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活动的使用

2017-11-10周碧燕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教学活动活动

周碧燕

摘要:现在的小学生普遍有好奇心强烈,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小学的语文教师可以把课本教材和课外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把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开拓学生的课外活动实践,老师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问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完成。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试的教育模式逐渐的转变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才能,把教学材料与课外活动联系在一起,课外活动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深化教育的成效。教育更是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内容与课外活动紧密联接

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对外界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感受也较为单纯直接,因此要求在引入课外活动时,需要考虑到课外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课外活动不能太过复杂难懂,最好课外活动的形式、内容与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这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到课外活动的情境中,最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心性未定,存在很强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力与接受能力很强,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课本内容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课外活动,将课程内容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也能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诗歌时,可以在分析诗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交流对诗歌的理解,最后进行汇总,集中展示,或是请学生将自己对于诗歌意境的理解绘制成画面出来在班级展示,并说明创作缘由,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培养对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结合教材,开设课外竞赛活动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活动就是为课堂效率服务的。学校应该开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的吸收,必须通过课外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效的吸收。所以说,小学的课外活动是为课堂效率服务的,是课堂知识的完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学校鼓励老师组织多样式的教学活动竞赛,并有丰厚的奖励。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写作竞赛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开展这些竞赛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都有一颗积极的心态,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让学生结合教材,设计教学活动

课堂是学生的殿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虽然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但这不一定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学生也许只是体会到了活动中的快乐,并没有掌握知识。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教材设立教活动,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研究,根据教课本,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些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活动的同时学到知识,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增加课外阅读量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内容丰富多彩,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要加深学生对语文世界的了解,可以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在总结陈述中得出自己的感受。课外阅读活动的展开可以课本教学内容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规定阅读相关内容,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会加深。

六、开展知识竞赛

学习过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开展知识竞赛以提高学生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错别字,教师可以开展默字竞赛,激发学生兴趣。很多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缺乏情感和技巧,教师可以开展朗读比赛,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传授学生朗读技巧。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避免“填鸭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情感发展奠定基础。

七、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的课余生活是比较单调的,导致他们对社会和世界的了解需要进一步加深,对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写作产生不利影响。学生在生活中由于对世界和社会缺乏了解,对生活的感悟不深,写作时没有积累足够素材,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情感真实。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课外实踐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情感。例如,去敬老院慰问,去福利机构打扫卫生等,亲自体验做好事的感受,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感悟,避免文章千篇一律。教师也要开展兴趣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会展现和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由于受到课堂限制,在课堂上无法培养自己的兴趣,教师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让兴趣相同的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沟通,分享彼此经验和感悟。学生之间的经验分享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积累兴趣的同时,激发情感共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得到提升,对终身学习和学习意识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机会,为学生提供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实践和探索,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兴趣,为语文课堂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八、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的成就。课改以后的教育更是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更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老师把活动与教学联系在一起,把活动引进了课堂,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老师还求学生做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7)

[2] 张岩.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3] 许华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教学活动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活动随手拍”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淘气包马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