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吉林省服务业的运行、展望及对策

2017-11-07纪明辉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新常态服务业

纪明辉

内容摘要:近年来,吉林省服务业发展速度快于全省农业及工业,表现出规模平稳增长、投资持续增加、行业发展良好和企业效益稳增的态势,体现出服务业在带动全省经济增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但是相比于全国以及其他地区,吉林省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比重低,就业增速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仍很突出。展望未来,服务业继续带动经济增速的趋势不会改变,生产性服务业将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将实现升级。为了更加主动地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吉林省应提高服务业的对内及对外开放水平,培育和发展多样性的市场主体,促进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 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

吉林省服务业发展总体态势

(一)规模平稳增长

在经济总体形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吉林省服务业表现出较为稳健的增长,在全省经济增长构成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16年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196.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7.75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服务业增速0.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5%,高于全省GDP增速高于1.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6.6%,高于全省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9%。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39.2%,比上年同期增加3.1个百分点。从生产方面看,服务业上半年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8%,总体判断,吉林省服务业发展规模逐渐增大,增速平稳提升,服务业在带动全省经济增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增大。从服务业用电量上也可以看出,服务业相比于其他产业发展动力更强。

(二)投资持续增加

2016年上半年,全省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895.72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11.7%,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6.9%,比2015年同期高出0.5个百分点。服务业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存在差异,有的行业投资增长幅度较大,如批发零售业完成投资285.36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1.1个百分点;金融业完成投资30.45亿元,同比增长181.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92.9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完成投资额40.23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高于去年同期20.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完成投资额345.88亿元,同比增长181.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0.4个百分点;教育完成投资额49.77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91.6%;有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这4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相比上年下降了28.4%、20.5%、23.9%和16.3%;还有的行业不仅固定资产增速同比下降,固定资产投资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4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为-15.6%、-9.7%、-13.2%和-40.4%。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生活性服务业投资较慢。2016年以来,服务业领域重大项目不断,重点推进的85个亿元以上项目,共计总投资将达到1322.27亿元,所涉领域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包括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旅游等。投资项目积极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延吉高新区,已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的服务外包基地厂房已部分投入使用;总投资112亿元的吉林鲁能漫江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一期正热火开工,稳步推进;珲春浦项国际物流园区一期吞吐量1500万吨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三期工程将于2017年开工。吉林省服务业领域投资的持续投入和项目稳扎稳打地推进,彰显出新常态下服务业的活力与生命力。

(三)行业发展良好

2016年上半年,吉林省服务业6大行业增加值均实现正增长,与GDP增速相比,除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个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外,分别为4.8%和2.2%,其他重点行业的增加值增速均超过了全省GDP增长水平。各行业发展情况如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97.13亿元,增速为4.8%,占服务业比重为22.6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26.40亿元,增速为2.2%,占服务业比重为10.3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17.32亿元,增速为7.4%,占服务业比重为5.34%;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84.33亿元,增速为11.2%,占服务业比重为12.95%;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24.02亿元,增速为8.4%,占服务业比重为10.20%;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25.94亿元,增速为11.5%,占服务业比重为37.61%。可见,除了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在服务业中比重最高,而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是金融业。

(四)企业效益稳增

在宏观环境处于缓慢复苏的经济背景下,吉林省服务业企业效益表现良好。2016年1-5月,吉林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1361个,比上年同期增长26.7%,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87.43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總额26.72亿元,增长32.1%,应付职工薪酬26.72亿元,增长8.4%,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20.89万人,增长2.7%。单独从服务业角度看,数据变化还不能显示出各项指标增长的可贵,当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对比看,能发现服务业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中的生长能力。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为5597个,绝对量是服务业的4倍之多,企业数比上年同期增长7.3%,增长率不足服务业的三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6.60亿元,增长率为-1.0%,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为139.72万人,相比去年同期也是负增长,为-5.8%。可见,吉林省服务业对转换经济发展动力和实现就业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endprint

吉林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低

2016年上半年,吉林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2%,低于全国水平14.9个百分点。从时间趋势上看,吉林省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始终在低位徘徊。2015年,吉林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4274.11亿元,服务业生产总值为5340.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7.4%。2006 -2015年间,服务业占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有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2006年时服务业比重最高为39.46%,之后震荡下降,到2012年服务业比重达到34.76%,进入2013年略有起色。如今吉林省服务业在地区经济中的比重不如2006年,从全国情况来看,2006-2015年这十年间,全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趋势是上升的,由2006年41.9%上升到2015年的50.5%。可见,吉林省服务业比重发展呈现出与全国相反的趋势。近十年吉林省服务业比重下降的情况出现在2007年,但从2013年开始出现上升态势;从第二产业比重情况看,2006-2012年间,吉林省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由43.67%上升到53.41%,幅度将近十个百分点。作为老工业基地,吉林省难以在短期内摆脱对工业的依赖,而且一旦经济出现衰退迹象,吉林省也首先要以发展第二产业来提升地方经济,这也许是吉林省服务业发展始终难以突破的重要原因。同处于东北地区的辽宁和黑龙江省方面,就辽宁省来说,其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变化与吉林省相似,也由2007年开始出现下降,比重为40.19%,2012年比重下降到38.07%。2013年情况有所好转,2015年服务业比重达到45.1%,是近十年的新高。辽宁省的服务业情况好于吉林省,度过服务业占比下降时期后,当前辽宁省服务业占地区经济比重已超过前期,有突破发展的趋势。黑龙江省服务业占经济比重的变化呈震荡上升态势,2015年的比重为50.73%比2006年高出大约17个百分点。而且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看,也已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12.08∶54.18∶33.75变化为2015年的17.46∶31.81∶50.73,第二产业比重急剧萎缩。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走在辽宁和吉林省的前面,而吉林省服务业发展最为滞后,具体如表1所示。

(二)服务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

吉林省服务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由2006年的447.7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569.3万人,九年间增加了大约120万人。服务业就业占全体就业人员比重也有增长趋势,由2006年35.8%增加到2014年的39.34%,增长了3.5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2006年时,吉林省服务业就业比重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之后这一差距逐渐缩小,2014年时,吉林省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就业比重走势可以看出,吉林省服务业发展增速滞后于全国。

(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从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及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上看,2014年,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总值1568.68亿元,占服务业产值比重为31.42%,占地区GDP比重为11.36%。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于全国,2012年全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5.97%,吉林省低于全国将近5个百分点,这种差距在近十年一直存在,且有增大趋势(见图1)。从生产性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吉林省与全国差距。由图2所示,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一直低于全国水平,而且两条曲线走势开口越来越大,全国情况略微上扬,而吉林省是逐渐向下,说明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全国发展趋势也出现不同,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越来越低,2013年和2014年出现略微提高,也仅是2010年的水平。

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一)服务业增速继续领先

吉林省经济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的逻辑,就是对新常态的主动适应和引领,即寻求在经济增速趋缓过程中的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动力的转换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吉林省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与全国差距越来越大,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大趋势预示出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及需要追赶的方向。

(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2015年6月,吉林省政府发布《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促进吉林省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方面实现突破。

(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升级

当前,我国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对生活品质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生活性服务消费的需求增加,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为生活服务的供给方式提供了新渠道,供需共同发力,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将势如破竹。就吉林省来说,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2015年,吉林省接待游客总人数14130.90万人次,同比增长16.39%,实现旅游总收入2315.17亿元,同比增长25.36%,旅游业是同期所有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除此之外,2015年,养老健康服务业中,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到32张,同比增长8.9%;全省电商交易总额突破2600亿元,同比增长40%,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亮点频现。

吉林省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一)推进服务业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构建我国开放性经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要把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吉林省应依托“一帶一路”国家战略,大力拓展服务业对内及对外的发展空间,以积极主动的对内、对外开放政策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一方面要扩大服务业开放范围,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胆创新,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坚持内资、外资一致,国有、民营一致,省内、省外一致的原则,全面对外资和其他社会资本开放。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对外通道与合作平台,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推进珲春、集安等口岸建设,优化省内口岸通关条件,简化通关程序,加快建设长春、吉林、延边等地区服务贸易园区及国际合作示范区,推动服务外包发展,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

(二)培育和发展多样化的服务业市场主体

做大做强服务业骨干企业。鼓励省内优势服务业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积极推动优质服务企业做大规模,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良好品牌效应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重点推动欧亚集团、吉视传媒、东北证券的多元化发展,并积极推进它们在全国范围的业务拓展;发展壮大长白山旅游集团、一汽物流和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支持吉林银行、长影集团、吉林出版集团的上市。

(三)促进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一是要加强服务业与工业深度融合。鼓励工业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通过工业的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发展,使吉林省传统工业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和业态创新;通过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来调节工业与服务业融合产品的供给与需求,通过融合产品市场的增长来促进产业融合规模的扩大。二是要加强服务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需求,开展科技指导、信息服务、物流配送、金融支持、专业培训等社会化服务;构建具有普遍服务和保障职能的农资供应电商渠道,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支持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加强服务业内部行业间深度融合。支持“智慧医保”、 “智慧物流”、 “智慧旅游”等项目建设;推动互联网金融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杰长,李勇坚.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N].宁波日报,2016-8-11

2.杨华.“大吉剧”再添新主角—我省“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综述[N].吉林日报,2014-2-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新常态服务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