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探究

2017-11-10吕小红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小学班主任德育

吕小红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接受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改革越发深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口号变成了教育的实际内容。考虑到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小学的德育需要在班主任的带动下进行。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实践研究

班主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小学班级、学生的重要带头人、教育者。新课标明确要求,德育排在五大主要目标的第一位,小学班主任应重视及加强小学生的德育,这既是素质教育的明确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的奠基阶段,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培养起来的行为习惯和思想信仰乃至价值观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这么重要的阶段,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班主任就像是一个班集体的大管家,不同于一般的科任老师,班主任除了担当起任课教师的职责之外,还要负责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行为、课外活动教育以及和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孩子的任务。因此,班级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出现的问题。第一,不少小学班主任依旧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育工作成果的首要指标。在不少乡镇学校,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指标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唯分数论仍然在学校教育中占统治地位,在此基础上,教师教育主要是进行课堂知识的灌输,而不是价值观的塑造和品质的培养。某些小学将班主任的业绩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挂钩,这就导致了不少班主任直接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将所有精力集中在知识灌输与学生考试上,即使有所谓的德育工作,也是名不副实亦或是应付教育主管部分的检查而做的临时表面工作。

第二,德育工作手段单一,过程粗糙。德育工作没有被引起重视,导致许多所谓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形式。有的班主任过于粗暴简单地对待德育工作,认为多用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批评或表扬,或者是在上课期间无关痛痒地加上几句"德育"的话就能够实现德育的目标。再者,在许多班主任的手中,德育工作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他们可能会开班会、引领学生做课外活动,但是他们没有认真设计、检测效果等,以上问题表明,在一部分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

第三,德育工作缺乏師生互动而难以开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学生与教师的矛盾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学生对世界有着自己的看法,而教师又要帮助、引导他们走向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再加上现代的小学生在智力上迅速发展,在个性上也呈现出不同特点,许多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着沟通上的“鸿沟”,一方面是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同引发了学生个性化特点明显增强,另一方面,许多班主任在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上也落后于时代,这一矛盾也就使得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更加困难。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班主任观念的转变。小学班主任德育的主体是班主任,客体是学生,向学生传递德育内容的是班主任。因而要完成好班主任德育工作,前提是班主任自身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转变班主任的德育观念呢?首先,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深刻认识到德育与知识教育的作用不同但地位相等,不能将德育工作的时间变相地转变成知识教育,班主任只有树立起德育占有重要地位的观念才能保障德育工作的开展。其次,德育工作还离不开班主任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俗话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就是说班主任要作为学生的行为模范和道德模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老师做好垂范,那么学生就会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相关理论与积累实践经验,为德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班主任以身作则

在德育中,班主任是小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对象,无论是理论教育还是实践,班主任都需要做到以身作则。

通常来说,小学生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度过,在这段时间里,班主任有充足的时间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德育可以不必专门进行,以身作则的原则即是时刻保持为人师表的风范。比方说,班主任在看到地上的垃圾时,可以主动拾起扔进垃圾桶,或者在和其他教师观点冲突时,表现得更加大度。这些被学生看到眼里,就會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立良好班风

班级是小学生接受教育和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建立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较为优越的总体环境下学习、成长,从而渐渐提升道德品质。班风的建立需要班主任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工作,其具体手段包括保持班级卫生、加强学习氛围、学生互帮互助三个方面。

保持班级卫生是指班主任可以将每日的值日任务下发给学生,并在值日工作的开始阶段教导小学生进行相关劳动,其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作为班级成员的责任感,通过值日,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卫生应该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感有助于小学生在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中将责任作为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加强学习氛围并不是指增加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指对现有的学习环境进行规范和管理,加强纪律,通过纪律要求使小学生意识到约束的重要性,而必要的约束是社会生活的需求,这既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小学生纪律观念的养成,对德育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学生互帮互助是指班主任可以使班级内的学生结成小组,通过学习和生活上的互相帮助直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通常来说,班级中会有部分后进生,班主任可以挑选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以帮助他人的方式提升道德品质。另外,班主任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经济上较为困难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对其给予帮助,促进班级团结,提高总体学生的道德品质。

小学是人生教育的起步阶段,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既是对素质教育的贯彻和执行,也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德育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同时通过加强班风建设等手段全面提升德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艳红.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2).

[2]丘海威.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小学班主任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