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中口语训练

2017-11-10刘廷芳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口语解题

刘廷芳

摘要:数学本身是一门系统性强、前后联系紧密的学科,强调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呢?

关键词:数学课堂;口语训练

一、教师规范自己的语言,作好口语示范

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干净、有条理,能准确精炼地讲清数学概念、法则的内涵、能清楚连贯地分析解题思路,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语言学习范例。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获得,一般要经过认同、模仿、强化而形成习惯的过程。儿童的口语学习也是从模仿开始,其模仿学习的能力有成人不可比拟的优势。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和非言语(体态、目光、手势、距离、音调、语气、节奏等)手段的运用,无一不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其日后的现实口语运用打下深深的烙印。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让学生敢“说”

西师版的新教材为我们安排了单元主题图,还提供了许多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而这些主题全都是图文并茂的,设计的情境、插图內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内容和色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上“10以内的加与减”的练习课时,出现的小蚂蚁图,我让学生根据这对这幅图的理解,编成一个小故事,并讲给大家听。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孩子是这样说的:有6只蚂蚁在跳舞,后来4只跳得太累了,所以离开了,那么还剩下几只蚂蚁呢?看,孩子的语言多丰富,他们会根据图片编故事,加入自己的想象,这样每次出现图片,孩子们都会非常高兴,既然有了兴趣,还怕他们不说吗?从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提供保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正是双管齐下,一举两得。

三、利用数学教学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让学生会“说”

(一)利用操作为学生提供口语训练的机会,达到口语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和谐统一。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参与知识的获取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一般学得积极主动,兴趣较浓,活动结束之后,大部分学生对活动的过程也印象深刻。这时让学生回忆操作过程,口述操作经过,语言表达清楚了,思维也就清晰了。

(二)说出解题思路,训练学生口语的条理性、逻辑性。学生解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以各自的思维习惯进行推理、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学生怎样思考、怎样列式,怎样得到最终的结果,一步一步应该有一条明晰的思路。教学时,让学生把自己怎样想、怎样做的过程在小组或在全班汇报。这样,为学生的口语训练营造了良好的气氛,为大部分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求知欲望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学生在同伴中找到口语学习的一些“参照”创造了条件,促使他们自觉地向同学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把自己想说的内容表达的更清楚,更准确。如相遇问题的教学: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校,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解答,并把自己解答的算式写出来,并结合自己的算式,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先让每个学生小组内汇报,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组内大家相互补充、完善,最后选一代表在班上汇报。由于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是集体的的智慧的结晶,汇报的质量较高。

(三)设计好讨论题,加强合作交流。数学概念、法则的理解与应用、应用题的一题多解、几何图形的割补、解题方法的正确与优劣,均可纳入学生讨论的范畴。在讨论中,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敏锐地捕捉别人的疏漏和错误,快捷地选择“突破口”,迅速地组织语言,补充、反驳、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学生往往表现出非凡的睿智,迸出智慧的火花。这样既锻炼了思维的条理性和敏捷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的速度。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讨论锻炼,在讨论中提高。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的作用,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语言训练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实践,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如一年级的计算教学,可先出示情景图,问:“图上画了什么?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想一想怎样解决。”让学生通过说先审题,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一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说时语言不完整,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再问:“这道题怎样算?用你的圆片摆一摆,然后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怎样算。”让学生结合动手操作说算法。这样的引导,注意了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跟着思维走,有利培养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五)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不可能没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也是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如教师出一道加法算式,示范口头编题,然后由学生来进行口头编题,也可让学生任意编出多种多样的口头应用题。在训练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连贯、完整、有条理、描述具体的语言表现能力。通过编题训练,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知道自己身边处处有数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从口语表达顺利向书面表达过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此外,在教学中还应辅以表情,语气,手势等各种因素,恰当运用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诱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觉得争先发言是光荣,是乐趣,是享受,达到以“趣”求新,以“趣”求探,以“趣”生智的目的,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新教材的推广给了我们教师的教学开辟了另一片新的天地,教无定法,只要是有利于孩子的都可以一试,相信通过努力,我们孩子的数学语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口语解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口语对对碰
巧用比妙解题
口语对对碰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