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择校禁令的政策反思与推进策略

2017-11-07苏德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禁令意向问卷

2010年,温州市正式公布取消公办学校义务教育对象与入学挂钩的收费(俗称“择校费”),全部按施教区就近入学,所有新生按常态编班,这被市民称之为“史上最严格的择校限制令”,那么,温州市择校禁令的运作情况如何?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编制了问卷,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力图寻找影响家长择校意向的主要因素,并尝试从教育选择的视角提出应对之策。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问卷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为两方面: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家长的择校意向,即家长以前的择校经历,以及未来的择校意向;二是义务教育阶段家长择校意向的影响因素,如家庭经济因素、学生学业成绩等,以及家长的教育观、择校信息的获得等内在因素。通过问卷调查,试图发现择校禁令政策背景下家长对该政策的看法,分析家长的诉求以及寻找背后原因,进而提出应对策略。

(二)调查对象及实施

本调查抽取温州市的四个行政辖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或民办学校,调查对象为五年级至九年级学生的家长,问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共计发放450份问卷,回收405份问卷,有效问卷为385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家长的择校意向强烈

在回答孩子是否有过择校经历问题时,58%的表示“有过”,42%表示“没有”;在回应“当前的择校情况”时,62%的家长表示“择校”,38%的家长表示“没有择校”。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家长有过择校经历。

在回答未来有择校机会,您會择校吗?这个问题时,选择打算择校的占82%,当前已择校而未来打算继续择校的,占当前择校总人数的85%;“当前未择校而未来打算择校”的,占“当前未择校”总人数的75%。可以发现,虽然在择校禁令政策背景下,温州地区的家长择校意向仍然十分强烈,超过八成的家长以后愿意为孩子择校。有过择校经历的家长更加趋向于再次择校,过往的择校经历对未来的择校意向有较大的影响。择校现象仍以相当的规模存在着。

(二)对教育均衡与所在学校办学质量满意度不高

调查显示,56%的家长对温州地区教育的均衡化状况表示一般,28%的表示不满意,16%表示满意。对所在辖区学校办学质量,55%的家长表示不满意;25%认为没有办法只能就近入学;20%认为满意。通过分析发现,20%的群体中,所就读的学校大都是所谓的好学校。

对就近入学的看法直接影响到“开放择校”诉求。家长赞同全部开放择校的有70%;赞同所在县(市、区)内开放择校的有27%。赞同双向选择的有60%;赞同自由择校的有39%。大多数家长期盼在全市范围内放开择校,同时也认可双向选择。家长强烈的择校意向表明对教育选择的重视和需求,这一现象应得到足够重视。可以看出,家长的主导思想是想其子女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家长择校以高教学水平为唯一标准

面对择校的首要标准这一问题,89%的家长选择教育水平高,8%的选择离家近;3%的选择收费合适。当前,一般家长对好学校的标准是比较简单的,高升学率、硬件设施好,这是可以眼见为实的。这也反映了学校办学的同质化,家长的选择余地很小,学校教育水平几乎成为择校的唯一选择。调查发现,有51%的家长最关心身心健康,42%的最关心学习成绩,7%的最关心特长特技。家长对学生综合素质认识有所提高,但对学习成绩的关心或升学问题的关注是非常高的。

三、择校政策的推进策略

(一)完善现有择校禁令政策本身的制定

一是要认真研究择校现象存在的根由及该问题的实质,切实完善精英选拔理念及其实施细则,打破就近入学原则,以学生的学力和能力为基准来确定学生的就读学校,而不再变相以学生所属家庭的经济实力为依托。

(二)要以绩效考核改革带动校际资源均衡

首先,要搭建教育发展共同体,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其次,要实行教师校长轮岗制,“对症”解决择校难。形成中小学老师、校长“定期轮训、定期考核、定期聘任、定期流动”制度,逐步缩小校际间管理水平差距。再次,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在师资引进、校园建设上,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机制。

(三)要有针对性地借鉴别国解决择校问题的成功做法

择校是一个全球性的共同问题,欧美各国已对此采取相关措施并取得不错的成效。比如,可借鉴美国的免税制、特许学校制与慈善经费使用制等,加强民办教育促进法与税收法律法规的衔接,明确对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通过税收合理筹划以减轻民办学校经费负担,促进民办教育实现特色发展。

(四)择校政策要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

低收入阶层在择校过程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并没有得以改变,家长无奈地接受了这种“输在起跑线上”的现实,心中也会一百个不服气。因此,对于弱势群体,我们应当对其直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倾斜政策,比如,以奖学金的方式资助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以使其获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同等机会,并将相关政策方案细化可操作化。

作者简介:

苏德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学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禁令意向问卷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问卷网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解码郑州“加床禁令”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
禁令何以熄不灭“炒状元”那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