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

2017-11-10胡云波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学生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培养

胡云波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思考,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奠基阶段,对奠定语文学习基础、提升语文学习兴趣以及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均具有积极意义,而当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影响学生阅读能力高效培养的现实问题。基于此,为了使当今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思考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在课程开始前带领学生逐句诵读阅读内容,而学生在被动接收阅读内容的情况下,并无法与阅读内容产生共鸣,从而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出现溜号、注意力容易分散以及阅读质量低等消极现象。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自己课堂主体的地位交还给学生,使得学生可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当中。然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并不是依据空话,需要教师进行具体落实,例如教师在进行《我们的民族小学》的阅读时,可先让学生全文通读一遍阅读内容,应利用字典等学习工具对生字进行标注,而后鼓励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朗读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1]。

二、利用“三段式”教学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所谓“三段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按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将课堂分为“自主阅读、阅读理解、阅读练习”这三个方面,促使学生可在良好的自主阅读框架下高效完成阅读任务,并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2]。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可先给学生10—15min自主阅读的时间,并就文中生字、优美词句以及不懂之处进行标记,而后教师则引导学生开展阅读理解,结合学生在文章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深入讲解,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得到有效解答,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奠定基础,在阅读理解结束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课文中描写景色的方法,这时教师在应利用接下来的10—15min引导学生进行景色描写练习,促使学生通过景色描写练习将阅读过程中掌握的写作方法得到巩固,使得学生感到语文阅读的效用,从而使学生在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达到提高学生文学修养以及语文能力的目的。

三、 积极扩展阅读广度与深度达到培育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虽然,小学语文课本内的课文等阅读内容使经过国家精心编制,并在应用过程中逐渐积累,与学生学习需求及其复合,但是由于书本知识通常与学生的阅读期许无法产生共鸣,并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单纯依靠书本的阅读量并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在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积极扩充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接触面,使得学生可以接触更多具有阅读价值且符合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读物,从而使学生可以在主观意识主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对象,让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主动阅读开始不断提升。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时,可在我国四大名著基础上,增添《小王子》、《鲁滨逊漂流记》、《阿拉丁》以及《一千零一夜》等阅读选择,由于以上阅读对象均有相关的动漫电影版本,并在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符合学生对阅读的 期许,因此教师可从要求学生必须阅读哪类书籍转变为让学生选择阅读对象,促使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喜好主动选择阅读对象,从而为培养阅读能力奠定基础[3]。此外,教师为了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可在每周课程结束后安排集中阅读分享时间,鼓励学生就本周内阅读到的经典片段以及富有趣味性的阅读内容与学生进行分享,而教师则应在积极鼓励学生陈述阅读分享内容的同时,利用适时、适地以及适中的评价策略,结合学生在阅读总结中的客观情况进行高效评价,使得学生更为明确自身在阅读中的不足與优势,从而为提升阅读能力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而有效的评价策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可提升学生阅读自信心与对文学的喜爱之情,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4]。

四、 利用信息技术落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阅读能力低除了源于语文基础薄弱外,学生阅读兴趣低下也是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主要因素,缺失阅读兴趣的指引,学生经常出现在阅读过程中半途而废的消极现象,并无法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基于此,教师应灵活运用创新型教学模式将阅读内容与学生个性导向、兴趣爱好相结合,从而使学生阅读兴趣得到有效提高,并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当今信息技术与教学的交融越发紧密,为了使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这一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教师可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中图片、语音以及视频等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培育学生阅读能力营建前提条件。例如,教师在进行《金色的草地》的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千与千寻》动漫电影中千寻奔跑在草地上的视频资料,并询问学生观看后的感想,由于该动漫电影在学生群体中拥有知名度,因此学生在观看影片时不仅会全神贯注还会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从而产生阅读兴趣,而学生在阅读兴趣的引领下将有效开展课文阅读,而阅读能力则在阅读兴趣的加持下逐渐累积,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当今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应在秉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利用信息技术、“三段式”教学法等创新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嫱.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与财富,2016(7):423-423.

[2] 倪永忠.学生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83-84.

[3] 于春华.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6(33):198.

[4] 丁秋艳.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下),2017(2):123.

[5] 李树彬.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2016(36):1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培养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浅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阅读能力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