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11-10杨朝春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拓展教学教学评价自主学习

杨朝春

摘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及时更新自身的学习理念,引导其重新定义自己在每个学习阶段的角色,帮助学生摆脱传统学习模式和方法的束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意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自主学习;拓展教学;教学评价

随着新课改不断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发出了巨大的变化,并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改革中的新理念体现出来。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初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与小学的课程相比,初中的课程内容多,难度也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好不好,关键还是看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高不高。而初中语文教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相较于其他的课程,对于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要求更高。同时,也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前加强预习,学习要有针对性

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只有进行课前预习,学生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直接会对课堂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老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好的自学和预习习惯。老师首先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预习时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重难点,能够提出自己的疑惑,使得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问题向老师同学们讲清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会有针对性,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以问题促进自主学习,提升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便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以此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初中学生想象力较为丰富,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了解初中学生在思想、性格上存在的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提升,继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适当的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就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通过了解语文问题、解决语文问题感受到快乐,让自身能够以一个积极的态度面对语文学习,主动的去接触、了解语文知识,进行自主学习。问题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教师需要注重问题对于语文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师需要对语文教材与相关课程进行研究,根据知识内容以及知识难易程度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继而设计出与学习目标相关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进行学习,对教材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高度的自由,让学生能够发挥出自身实力,自觉的学习与了解语文知识。

三、拓展性教学,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仅仅靠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要进行课本教材学习的拓展,这更加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空间,发挥语文课堂的广泛性,引导学生大胆思考,提高其思维的广度。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依靠网络平台,建立班级微信群,每周定下一个讨论主题,在群里交流,发言,讨论。如在教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谁?他做了什么事?”大家各抒己见。经过主题讨论,学生基本对《俗世奇人》里的典型人物有了大致了解,对教材内容更是有宏观的把握。

四、合作式教学,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更加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合作学习通常是学生小组对某一课题进行探讨交流,学生首先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然后进行思考,小组成员之间交流讨论,最后有选择性地选取合理意见。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每一个学习的步骤都是学生自发地去进行。例如,在初中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学习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可以利用合作性学习,让学生们分组完成一个短话剧的表演,将这篇文言文改编成现代文版本的剧本,然后演绎出来,这样既能够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又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此外,在课后要求学生写课文学习心得、体会、感想,把这些获得转化成文字,通过板报,手抄报等形式进行总结,然后使之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

五、准确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布鲁姆的教学观认为,一切教学行为都需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评价检验。教学评价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及时准确地做出评价能够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因材施教,学会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如学生课堂展示的评价、语言表达的评价、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评价、学生课后反思的评价,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乐观清晰地了解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掌握情况,继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学习《狼》这一课时,有学生进行分析:两只狼的相互配合和一些错误提示的引导表现出狼的贪婪和狡猾,作者通过对狼的描写,抨击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奸诈小人像狼一样不知满足,贪婪狡猾。学生对这篇文言文有了自己的认知,虽然认知并不是很全面,但却发表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赞美,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情。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评价行为,力求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针对初中生,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兴趣,开展创意性提问,开设课外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全面化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延鑫.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聊城大学,2014.

[2]张淑燕,程培义.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148.endprint

猜你喜欢

拓展教学教学评价自主学习
初中语文拓展教学应用浅谈
初中语文拓展教学应用浅谈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