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战略研究

2017-11-07陈仁安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双向

陈仁安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业是指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产业,而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是城市产业部门与乡镇生产经营主体的有机结合。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具有双向性、共赢、良性发展的特点,该体系的完善对促进农产品快速流入城市市场、提高流通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重生产、轻流通的市场模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严重制约着城乡商贸体系的发展,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创建和完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应当是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城乡商贸流通体系 双向 城乡一体化

引言

生产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商贸流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城乡商贸体系是一个将农产品带入城市、城市工业制品带入农村的组织体系,作为连接城市和农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健全和完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村生产资料的购买、农村和城市产品双向流通困难的问题,从而促进农村市场的开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因此,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特征和划分情况

(一)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特征

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主要具有互补共赢、双向互动、良性发展三大特征。

一是具有互补共赢的特征。之所以重视城乡商贸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其主要原因是体系具有互补性特征。一方面农村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最大生产地,为城市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材料,另一方面城市为农村提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日常工艺品,所以城乡商贸体系得以建立。城乡双向商贸体系的建立既能够解决农业产品滞销问题,又能够扩大消费市场,促进内需,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是具有双向互动的特征。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不仅实现产品的流通,同时也实现了城乡信息的流通。由于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的“进城”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消费品的“下乡”,使得城乡市场能够进行有效对接,商贸流通体系的纽带和中间桥梁的作用得以发挥。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既实现了商品的流通,也实现了城乡供求信息的交融和共享,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是具有良性发展的特征。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是城乡各个要素流动的基础,会对市场供求、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其体系的合理关系着城乡之间的流通效率和交流速度,决定着城乡发展,若商贸流通体系存在问题,势必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甚至阻碍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平稳运行,所以建立完善、合理的城乡商贸体系对市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可以避免企业进行盲目的生产和产品的滞销,实现城乡市场的无缝对接,实现供给、生产、销售的健康循环,确保城乡市场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二)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划分情况

关于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规模的划分,可以从城市流通组织上考虑,城市流通组织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两种组织。由图1可以看出,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例正在逐渐下降,所以不难发现,城市流通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组织规模不断扩大,而乡村批发零售组织规模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城乡不平衡现象日趋严重。同时,我国流通产业的市场和产值分配不均匀、不合理,城市流通业占据大量市场和资源,导致城市和农村商贸流通组织在规模上出现了划分,城市商贸流通组织逐渐扩大,农村商贸流通组织越来越小。

城市和农村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在进入壁垒上的划分。其一,技术障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先进科学生产技术的出现,城市流通组织正朝着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方式建立组织机构、设定模式的方向发展,并形成了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形态。而农村商贸组织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生产技术和管理落后,很难形成品牌效应,更很难打破传统商贸流通壁垒。其二,资本障碍。由于城市流通组织在技术和管理经营上比较先进,在城市商贸流通组织发展过程中,会受到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也极易引进外来投资、优秀人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相反,农村商贸流通组织起步晚,发展慢,很难引进资金与技术,并形成恶性循环,同时我国流通业还处在发展探索过程中,政策的制定和资源的分配不完善,重城市,轻农村,使城市和农村流通组织不断拉开差距。

城市和农村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在集中度上的划分。城市和农村商贸流通组织在经济规模、资本规模、市场规模等条件作用下呈现出集中度差异,农村商贸流通组织的集中度远低于城市,且没有得到很好改善。农村商贸流通组织集中度较低直接导致其在资金、产品的周转方面陷入困境,并造成产品在价格上频繁波动,严重破坏相关行业的市场秩序,进而导致市场混乱。一些流通企业利用价格操纵,加剧城乡流通组织的恶性竞争,导致农村企业破产甚至倒闭,同时很难引进外来投资开发建设,农村商贸流通组织集中度因此更加降低,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严重损害相关利益。

当前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商贸流通业的规模和组织程度低

由于我国正处在商贸流通体系发展探索阶段,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尖锐,由于技术、资本、市场和地理位置的限制,一些地区的商贸流通业规模小,且分布不集中,组织化水平低,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虽然政府正在逐渐强调农村市场的开拓,例如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发,但这种局面没有得到很好改善。正是由于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小规模、无组织化的限制,农业产品无法及时进入城市市场,城市消费品也不能大量进入农村这个待开发的市场,因此,农村商贸流通效率不高,并且商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商贸流通规模小,无法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缺乏产品竞争力,企业很难发展。所以需要建立规模化、组织化的城乡商贸流通产业。

(二)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较低

当前,城乡商贸流通业尤其是农村商贸流通业,大部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导致商贸流通业发展缓慢。农村商貿流通业未能形成规模,布局不合理,未能形成统一的商贸流通产业,造成商贸流通成本增加,商贸流通效率低。一些偏远地区未能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和监督设施,部分企业利用市场的漏洞,进行恶性竞争,严重阻碍了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同时,我国政府对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资金投入不足,加之农村居民消费比例失调及农村消费品功能雷同,致使农村商贸流通体系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整体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因此,提高农村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是建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endprint

(三)城乡商贸流通水平低下渐成宏观经济运行“短板”

由于商贸流通业欠发达,且营销能力比较低,导致城乡企业生产要素无法及时地通过城乡商贸流通平台转向生产领域,企业附加值很难得到提高,利润无法增长,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大,使投资向虚拟经济领域流动,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商贸流通业欠发达,制约了实体经济投资需求的增长。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企业经营设施不完善,应用不足,不仅硬件方面技术方面存在缺陷,同时软件方面的发展也比较落后,很难与国外企业抗争,制约了外需的扩大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因此,城乡商贸流通水平低下严重制约外需的增长。

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

从经济角度分析,生产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而消费是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建立健全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对于保证城乡商品顺利的流通具有重要作用。开拓农村市场,建立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不断提升农产品利润,提高农业产业价值,保证农民利益。建设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能有效地连接消费和生产,将农业生产主体和产业部门结合一起,能促进农村产品流入城市市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所以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

(二)有助于扩大内需

社会需求是刺激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需求和企业生产信息有效整合,必须注重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而企业生产销售路线的选择,又必须经过流通体制的检验。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阻碍,使得城乡市场出现严重失调,城乡市场分割导致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存在分裂现象,直接影响农村市场的开拓。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扩大内需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方面,对实力较强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不断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建立产品品牌,促进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积极拓展高组织程度、专业性較强的商贸流通企业,合理进行市场和资源分配;另一方面,对商贸流通企业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的经营管理,积极建立规模大、集中度高的商贸流通企业,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体系桥梁的作用。

(三)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经济收入

构建完善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稳固城乡市场、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关系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相应增加,科学合理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和城市商品的市场问题,很好的实现农村和城市之间商品的流通,保障了农产品市场的合理运营,维护市场秩序,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保障居民收入。建立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城乡消费水平,扩大商品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不仅大大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还有利于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四)有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构建科学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方向。目前,城乡发展不协调,严重制约了城乡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由于城乡商贸流通存在障碍,直接导致城乡企业在引进科学技术、外来资本等方面的不均衡,造成城市和农村企业在社会资源配置和市场占有等方面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城乡经济的发展极其不平衡,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能够促进城乡商贸的交流和对话,促进城乡区域的平衡发展,推动城乡商贸朝着整体化和协调性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发展策略

(一)抓住统筹城乡商贸流通契机,构建城乡一体化市场

城乡一体化市场是克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弊端,优化城乡市场结构,建设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前提。首先,我国应根据商贸流通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体系以合理配置城乡之间的资源;其次,政府要对城乡商贸体系进行监督,发挥协调作用,促使城乡经济均衡增长,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使城乡主体间能够很好的联合起来,向网络化方面发展,实现跨区域发展目标;最后,促使城乡商贸体系向组织化和信息化方向前进,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市场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流通业在各服务业之间的彼此扶持,确保流通业与各服务业均衡发展

流通业在各个服务业间的均衡发展是建设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基础。在保证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商贸流通业在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服务、信息服务、教育服务以及金融服务等方面实现共同发展。流通业在各服务业的均衡发展,能够利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培养流通业的专业人才,以及吸引大量外资投入;反过来,专业人才和大量资本的投入,能够更加促进流通业在各个服务业间的共同发展。

(三)驱动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发展农村电商是加快弥补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短板,建设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关键。建设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农村地区至关重要。当前农村电商已经快速发展,但是覆盖的农村有限,须加大农村电商的覆盖力度。其一,建立健全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包括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其二,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当前,农民电子商务经营管理能力的缺乏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应当加大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力度,普及电子商务知识,提高电子商务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农村商贸流通业的整体水平,驱动城市农民返乡创业。其三,完善电商体制。在“互联网+农村”的模式下,通过增加网店数量,完善电商体制,改变农村流通落后的局面,进而解决城乡流通问题。

(四)推进商贸流通业健康发展,着力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是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保障。首先,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较差,辨别商品真伪能力弱,消费水平低,甚至“知假买假”,不法企业诚信意识和安全意识不足,进行违法的生产行为,从而使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盛行,这不利于城乡双向商贸体系的构建,必须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其次,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健全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政府要制定支持流通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例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最后,营造公正的法治环境。建立规范的法律法规,规范商贸流通服务点的流通,为产品的生产、消费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任保平.商贸流通体系改革:破解我国城乡一体化难题的战略选择[J].理论导刊,2011(1)

2.任保平.建立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

3.孟雷.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3(6)

4.徐益敏.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下农业物流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5.蔡淑芸.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

6.白茹茹.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

7.周永新.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战略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4)

8.陈双群.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形成及建设条件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9.吴潇.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

10.黄维平.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运行机制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8)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双向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完善刑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的思考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
基于双向预测的图像去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