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儿童的习惯培养

2017-11-07王华锋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守时预习复习

王华锋

【摘 要】孩子的成长,关键在于培养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

【关键词】习惯;准备学具;预习;复习;守时

孩子的成长,关键在于培养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在小学教育中,儿童各种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儿童的优良习惯呢?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所有小学生而言,培养课前准备好学具的习惯尤为重要。一年级新生更是如此。家长要成为学校美术教育的积极支持者,为孩子在家中提供质量好的美术材料。由于学校拥有专用的美术教室,孩子在上美术课时需要从自己班里走上楼梯进入另一层楼的专用教室。期间需要家长的主动配合,准备一个美术袋子,将所需美術用品放入其中,由孩子带到学校。这样孩子在去专用教室的路上,不会因为自己没拿稳或者碰撞油画棒、水彩笔洒落在地上,耽误进教室上课的时间。每逢周六、日家长在家需要检查一次孩子的学具情况,有的学具是否需要补充和更换,下周的美术用品是否准备齐全。这样坚持上一个学期,就会和孩子一起养成准备学具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现在的小学美术教材图文并茂,通过预习,阅读书中的文字和图片,学生可以从中了解每个美术课题将要接触到的美术技法和感知技能;艺术创作的各种表现手法;了解美术的历史源源;通过描述,分析,阐释,评价完成对美术的评判和审美。文字部分既有对图片的赏析,还有技法的讲解。“思考与讨论”专栏帮助学生了解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艺术实践”栏目对学生提出了本课题的作业要求。“评一评”则教会学生用美术语言评价本课题学会的知识内容;图片部分则形象的告知学生本课题相关的作业步骤以及表现形式。从心理学角度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向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能自学新课的内容,就会对教师要讲的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就会提高听课的质量。通过预习,培养学生未知先觉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听课目的性和积极性。

三、复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而且能培养孩子分享的习惯

每次美术课结束之前都有一个评价环节,老师会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感受和体验,以自评,互评,老师小结评价的方式,一起分享本课题应知应会的内容。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也是加深体验的一个过程。放学回到家里,家长可以在配合老师所讲主题内容,和孩子一起回顾一下,教会孩子分享,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渴望分享的习惯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

四、守时的习惯

在小学美术课上会遇到这样的孩子,上课不守时,经常迟到。有的原因是别人造成的,更多的原因是这个孩子上学就常常迟到。在班主任那里,家长找各种理由给孩子解释。美术课告诉孩子不迟到要守时很重要。美术课堂是个集体课堂,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尤为重要。导入教学环节会引领新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新思维,从而产生创造力。而迟到的孩子无法一下子融入美术课堂,本身迟到小孩子就会产生恐惧心理。长此以往会给孩子自身造成心理阴影。对于不守时的孩子,老师可以好好讲讲守时能给孩子带来的好处,首先守时是提高学习效率,给按时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提供保障;另外守时还反映了一个人有责任心和为人着想,因为他的按时上课,保障了大家的学习时间,同学们都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守时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及时完成作业的人,会对时间有很好的控制能力,这样的能力能让学生有条不紊地完成学习任务。不守时的人给别人一种懒惰的信誉。如果你不守时,你就失去了诚信。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时间,就别指望别人会尊重你的时间。守时是一种修养,一种礼节,一种文明的标志。

在少年儿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一系列基本的良好习惯,对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良好的习惯可以促进少年儿童基本素质的提高,良好的习惯是少年儿童能力的重要生长点,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某些人格特质有促进作用,良好习惯的积累、整合和升华必将对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为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美术课堂是培养孩子审美的地方,对学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endprint

猜你喜欢

守时预习复习
有一种尊重叫守时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守时”既是公交之责更是治堵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