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2017-11-10徐明华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物理教学

徐明华

摘要:物理概念是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的基础,概念教学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物理概念大都较为抽象,不容易被理解,所以更要让学生学好物理基础概念知识,以降低物理概念的难度,为进一步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概念教学;物理教学;概念引入

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质,又反映了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量。概念的内涵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具有某一属性的一类现象或事物。在物理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形成物理概念,还可以领会蕴藏其中的物理方法,体验科学精神。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些缺陷,构成了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障碍。 本文结合平时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谈谈自已的切身体会。

一、创设情景,营造概念氛围

创设概念教学的情境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缺乏理性认识的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去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不仅能帮助学生的认识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快就能灵活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是一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创设这样的情景:

磁悬浮列车以120m/s高速匀速运行了8s时间;

铅球运动员掷出的铅球在0.2秒内速度可由零增加到17m/s,

让学生体验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接着给出下列案例:

①1与2─速度变化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

②2与3─变化的时间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

③2与4─速度变化不同,变化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物理过程、重现问题涉及到的情境而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加速度”物理情境,引导深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观感受到的是:①运动物体有速度,②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③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再经过进一步的反复、强化后,使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二、鼓励学生,尝试定义概念

学生对加速度有了具体的物理图景后,加速度方向的理解如何来突破呢?

我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

①A车在2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1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少?

②B车在3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2.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少?

让学生感受,加速度只有大小还不能说明具体问题,还需要另一个因素:加速度的方向,学生们恍然大悟,有豁然开朗之感。要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步,必须经过一段教学过程才能完成。当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具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教师鼓励学生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尝试给有关的概念下一个恰当的定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物理素质,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得当,很多概念的定义,学生基本能归纳准确。

三、讨论交流,正确规范概念

通过第一步和第二步后,学生回顾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定义式v= ,让学生猜测加速度的定义式是什么。学生多数能猜测加速度a= 。即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学生基本上可以从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描述加速度;但由于学生所具有的物理知识不足和思维的局限性,所下的定义不一定完整,甚至下出错误的定义。这时,教师不必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相互启发,不断纠正错误,直至得出完整、准确的定义。同时,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句,更准确地理解概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四、循序渐进全方位认识概念

学生初步建立了概念,这只是从正面对概念的认识。有的概念牵涉的面很广 ,学生对这些概念的认识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很透彻,这样的概念的教学,我们只能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阶段地逐步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力”的概念,初中只讲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高中阶段有关“力”的概念可以说贯穿了整个高中物理,高中階段进一步把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联系起来,指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强调力的矢量性,由重力到弹力、摩擦力,进而到万有引力。由力学中的常见三种力到热学中的分子力;由电场力到磁场力;由宏观上的引力到微观里的核力;由物体直接接触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到物体与物体不直接接触而通过场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对这么多有关力的概念的理解只能依据教材,依据学生认识规律逐步加深。只有分层次、抓阶段、才会不断深化概念,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彻底。

总之,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探索不断实践,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引入方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才能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尚仁.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郝瑞玲,樊晓莉五步教学法初探.甘肃教育.[J].1999,(Z2).

[3]樊伟新.“加速度概念”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思路.浙江上虞中学.人民教育网.2005,(08).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物理教学
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