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合作

2017-11-10柴月芳

南北桥 2017年19期
关键词:合作游戏幼儿

柴月芳

【摘 要】幼儿的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幼儿园的一日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帮助幼儿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使幼儿体验合作的成功与喜悦。实践发现合作游戏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合作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还能促进社会化发展。

【关键词】幼儿 游戏 合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202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孩子不会合作,不善于合作,所以常会因争抢玩具而争得面红耳赤,然后就赌气独自一个人玩游戏,不愿再与同伴交流。为了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喜悦,获得合作的快乐,我们借助游戏这一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使身心健康发展,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合作游戏中隐含着很多合作的技能,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开展合作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减少游戏中的冲突,而且能够帮助幼儿掌握合作的简单技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为幼儿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由此,我在教学中通过游戏,让幼儿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学习合作。

一、营造合作氛围,鼓励幼儿合作

和谐、温馨的环境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基础,是形成幼儿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当前大部分幼儿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很少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再加在日益增多的独生子女及日趋单元化的住宅,减少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机会。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引导幼儿敢于、乐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成功的喜悦,为培养幼儿合作性的意识,奠定一个很好的环境基础。

(一)物质环境的创设

在我们班墙面环境中结合合作的主题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布置。如墙面布置中的“我的地盘我做主”,幼儿通过画画,共同创作完成了一幅画。然而,孩子们绘画出自己的画像,还经常会画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来,和同伴一起说说看看,画上的内容则根据孩子的意愿不定期的更换。孩子们了解了同伴的优点,产生与之交往的兴趣:绘画、制作和家人、同伴、教师合作的愿望,从中感受了合作与分享的快乐。教师随时观察幼儿在合作方面的友好行为,用相机抓拍下来,在活动室内张贴,把孩子活动的瞬间展现出来,增强了孩子的自信,激发了他们的欲望,让静的墙面动起来,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精神环境的创设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教师应处处为幼儿做榜样。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一名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名教师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保育员拖地时,教师赶快拿笤帚、簸箕;一个教师带操,另一个教师发放器械等,这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合作的行为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进行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教师的合作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孩子,他们也相互合作,洗手前挽袖子时,一个帮一个,大家一起合作,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合作意识,让合作能力强的幼儿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二、充分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合作行为

规则不仅是幼儿的活动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的一种暗示。合适、明确的游戏规则,能成为幼儿自觉遵守、友好交往合作的工具。

(一)制订游戏规则,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以往,都是老师规定游戏的要求,幼儿只是机械的接受者和执行者。在游戏中出现交往合作上的障碍时,常会听到幼儿说:“老师说的!”为了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交往的主动性,我们让幼儿自行制订游戏规则:先让幼儿集体或分组协商、讨论出每个游戏区的一些交往规则,然后让他们用别人能看懂的示意图画下来,再贴到相应的游戏区里。如在娃娃家,幼儿设置了标志图“一家人”——爸爸、妈妈和娃娃手拉手、头靠头,脸上笑眯眯的;爸爸拎着菜篮子、妈妈在做饭、孩子在给客人拿吃的东西。幼儿解释为:爸爸、妈妈和孩子是一家人,要商量好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大家要相亲相爱,共同关心家里的事情,关心家里的每个人,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商量解决。他们用“一家人”将彼此之间的关系明确,暗示了他们在行为上要合作。幼儿用自己设计制作的规则标志来提醒自己和别人遵守规则,使相互间的合作行为变得更自觉、更主动、更规范。

(二)在执行游戏规则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规则制订出来了,就应该认真地贯彻和坚持。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执行规则,教师可以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提醒、暗示幼儿的合作行为,帮助幼儿学习合作的方法。活动开始,幼儿总是不知如何去合作,我就适时地引导幼儿学习合作。如玩乌鸦和狐狸这个表演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角色,往往两名幼儿在分配角色时争吵不休,都争当乌鸦,使游戏无法进行。这时,我说:“你们这样争来争去,是不是谁都当不成乌鸦,也没办法表演了,怎么办呢?”引导幼儿商量解决,在手工活动中需要几人合作完成同一个作品。开始孩子们把双面胶占为己有,不给别的幼儿用,找到好的材料同样不舍得给别的幼儿用。得不到材料的幼儿往往就告状让老师协调解决,这时我就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如果好东西都被别人占了你什么都没有,你心里会怎么想?想一想怎样做才能大家都有用的?幼儿想到了要轮流用,互相谦让、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这样,在活动中,帮助幼儿进行角色的分配、游戏规则的遵守、矛盾的协商解决等,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了合作能力。

(三)强化游戏规则,帮助幼儿学习合作的方法

经常反复、始终如一地执行规则,能使规则得到强化,使幼儿的合作行为提升为良好习惯。在这里,教师要做到的就是认真地开展每一次游戏,严格地执行每一条规则,反复地进行提醒和督促,以自身的严谨和踏实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合作态度。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强化已经形成的游戏规则,如在游戏评价的时候表扬和奖励合作好的幼儿、用良好的合作榜样来激励幼儿、用情境表演再现各种合作行为、用摄像機现场拍摄幼儿的游戏交往情况、用评选“文明顾客”和“服务明星”等方式来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在活动中有意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幼儿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现在,在手工活动中,公共物品幼儿都能自觉轮流使用。如使用双面胶或透明胶时,撕一点到桌子上或衣服上备用,其余的给其他幼儿;合作作画时,他们相互商量、共同动手,画得快、想象丰富;手工制作时,他们有剪的、有画的、有粘的,都在为了共同的目标忙碌着,建立了一种积极、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合作氛围。幼儿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合作,并且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合作带给他们的快乐。

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并不完全是自发的,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养。只有教师想方设法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幼儿的合作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幼儿园工作规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