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7-11-10张爱平

魅力中国 2017年45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张爱平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指引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探索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笔者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入手,分析其主要问题所在,提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和保障措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旅游管理;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的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六年前,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5年6月教育部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明确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近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导下,髙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探索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来探索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一、旅游管理专业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1.创新创业的途径开拓不足,舞台不够广阔。

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创新创业教育的信息平台。目前,在一定程度上,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与旅游行业相脱节,

高校在创新创业的途径开拓不足,学生真正能利用的舞台不多,因此,如何创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成为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的一大课题。

2.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条件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很高,制约的因素有很多,尤其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既要具备旅游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前,很多的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原因,很难邀请到旅游行业的企业家来承担专业教学,即使邀请到了行业专家,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冲突,学校和企业之间没有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现实教学中,这些行业专家一般是不定期的来学校进行几次创新创业的讲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3.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实践能力不足。

受传统思想以及受家长、亲人的要求,大学毕业后要找份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或者跨专业的稳定工作等因素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主动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另外,很多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存在很多的风险,加上大部分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是女生,女生对创新创业更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创业意识的淡薄和自信心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的参与积极性。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1.健全和完善校企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

创业教育工作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健全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积极建立和完善校企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宣传国家和地方政府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发布国家和省市创新创业项目、市场行业需求、人才供给等信息,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工商、税务、财务、法律、融资、人事代理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拓展学生获取创新创业信息的渠道。

2.建立与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

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滲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学校与企业共建校内工作站来模拟旅游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了解旅行社经营、旅游网站运营、旅游景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内工作站开展实际锻炼,开展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战。同时,学校可以拿出一部分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学生可以跟学校申请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在课余的时间开设一些实际的微型经济实体,比如小型旅行社、酒馆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

3.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植入。

课堂教学过程积极融入旅游行业知识,将学生学习成果投入旅游行业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从枯燥的旅游知识中解脱出来,感受旅游专业知识应用到旅游企业中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旅游线路设计课,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非常适合这种教学方式,在学生进行线路设计创作之前,学生可以根据课程专业知识,将成果交给合作的企业进行点评和优化,不断寻找灵感创意,直到企业最终认可这条线路设计,再面向旅游消费者进行宣传推销,产生实际效益后给学生一定的奖励,这样一方面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以致用。

4.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

学校积极和旅游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业务关系,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教学注重双主体育人以及双导师教学管理,同时也注重学生双重身份,签订两份合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行招生招工同步的模式,人才培养采取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模式,专业课程教学及质量监控由校企双师教学团队与管理团队共同承担。让学生积极利用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条件和资源,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5.积极构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创新创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内容体系。

要想全面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要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课程、教学、实践和创新创业培训等环节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企业和学校分工承担相关教学,根据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岗位需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阶段,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创业基本素质及创新意识为主;实践环节,引入企业真实经营项目,让学生观摩或参与,在校内实训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创业技能为主;创业实战阶段,在校企共建的创新创业基地,由企业导师、学校教师一起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从而建立起以“牢基础、强技能、知创业”的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内容体系。endprint

三、保障措施

1.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由旅行社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成立专门的机构,从而保证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企业积极提供一些创新创业项目供学习观摩学习,参与讨论,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搜集呈现成功案例,给予学生创业信心。学校定期组织旅游管理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最新情况,参与企业培训,实践。

2.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奖励机制,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一方面,企业和学校设立专项创新创业奖学金,奖励给创新创业表现优异的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突出者,可以冲抵相应的学分,可以提前就业;在实践过程中,在企业表现优异,企业优先录用,毕业设计可以免修等等。总之,在学生群体中深入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和环境,推动学生由被动的树立创新创业思想变为主动的去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學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成功人士专题讲座,利用学校宣传栏、微信公众号,校园电视台等媒体,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知识和创业者的创新创业历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同时,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比赛。通过建立旅游创业者协会,组织旅游实践、管理和设计等活动,渲染创新创业氛围。

3.加强学校与企业深入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加强学校与校外旅游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基地,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旅游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企业骨干和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指导,促进学生成长。此外,模拟的创新创业环境也是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一种形式。鼓励学生创办小型模拟旅行社、旅游饭店等,这些模拟的经济实体投资少、风险小,又基本具备现实小企业的所有要素,其经营管理完全由学生控制。总之,学校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基地和场所。

参考文献:

[1]尹翔,郗芙蓉.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5(3):75-77.

[2]汪磊,王志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6):113-114.

[3]吴雄熊.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4):216-217.

[4]吴宏,曹春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

[5]张南南.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赤子,2012(12):68-69.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