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7-11-10张菊焕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激发兴趣

张菊焕

摘要: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的姿态接收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语文学习;激发;兴趣

一、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人的潜意识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有不同态度。有积极的,包括愉快、满意、喜爱等等;有消极的,包括厌恶、愤怒、憎恨等等。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时存在。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积极的情感,抑制消极的情感,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并非难事。基于上述认识,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朗诵、写作、阅读等,在表达形式上,可以在接触、交谈(交谈环境要适宜,气氛要和谐)中,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随之要给予具体的、有效的指导或帮助。一旦发现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以便为下一次新的进步作好心理准备。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好奇心理特别强,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比较感兴趣,但持续的时间却并不长,注意力容易转移。在对待学习上,他们只会对学习过程感兴趣,对学习结果并不太关心。对于毫无生气的讲述,机械的背读,学生兴趣不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程序时,要以“游戏、儿歌、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等形式为载体,精心设计,把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巧妙的溶入其中,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诱导,让学生积极思维,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

在识字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形声字特点的理解,可采用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的教学形式。如让他们找出“请、情、清、青、睛”等字在形和读音上的联系,在学生找出这些字的部首都是“青”,再让学生动手做生字卡片,一张是“青”,另外几张上分别是不同的偏旁,小组合作用不同的偏旁与“青”组成不同的字,在学生合作接着和试读的过程,加深了对生字的认识和对形声字特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知识的迁移和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将这些字分别组一个词语,并把所组的词语串起来写一段话,最后,按这段话的内容画出一幅圖来。教学过程学生积极性很高,不仅落实了知识点,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而且,启发了学生思维。

在拼音教学中,可将声母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做出拼音声、韵母卡片,以“开火车”,“找朋友”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使学生“愿学、乐学”。

教学内容“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能应用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否则知识也将推动其本身人价值。现在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都考虑到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那么在教学的实际当中,教师也要将教学过程与生活紧紧的联系起来。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好奇心又特别强,如果老师能将教学内容与洗涤有意识的结合起来,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满足了学生好奇心,而且还会让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而他们内在的精神需求。

目前,小学低段的识字量是很大的,因为选材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能及时再出现,根据心理学遗忘的规律,储存的住处长时间不在大脑中再现,印象不深的将会被遗忘。教师就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提供条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主动识字。利用物品的商标、招牌、标志名称等加深对生字的了解和巩固。这样,学生也有一种成功感,学习的主动性会增强,学习效果必然会好。

四. 利用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说教师的评价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那么教师使用丰富的激劢性语言评价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要使用丰富的激劢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着急着去找学生回答,而是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教师首先得对学生敢于回答回题,不怕出错的精神给予鼓励。在很多情况下,哪怕是教师带有鼓励性的只言片语,都会让学生激动不已,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向上动力。在教学中,如果是学生回答的好,我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这样的表扬鼓励学生:如:“看来大家阅读课文可真认真,这么难的问题都给解决了。” “真了不起,如果能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就更好了。” “哦,你理解课文可真深透,老师真佩服你!”等语言真诚地表扬学生。让学生知道被老师赞扬的快乐,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五.教师应取得学生的信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教师要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教师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要时刻充满活力和自信,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看到一种向上的力量,用这种力量去感染学生、鼓舞学生。

教师只有具备了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才能在教学中融会贯通,才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适时引导,妥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教师可亲可信,才能对教师所教科目兴趣不减。

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的持久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力争把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促进“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这样,就会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吕佳.语文教学中幼升小衔接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刘凯.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云华. 谈教学细节对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4] 郭淑华. 对组织教学的几点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25期

[5] 李增坤. 漫谈教学艺术[J];教学与管理;1990年03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激发兴趣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