如果德国通过扩大需求降低贸易顺差,将对整个欧洲具有溢出效应,有助于恢复欧洲的经济增长。其他一些国家,例如奥地利、荷兰、丹麦、瑞典也可以通过财政刺激扩大内需,因为这些国家没有过度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而且拥有较大的贸易顺差和私人储蓄。{21}这些国家可以通过政策刺激国内需求,以减少贸易顺差,这将有助于缓解欧洲的经济失衡,并有利于推动欧洲整体经济增长和就业。

第二,欧盟东扩使得欧盟内的经济失衡进一步扩大。尽管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呈现趋同特征。但是在欧盟东扩之后,新老成员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显著扩大。首先,欧盟新老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存在差异,老成员国经济增长较慢,平均经济增长率在0%~5%。新成员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平均经济增长率为5%~10%。其次,欧盟新老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波动不同,老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波动比较平缓,新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波动较大。再次,欧盟新老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结构存在差异。老成员国的经济主要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成员国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新老成员国是两个经济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的团体,在欧盟东扩之后,欧盟通过结构基金等措施减小地区间差异,但是消除欧盟内部的经济失衡和差距仍然需要较长时间。

第三,欧盟内部经济政策不协调,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存在矛盾。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成员国丧失了通过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手段,协调的财政政策也约束了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的能力。而且,由于各国经济差异较大,欧盟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在不同成员国具有不同的效果,统一的经济政策对一些国家具有积极作用,对另一些国家却可能抑制经济发展。由此可见,统一的经济政策对于经济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的成员国的调控效果有限。因此,为了弥补统一经济政策和成员国经济差异的不协调,防范成员国的经济失衡风险,欧盟启动了宏观经济失衡程序,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失衡风险有針对性地进行调控,将经济失衡的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四、欧盟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作用

欧盟执行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成员国政府的改革措施得以显示,但是从目前来看效果有限。欧盟的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endprint

第一,宏观经济失衡程序促进成员国制定和执行经济改革方案。宏观经济失衡程序为成员国提供了一个讨论和确定成员国经济改革方案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双方可以就成员国的特定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制定的经济改革方案也更加具有实际性和针对性。由于统一经济政策对不同成员国具有不同的政策效果,宏观经济失衡程序通过对不同国家制定不同的经济改革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统一政策对部分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根据各成员国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经济改革方案。

第二,成员国积极应对监管措施。在宏观经济失衡程序下,成员国一方面配合欧盟的监管,积极消除经济失衡因素;另一方面也和欧盟进行谈判,以避免因经济过度失衡而被惩罚。因此,至今没有因经济失衡而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的国家。这也体现了欧盟的一个特点,就是欧盟各项政策的出台和执行都是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在不断妥协的过程中达成一致,由于谈判结果对各国具有约束力,这就确保了成员国的总体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

第三,对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政策效果。欧盟内的部分国家脱离了经济失衡的状态,例如2014年有3个国家(丹麦、马耳他、卢森堡),2016年有6个国家(爱沙尼亚、奥地利、比利时、罗马尼亚、匈牙利、英国)。2013年,西班牙和斯洛文尼亚被确定为过度失衡国家,通过经济改革,2014年,西班牙脱离过度失衡国家,2015年,斯洛文尼亚也脱离过度失衡国家。但是,也有部分国家被确定为新过度失衡的国家。而且陷入过度失衡的国家数量呈上升趋势。

第四,宏观经济失衡程序虽执行近六年,若想全面评估欧盟经济失衡程序的实施是否有效还为时尚早,这项程序的效果仍然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从目前来看,欧盟经济失衡程序的作用是,这套机制在合适的时机规避了导致经济失衡的风险,避免了经济失衡的深化。

尽管2011年欧盟引入了经济失衡强制性改革机制——宏观经济失衡程序,希望通过定期的量化评估,激励经济失衡国家进行经济改革,但是这些措施在短期内难以取得显著效果。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好转,欧盟国家经济改革的效果逐渐显现,欧盟的经济失衡才有可能逐渐得以缓解。未来的欧盟不排除有缩小的可能,在英国脱离欧盟之后,如果欧盟成员国的经济状况不能有效改善,随着欧盟内部经济失衡的继续发展,有可能会出现部分国家退出欧元区或欧盟。当然,欧盟的收缩或向多速欧洲发展,并不意味着欧盟的失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将可能在曲折中前进。

注释:

①Regulation(EU)No 1174/2011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6 November 2011.

②Scoreboard for the surveillance of macroeconomic imbalances,published by European commission,occasional paper no.92,Feb. 2012.

③Scoreboard for the surveillance of macroeconomic imbalances,published by European commission,occasional paper no.92,Feb. 2012.

④Alert mechanism report,February 14,2012. Published by European commission.

⑤宏观经济失衡程序于2011年12月启动,从2012年开始出台预警机制报告。因此,这里分析2012年至2017年宏观经济失衡程序的执行情况。

⑥Alert mechanism report,February 14,2012. Published by European Commission.

⑦2011年7月1日欧盟与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生效,2013年10月18日欧盟与加拿大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13年3月26日欧盟正式启动与日本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以及2013年初欧盟开启与美国的跨大西洋贸易协定谈判。

⑧European Commission(2012),Alert Mechanism Report on macroeconomics imbalances in Member States,14,Feb 2012.

⑨2012年11月AMR公布的14个存在经济失衡的欧盟国家包括,比利时、保加利亚、丹麦、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塞浦路斯、匈牙利、马耳他、荷兰、斯洛文尼亚、芬兰、瑞典、英国,比上期报告增加了马耳他和荷兰两个国家。马耳他和荷兰主要是在经常账户赤字和私人部门债务超标。尽管这些指标多年来一直存在超标,但是由于经济复苏乏力,2012年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因此被纳入了最近的预警机制报告中。

⑩European Commission(2013),Alert Mechanism Report on macroeconomics imbalances in Member States,28,Nov,2012.

{11}European Commission(2013),In-depth Reviews Report,10,Apr,2013.

{12}European Commission(2014),Alert Mechanism Report on macroeconomics imbalances in Member States,28,Nov,2013.

{13}宏观经济失衡程序启动以后的三年内(2012—2014年),葡萄牙都是接受金融救助计划,接受宏观经济调整计划的监管,没有进入宏观经济失衡程序。2015年葡萄牙经济状况改善,退出金融救助计划,而首次被纳入宏观经济失衡程序。

{14}European Commission(2015),Alert Mechanism Report on macroeconomics imbalances in Member States,28,Nov,2014.

{15}European Commission(2016),Alert Mechanism Report on macroeconomics imbalances in Member States,26,Nov,2015.

{16}European Commission(2017),Alert Mechanism Report on macroeconomics imbalances in Member States,16,Nov,2016.

{17}2012年至2017年公布六份预警机制报告。其中2012年公布两份预警机制报告,分别为2012年2月的“2012年预警机制报告”和2012年11月的“2013年预警机制报告”。

{18}数据来源:European Economic Forecast,winter 2017,p.69.

{19}2011年德国的贸易盈余开始超过中国,德国和中国分别为2 269亿美元和1 361亿美元。

{20}数据来源:OECD Economic Outlook,2016 no.2. p.299.

{21}Signe Dahl & Anne Marie Krogsgaard Andersen,Imbalance in the European Union,web: http://www.feps-europe.eu/assets/99ae05f4-8888-4f0c-84e1-4a86bcfccf9e/pb-1-2015-sdpdf.pdf.

責任编辑:张增强endprint

猜你喜欢

欧盟金融危机
普京正在突出重围
欧盟钢材反倾销对酒钢(集团)公司出口影响的调查
探究反倾销措施中的价格承诺
英国退出欧盟对市场的冲击效应研究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回顾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