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2017-11-10吴小焰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提升方法小学语文

吴小焰

摘要:古代先贤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外界如何对学生的成绩、成长施压,试图一步登天,没有学生主动的配合都是难以进行的。学生只有真正对语文这个学科产生兴趣,才不会觉得语文学习是一种负担,累赘,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学中总是以题海战术贯穿课堂,妄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反而会降低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化素养;提升方法

在让学生们提高国家文化素养的时候,是文化传承的重点。因为在小学,学生们学的都是比较浅的知识,然而不要小看了这些较浅的知识,正是因为这样比较浅的知识,才能够表现知识的涵养,是文化素质的体现。只有这种浅显的知识才可以把最好的素颜发散到学生们的身上。就比如拿一段比较简单的古诗来探讨一下。如果老师们能正确的引导学生们去理解这些知识,这就会表现出学生们的教学水平。这个就是重点。老师的引导也可称为重点。教师要注意减轻语文课程学习负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要在实践中探索找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方法。

一、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展开教学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首先要从语言建构入手,而小学生积累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朗读。对此,小学生的语言建构应以读为基础,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语言的魅力,从而丰富与积累语言素材。以《秋天的雨》的学习为例,这是一篇抒情性的散文,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秋天的特点,运用优美的语言形象地展示了秋天的韵味。在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生动地描写了秋天的美好。借助本篇散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多种诵读方法感受这篇散文的语言特色。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语言的积累。另外在学习本篇文章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使之在反复的阅读中,掌握一些优美的词句,如针对菊花的描写,文中用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等描写颜色的词,在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菊花的认知,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描绘菊花的词语。总之,文化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并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来对其巩固。

二、围绕思维发展与提升展开教学

文化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重要方面体现在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且正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一个关键方面就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堂课,打开学生的思维广度。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教学为例,文中最为典型的矛盾点是巴迪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这是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不同表现。教师在展开本篇文章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品读本篇课文。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对巴迪父母两种表达爱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辩论中发展思维。

三、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其中的人文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教学知识,蕴含着各种对学生进行人生道理的教育,以及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品质个性的教育,当然也不乏对人文素养的教育知识。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每一篇课文的内容[1],充分拓展与本篇课文相关的人文知识,加强对学生人文教育的指导,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对于《匆匆》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通常在教学最后会让学生谈谈所学收获,而学生无非是说要珍惜时间,这种空谈感受不如让学生实际应用,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章对自己的触动,写出几句话送给同学互相勉励,以此展现出课文中所包含的人文性。另外,教师也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从而发挥其中蕴含的人文知识的作用。除了可以让学生选择诵读教材选文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推荐素材来开阔他们的视野,《木偶的森林》《西游记》等童话神话,学生既感兴趣又可以起到有效的教育意义。

四、采取合理教学途径,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氛围

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用对教学方法、找对教学途径,其中,塑造良好的人文教学氛围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让学生长期沐浴在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以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例如,经常在校园报刊展示栏中张贴人文教育的文章、画报,或者定期举办朗诵、演讲等具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活动,像《将相和》这篇课文,就可以排练成剧本,让学生表演出来,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通过不断营造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氛围,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主动展现自身的风采,学生在表现自我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五、加强阅读方法的教學,让学生实现终身学习

语文教学依据文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教师应重视“文本阅读”环节,小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记叙的文字中想象这一情景。传统的“文本阅读”教学环节过于重视背诵目标,忽视了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应教授小学生阅读文本的方式,使小学生运用教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于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这一视角,语言教师担任“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通过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分析,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观点。

加强小学生语文文化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并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参考文献:

[1] 修菁.中国教育进入3.0时代--中国教育学会第28次学术年会聚焦"文化素养"[N].中国政协报,2015-12-02(11).

[2] 钟启泉.文化素養的"文化"在哪里--文化素养研究的构图[N].中国教育报,2015-04-01.

[3] 刘新阳,裴新宁.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文化素养"实施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4,(4):89.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提升方法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生互评能力的提升方法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保定市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及提升方法研究
如何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参与度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