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对策初探

2017-11-10张晓霞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

张晓霞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对策进行初探,以期为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奠定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

小学音乐作为可有效提高学生乐感、审美能力以及音乐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学科,在素质教育深入影响下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有效性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基于此,为了使当今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探析教学有效性对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落实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析当今小学音乐教学现况

首先,当今小学音乐教学存在教学主体不清晰的现象。虽然,在新课改的深入影响下,当今课程教学均意识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小学音乐教学对象为思想意识尚未建全的小学生,音乐教师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内容,会出现利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机械式教学模式向小学生灌输音乐知识的现况,致使音乐课堂变得呆板且失去乐趣,并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当今小学音乐教学存在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现象[1]。课程变革在当今音乐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且不乏具有极具创新性与应用价值的教学模式,然而教师在使用教学模式时却存在反复应用固定教学模式的现象,虽然教学模式在创新后可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学生在重复性较高的单一性教学模式下,将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使得音乐学习兴趣急剧下降,甚至影响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最后,当今小学音乐教学教学存在完全依照书本知识的现象。虽然,小学书本知识经过科学编排与时间的检验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但是由于书本内固有知识同学生的生活具有一定距离,加之当今信息技术与学生接收新鲜事物能力的普遍提高,致使书本知识对学生的新引力严重降低,并无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而失去趣味性的课堂将形同虚设,并同学生的需求产生无形的鸿沟,严重影响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2]。

二、落實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对策的方式方法

(一)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作为深受新课改理念影响的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将课堂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3]。经实践证明只有将学生需求摆在首位,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才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开展音乐教学时以学生为核心,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音乐素养以及音乐学习基础为出发点,科学创设符合学生音乐学习需要的高效课堂,使得学生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来自音乐学习的乐趣,达到落实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叮铃铃》的教学时,由于该首音乐以湖南民歌为素材,通过活泼、欢乐且流畅的韵律,展现出了牧童们赶着羊群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喜悦的心情,在教授该首音乐前教师应先询问学生对民歌的印象,并依照学生的回复引出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的意识为课程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而在学生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好奇,想知道本节课学习与民歌有怎样的关联,从而使学生的关注度完全集中在课堂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前提依据;第二,在创新教学模式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型教学模式是落实有效性教学的重要对策,为了使教学模式的创新更具成效,教师应在创新教学模式的时候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与兴趣导向等客观因素,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春天在哪里》的教学时,可将小学生渴望打破课堂束缚的心理与发现春天的教学理念相结合,在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开展春游或到公园内游玩一天,在为学生创建亲近自然机会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然中春天的迹象进行探析,并同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使教学内容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达到落实教学有效性的目的[4]。

(二)教师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当今教学模式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从而落实教学有效性。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为了使有效性得到有效落实,可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使音乐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例如,教师在进行《可爱的动物》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在课程开始前利用互联网向学生播放一段动漫电影《动物总动员》以及电视节目《动物世界》的视频片段,由于这两个视频内容符合学生的喜好,因此可时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而产生音乐学习兴趣,并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堂上,这时教师可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动物,平时都在观看动物有没有歌唱过动物呢,有的学生则会唱出一些有关动物的歌曲,教师对该现象应给予鼓励,这说明学生针对问题开展了自主思考,为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奠定了坚实基础,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有效开展音乐学习,达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教师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所谓情境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依照学生的学习需求与音乐教学内容创设具有趣味性的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可充分融入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达到落实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动物唱歌》的教学时,教师可在教学正式开始前,询问学生是否观察过小动物在日常生活中打招呼的方式,并鼓励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与动作,而教师为了使小学生可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中,可首先模仿小狗汪汪的叫声并说道:“森林中的小动物好多呀,它们在进行歌唱比赛呢,我们看看都有谁?”同时鼓励学生来到讲台前参与到“动物歌唱比赛”的教学情境中,不仅可以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打破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呆板以及学生参与性低的现况,还可使学生在学习乐趣的引领下,使得教师落实音乐教学有效性[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促使当今教学模式有了极大的创新与变革,而小学音乐教学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在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引导下,达到落实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雁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9):169.

[2] 李秀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6):57-60.

[3] 穆园园.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4(1):229-230.

[4] 张毓.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以珠海市香洲区三所小学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4.

[5] 许晓丽.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中外交流,2017(33):175.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