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图画教学策略探究

2017-11-10江小兰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江小兰

摘要:小学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最佳阶段,语文作为学生的母语,其基础的薄弱关系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还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涉及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理解思维的建立,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辅助及对语文教学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掌握良好的教學策略,以至于教学效果达不到期望值,本文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依据教学实例,对教学实例结果分析,对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还不是很灵活,对于语文的理解尚处于一种朦胧的意识,对于记忆也只是靠死记硬背,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文章中的意思与文中的情感,再加上教师教学策略优化的不够,阅读教学效果往往与教师的教学目的不能够吻合。事实上,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侧重点在于丰富的图画、有趣的故事,教师在教学中不免发现,如果阅读的内容包含这些,学生对于文章的兴趣就会处于一种高涨的状态,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也会更加仔细,对文章的理解也是更加透彻。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图画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解析,阅读教学效果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一、图画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拓展语文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海洋里进行学习。在语文的教学中,有人认为一个字就是一首诗,一个字就包含着一幅画,然而直白的文字对于小学生太过于枯燥,而且在文字中往往留有空白,作者的内心世界小学生不能够琢磨的透,尤其是诗歌里的一些意境,小学生领悟起来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语言是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文字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读书识字,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文字去表情达意。语文阅读中阅读的内容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尤其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作品,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思考而产生的思想感情。小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情感的触发单一地依靠文字还是不够的,小学生对于图画的认知与领悟能力远远高于对于文字的理解,图画往往能在触发学生情感起到良好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图画对阅读内容作出新的创造,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应用了图画式教学,引导学生对于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理解。

二、教学案例

在《静夜思》这首诗词的讲解时,我体会到小学生由于没有过离开家乡,甚至有的就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父母,对于诗中诗人的那种思乡之情领悟肯定达不到。如果学生领悟不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奥义以及体会到语文的魅力,那么学生对于阅读教学的学习就会逐渐失去兴趣,教学目的就得不到实现。于是,我就应用了图画式教学,首先我就在在课前进行了图画的准备,教材上本就有一幅描绘诗人独自在屋内望着月亮的插图,我有从网上选取了一些背井离乡的图片以及一些人热切期盼回家的图片,在课堂上,首先对这些图片进行进行讲解,先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激发,然后进行了诗词的全面剖析,结合图片极致地为学生勾画诗人所要传达的意境以及想要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学生看图片的同时,我对学生提问了下列问题进行情感的渲染:1、你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吗?2、你离开过自己的父母吗?3、你思念家乡或者是父母时会干什么?4、你在家乡时看月亮石什么心情?不在家乡或父母身边时看月亮又是什么心情?5、联想一下,你独自一人看着冰冷的月光时,自己是什么心情?6、结合实际,联想一下,诗人远在故乡,独自一人望着月亮,诗人为何用霜形容月光呢?此时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在学生回答这些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问题提问,提问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比如:表法手法的运用、关于“床”在教学中的异议,其后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静夜思》,进而进行情感地升华,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下进行诗的理解与赏析。

三、教学结果分析与反思

在《静夜思》阅读教学中,《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抒发的真挚,构造的意境深远,成功地抒发了诗人的静夜思乡及亲人的情感。利用图画教学将诗人想要抒发的独自在异乡为客,深夜人静时思念家乡的情感。学生本身就对图画感兴趣,对于图画的理解也更加明朗、透彻,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将学生引入设定的教学情境中,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图画教学的应用,将古今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历经几千年的生活环境的变迁诗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将这首诗中抽象的意境给学生烘托了出来,降低了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难度。学生不仅将古诗学会了,还学的更加透彻。在基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升了一个层次,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十分到位。当然在教学之中,也有做的不到位之处,没有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学生同龄的想法沟通没有进行,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了限制,从而在教学中有了一些瑕疵。

结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希望所在,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教师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国语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国人最基本的要素。此外,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对其知识的传授容不得一点马虎。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因小学生见识不够、视野不够开阔,就对教学产生倦怠心理。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摸索与探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以求教学方法发挥最大的效果。本文是我对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一点遇见,对图画式应用教学的分析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肯定做的不足的地方,望广大教师能够给出批评与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贾志鑫.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学周刊, 2017(6):140-141.

[2]何丽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15(37):39-39.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