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和激发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研究

2017-11-10卢鑫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物理教师教学

卢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积极主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指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的过程。

一、在满足学生需要中培养兴趣

1、注重师生的感情交流,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学生各个方面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都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催化作用。反之,如果教师不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甚至使学生产生厌恶感,学生就不可能对他所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抵触情绪。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总之,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注重利用情感因素来教学,使学生爱上物理,爱学物理。

2、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对中学生进行学习物理目的的教育,仅靠教师空泛的说教是不够的,要结合教材和课内外各种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的目的不仅在于单纯地学习一些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物理学,使自己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较好的训练,培养自己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唯物辩证观,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好奇”心理,满足学生好奇的需要

初中生对很多新鲜事物和新奇现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寻找这些现象和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好奇心正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源泉。例如,大气压强这个概念,对中学生来说进比较抽象的,因而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水杯厚纸片”的演示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上纸片,将杯倒过来,放开手后,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是不是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那么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

4、组织实践操作活动,满足学生好动的需要。

比如,在学生学过力学后,组织他们实习钳工;学过电学后,组织他们安装照明电路,进行电动机和某些家用电器的维修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切实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深深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了新的学习需要,增强了物理学习动机。教师在课内应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使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独立探索物理世界的本质,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在课外,多开展活动,比如参观、访问、听讲座、看科普展、参加物理竞赛等,让学生不仅从课内学习物理知识,在课外也能增长见识和开拓视野、丰富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同时,还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创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5、帮助克服学习困难,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当学生在物理学习时,花了功夫却没有成效时,会失去信心和兴趣。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物理学习能力,使他们恢复自信。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成功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二、在提升学生需要中激发兴趣

1、增强学习自信,激发兴趣

学生对物理知识不理解,题目不会做,上课听“天书”,他是不可能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的教学,让学生从基本的、简单的入手,感到物理学习不是那么难,从而产生自信,激起学习兴趣;二是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更多地采取“低起点,多台阶”的方法,多铺路,多搭桥,循序渐进,减缓思维梯度,让学生感觉物理课听得懂,能学会;三是教学检测方面,适当控制难度,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获得满意的成绩,让学生认为自己能学好物理。

2、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兴趣

现在的初中学生生活经验普遍较少,特别是农村学校,见识更少。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电梯、轮船、过山车游戏、霓虹灯、盘山路……没见过只能死记硬背。为此,我教师可以把生活中、旅游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图片、视频制作成微课,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3、开展趣味游戏,激发兴趣

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物理知识。这样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天性,赋予物理以“生命”,让妙趣横生的“动感”物理进入课堂,能使学生以良好的情趣投入到学习中。

4、利用生动的事例,激发兴趣。

教师用生动有趣的事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可打开学生的心扉,启迪他们的智慧,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如在讲“机械运动”一节,在引入课题时,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2000米高空飞行时,从脸旁抓到一颗飞行的德国子弹,而飞行员却“安然无恙”的故事,会让学生感到好奇:为什么那名法国飞行员能抓住子弹,而我却不行?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通过设计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概念的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的不协调,从而激起积极探究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能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調动进来,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可以利用实物,包括直观教具、演示实验、图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等,也可以是语言,即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教师教学
留言板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