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2017-11-10乔建平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问题情景初中物理创设

乔建平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问题情境创设”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形式。本文从通过展示矛盾,创设问题情境;编写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巧用网络语言概括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景;创设; 兴趣

时代要求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需要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与问题情境是分不开的,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生成新的问题,或者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延伸,从而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践能力能得到发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展示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凭主观印象或经验,得出想当然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演示,从实验事实上得到出人意料的结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实验后学生对实像有了认识,往往认为实像是光屏得到的,为此本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设置这样的情境:实验中没有光屏,能不能得到实像?学生往往认为光屏得到为实像,没有光屏得不到实像。教师可以利用成实像的本质出发分析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利用凸透镜以实验方式来验证观点。学生在主观印象或经验和科学实际的冲突中得到认识,加深对实像的理解。又如:在大气压强这节课时,我给学生表演一个“魔术”。(出示‘魔术活动材料:盛有水的水槽、烧杯、乒乓球各一),我把乒乓球放在水槽里,然后把塑料杯倒过来,罩住乒乓球往水里压,当把杯子全部压入水里后。先请学生猜一猜,乒乓球会在杯子的哪个位置。有的学生认为在塑料杯的最上面;有的学生认为在塑料杯的中间;有的学生认为在在塑料杯的下面。我给学生表演这个“魔术,出现乒乓球在塑料杯的下面的情况,学生感觉比较奇怪,使学生产生了强烈好奇心,其思维在与意料之外现象的碰撞中,产生了直接指向探究问题的新思维。

我在教学中,通过设置这样的情境,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需求,从而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新课程中开放性和实践性,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编写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故事性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资源,将物理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密度”时,可以先讲述这么一个小故事:星期天,小明帮妈妈到一副食品店买花生油,副食品店的售货员由于一时找不到盛油的提子,就用盛酱油的提子盛了500克花生油给小明。小明说:“你把我的油盛少了,这些油不够500克。”售货员却很不高兴地说:“我用500克的提子给你盛得满满的,怎么会不够500克呢?”讲完这个小故事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小明和副食品店的售货员谁说得有理?为什么?”学生马上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认为小明的说法正确,有的认为售货员的说法正确,并且各自都有充分的理由,谁也不让谁。通过讨论、分析、明白了油的密度比酱油的密度小,相同质量的油和酱油,油的体积要大些,因而,小明的说得有理。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加深对有关密度概念的理解和有关密度的计算。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的全部教学内容中,声、光、热、电的部分与运动、力的部分相比,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初中生在学习时仍偏爱新事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极强,形像思维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但又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能够进行一定难度的抽象思维工作。因此,电学部分的内容完全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在具有抽象性、挑战性的同时又更具有趣味性。而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最具有魅力的部分,也是教学方式最具有变化性的部分。因此,在电学知识教学部分,教师应该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更加重视實验对于整个教学的影响以及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通过科学实验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助于引发学生地好奇心,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其实,不仅仅是电学知识的有关内容,物理课堂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使用到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物理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科。教学中,若能够充分利用实验活动,鼓励学生动手,亲自体验一个又一个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对课堂内容具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教授“平面镜成像”后,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此观点。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确实是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等结论。

四、巧用网络语言概括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即使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倘若语言平淡无味,也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殆尽。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特别是网络上流行的一些话语。现在的学生基本每天都上网,网上的一些话语让他们觉得时髦流行,记得滚瓜烂熟。在课堂上用一些网络话语,会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但怎样才能巧妙地利用这些网络语言进行提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生拉硬套地将这些语言拉入课堂上呢?这就需要我们要问的巧妙、恰当。例如:当我们讲到位移和路程时,为了区分这两者,我们会讲到位移有大小和方向,路程只有方向,没有大小。这时我们便可以问:“现在流行好多网络语,那么位移的这种特性咱们可以用哪个网络词来形容呢?你们看位移又有大小,又有方向,他什么都有,真够……的?”同学们立刻大声说“土豪!”这样不仅能吸引同学们,还能让同学们记住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会不断高涨。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适合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最终能揭示和概括出问题的实质。同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以便引导他们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这样做可以起到启其智、育其创、增其能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思辩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情景初中物理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方法
浅谈“问题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