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2017-11-03杨宇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循证病情心理

杨宇莹,蒋 琳,曹 静*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急救中心门诊;2.急救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杨宇莹1,蒋 琳1,曹 静2*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急救中心门诊;2.急救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目的探讨在急诊创伤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急救中心门诊收治的创伤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创伤患者中使用循证护理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循证护理;急诊创伤;效果

近年来交通事业及高空作业不断发展,急诊创伤患者数量也逐渐增长,如交通事故、火灾等,发生突然,患者无心理准备,创伤后易产生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且无心理适应过程,导致情绪反应不佳,在急诊处理中也缺乏配合度。当前临床医疗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医护人员愈发关注患者社会、心理及环境适应能力。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可明显改善其不良情绪,缓解紧张、担忧感,便于急救措施顺利进行,以改善预后。循证护理为临床新型护理模式,上世纪受循证医学影响发展而来,有机结合护理实践与理论研究,并充分利用护士多年临床经验与专业技能,将患者意愿与价值观考虑在内,将与患者所需相符的完整护理方案制定出来[1]。我院近年来在急诊科引入循证护理模式,现选取患者72例,详述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急救中心门诊收治的创伤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39.4±8.6)岁;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8.5±7.8)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紧急处理创伤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简单宣教,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组基于此使用循证护理,内容如下:

1.2.1 制定循证护理方案

科室组织护理人员对循证医学基础知识、循证护理方法及概念等予以学习,同时组织学习创伤相关知识,总结以往护理经验及临床常见问题,查阅资料,寻找证据,并评估资料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并结合急救专业技能、患者需求和愿望及临床经验将相应护理方案制定出来,使护理活动有据可依、有证可循。护理方案实施后需评估其应用效果,对抢救预案及护理方案予以修改调整。

1.2.2 护理实施

①争分夺秒实施抢救:急诊创伤的特点在于病情危急与急需抢救,需争分夺秒,对伤情予以细致评估,将扶伤与救命的本质体现出来。将护理方案及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密切配合医师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处理对患者生命安全存在威胁的症状或伤情,了解患者病史对生命体征、瞳孔、神志及脸色等变化予以观察,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合理摆放体位,将气道开放,给予吸氧处理,将静脉通道构建出来并输液输血,协助开展各项检查以诊断;认真做好心电监护,对患者病情予以观察,同时做好术前准备,避免多器官功能不全及休克,严格保暖,强化监测心脑肺肾等功能,此为关键措施,可有效降低死亡率。而后止血、清创、包扎、清创缝合患者伤口,将抢救记录严格记录下来并规范书写护理记录。②心理护理:创伤为机体主要应激源,一旦发生会使得患者出现严重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如痛苦不安、焦虑抑郁等,因此护士一定要动态观察患者心理反应,多关怀与体贴患者,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并适当抚触患者,以放松其神经应激诱发的紧张情绪。若患者意识清醒但少言寡语则要高度关注,先检查伤口并安置与有效处理,多应用积极语言行为,体现人文关怀,将患者负性情绪消除,并增强其抗病信心;同时防止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营造安静舒适环境,让患者多休息,以实现心理与创伤救援的双重目的。

1.3 观察指标

应用SAS、SDS(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后心理应激状态,SAS量表分界值为50分,SDS量表则以53分为界,评分越高代表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SAS SDS对照组(n=36) 51.8±6.4 58.9±7.5观察组(n=36) 46.5±5.1 51.0±5.8 t 3.627 4.731 P<0.05

3 讨 论

急诊创伤患者不了解疾病创伤程度故而心理负担严重,且其病情复杂,多个器官系统被累及,病情明显波动,处理方法相同可能会导致不同后果。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因恐惧感或疼痛感强烈故而易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再加之无法估计病程长短,创伤严重可能面临偏瘫或截肢等,故而患者抑郁、自卑情绪更加严重,影响救治效果,因此需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有效护理。

本院实施循证护理,该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不同,强调护理与操作要有科学研究证据支撑,查阅文献后将最佳科学证据找出,据此将循证护理操作流程制定出来。循证护理主要受医学思想启发与影响,再加之人们医疗需求逐渐增加,故而衍生出该护理模式,基于临床护理经验,应用客观证据,在此指导下有机结合护理实践与研究,可避免常规护理的主观性与盲目性,使患者享受到最佳护理服务。研究称21世纪护理学发展中循证护理为必然趋势,使得护理方法更加科学,理论支持最新,将护理质量有效提升,未来其发展趋势十分广阔[3]。本组结果表明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在急诊创伤患者中使用循证护理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1] 苗培英.循证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应激心理护理方面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5,(32):198.

[2] 冯艳会.循证护理在急诊创伤病人应激心理护理方面的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4):127-128.

[3] 胡丽春.创伤性休克的循证护理路径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医疗前沿,2012,7(6):74.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9.163.02

曹 静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循证病情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循证护理》稿约
心理感受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