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国学教育的教学对策研究

2017-11-10吴翠菊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对策研究问题

吴翠菊

摘要:国学教育对于整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国学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教学的视角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提高教师国学修养、编排国学教材、平衡基础教育与国学教育等积极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国学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孕育和萌芽的起点。在我国,国学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价值绽放在我国的文化丛林之中,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实施小学语文的国学教育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需要,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振兴中国民族精神的需要。

一、国学的概念及其教育意义

(一).国学的概念

国学的全称应该是中国传统学问,关于国学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统一的界定。一般认为,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和,是中国传统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总和,其子集应该包括中国传统文学、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工艺、中国传统厨艺等等。

(二)教育意义

国学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精髓,它所包含的经史子集和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都是中国文明的源流所在,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第一,国学教育丰富了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第二,国学教育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提高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第三,国学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培养层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于国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国学教育应该从小抓起,才能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目前我国的小学来说,明确提出实施语文国学教育的很少,大多数的学校对于国学教育的重视度都很低。受目前教育的功利性的影响,学校关注的重点都是学生的分数以及升学率等问题,根本就没有关注国学教育的意识。由于学校对于国学教育的不重视,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的选取以及其他教育资源方面都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资源和条件。

(二)教师缺乏相应的国学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国学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接受国学教育的水平。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中,许多教师都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他们都很年轻,多数都是在网络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对于国学文化他们本身就缺乏足够的积累和认识,没有足够的国学修养和积淀,更不用提作为教育者将它们传递给学生。当前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中缺乏高素质的、深谙国学文化的优秀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利于小学生进行国学文化的学习和国学教育的进行。要想提高小学语文国学教育的水平和效率,提高教师队伍的国学素质势在必行。

(三)教材的编排缺乏系统性

當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国学教材,这给小学语文进行专门的国学教育造成了很大的不便。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会有部分关于国学文化的知识,但他们大多是散布在语文课本的各个章节当中,编排比较散乱,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不利于学生接受完整系统的国学教育。对于教师来说,进行国学文化的讲解也都是在学习别的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或完善时才进行的,学生对此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都很低。

三、小学语文国学教学的对策

(一)拓展阅读古文,了解古代文化

在首次执教《伯牙绝弦》一课时,我引导孩子们阅读了《俞伯牙坟头摔琴谢知音》,孩子们对伯牙、子期二人情感是有了一定的体会,但对于知音感情深厚“摔琴”这一行为,孩子们总是不能理解,总觉得“摔琴”就是自暴自弃的行为。后来在马红芳老师的指导下,再次执教此课时,我引导孩子们拓展阅读了《人琴俱亡》,从文言文中了解“摔琴”乃是对知音最崇高的敬意,所以再回归课文,孩子们就不难理解伯牙的“摔琴”行为了。其实,关于中国古典文化方面的知识,直接阅读文言文,追根溯源,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古人行为、古人情怀。

(二)拓展阅读古文,还原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文言文韵味儿十足,白话文是无法比拟的。如《女娲补天》的文言文“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于淫水”。整齐,且字数相等的四个相同句式排列在一起,除了给我们语言美感、语言气势外,女娲的伟大也随语言的韵律之美跃然于纸上。又如,“苍天补,四极正;淫水调,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吟诵起来是多么有节奏感啊!

再如,学完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一文后,拓展阅读文言文中描写狐狸看到葡萄那一段“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涎久之”。一个“之”字把狐狸的贪婪之相表现得淋漓尽致。“望而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多么像四四拍的曲子,狐狸吃不到葡萄的心理一览无余。拓展阅读文言文,还原了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孩子们会更喜欢阅读。

(三)拓展阅读古文,品味故事的原汁原味儿

文言文一翻译成白话文,文言文中的那种“味儿”,就品味不到了,所以我的学生学完白话文,我都会把相同内容的文言文拿来给学生欣赏,因为他们在小学阶段就学习文言文,最早的一年级就开设了小文言文课,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阅读文言文还是没什么困难的。如学完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就把同题目同内容的文言文拿来进行拓展阅读,读着晏子干脆利落的话语“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晏子大义凛然,毫无畏惧的高大形象,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但白话文的语言却因详细、具体的翻译,削弱了文言文原有的语言气势。

(四)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

要想提高国学修养,教师首先必须热爱国学文化,在教学中要充满热情,通过自身的激情带动学生对国学文化学习的热情;其次,语文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的国学文化培养,为学生的学习做榜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受国学文化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论语》《孟子》《三字经》《易经》《弟子规》《礼记》等传统经典著作都是国学学习的入门级书单。

总之,继承和发扬国学经典文化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可从各方面将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相融合,力求为祖国培育出更多品学兼优和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徐燕.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J].学周刊,2014(12).

[2]陈巧芸.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元素[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对策研究问题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