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疗法干预在CCU护士职业倦怠中的应用探析

2017-11-03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探析疗法

刘 思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1)

情绪疗法干预在CCU护士职业倦怠中的应用探析

刘 思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1)

目的探析情绪疗法干预在CCU护士职业倦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6月选取我院16名CCU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情绪疗法干预,通过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两组护士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职业倦怠评分为(145.66±4.93)分,低于对照组的(180.45±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CCU护士采取情绪疗法干预后,护士的职业倦怠有了明显改善,心理状况有明显好转,干预效果理想,缓解了护士的职业倦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情绪疗法干预;职业倦怠;护士

由于在医院中,护士每天都是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压力巨大,使得身心过度疲劳,出现了精力衰竭的现象[1]。而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很容易导致护士产生职业倦怠,对于护士工作有一定影响。而CCU护士需要照顾的患者均为患有冠心病等症状的心脏疾病患者,因此工作时高度紧张,更加容易产生巨大的工作压力,对护士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影响,极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CCU护士进行工作。因此,为了缓解护士的职业倦怠,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情绪疗法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并且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我院于2016年6月选取我院16名CCU护士为研究对象,探讨情绪疗法在CCU护士职业倦怠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6月选取我院16名CCU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名。对照组年龄20~31岁,平均年龄(25.5±5.5)岁,护龄3~7年;观察组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4.5±3.5)岁,护龄2~9年。两组护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主要是通过积极关注、及时倾听、谈心交流的方式,从中找出护士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而给予解决方式,帮助护士缓解职业倦怠,拥有更好地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观察组给予情绪疗法干预,具体为:(1)为了了解护士的职业倦怠为何种程度,同时找出护士受情绪干扰而影响本职工作的原因,研究人员必须加强和护士的情感交流,通过友好谈话的方式帮助护士进行情绪疗法,从而找出问题的原因,并进行分析。(2)通过相应的诊断治疗,能够让护士了解使得自身情绪失控的原因是由于自身内在的负面情绪造成的,从而改变护士的认知,知道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之间的关系,从而相应的减轻部分症状,缓解情绪。(3)为了帮助护士消除内心对于外界事物的恐惧和害怕,研究人员可以让护士进行合理的情绪想象,做一些放松训练。通过这些方式,帮助护士建立合理的信念,进一步给予干预治疗。通过使用这些方法,让护士了解到自身的问题,从而给予解决方式,帮助护士缓解职业倦怠,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1.3 评价标准

通过职业倦怠量表对护士进行评分,其中主要包含:(1)为了能够对护士的个人信息有足够的了解,可以让护士进行18个问题的解答;(2)让护士进行16个压力源、12个职业倦怠、12个人格特征、9个应对方式及16个生理心理症状共5个方面及65个问题的解答,从而帮助护士进行治疗,缓解职业倦怠。评分范围在65~260分,如超过173分说明护士有职业倦怠,评分越高表示护士职业倦怠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干预后,观察组职业倦怠评分为(145.66±4.93)分,低于对照组的(180.45±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职业倦怠评分(±s,分)

表1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职业倦怠评分(±s,分)

职业倦怠项目评分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8 191.56±4.64 180.45±5.21观察组 8 193.52±8.41 145.66±4.93 P>0.05 <0.05

3 讨 论

CCU护士作为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护士,工作量较大,因此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极易产生职业倦怠[2-3]。为了缓解护士的职业倦怠,必须对护士进行相关的情绪干预工作。

本次研究显示,通过情绪疗法干预后,观察组职业倦怠评分为(145.66±4.93)分,低于对照组的(180.45±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表明,通过情绪疗法干预可缓解护士职业倦怠,进一步帮助护士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干预,对消除护士负面情绪更有保障[3],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运用推广。

[1] 任 莉,张 璐,白丽芳,等.护士职业倦怠的分析与对策[J].医学信息,2014,10(1):42.

[2] 吴惠娟,沈鉴清,章秋萍.护士职业倦怠状况与压力源的关系分析[J].护理学报,2007,10(8):83-85.

[3] 骆 宏,张 菡,顾利慧.单次聚焦解决模式自我干预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5(1):7-9.

R47

B

ISSN.2096-2479.2017.39.140.01

本文编辑:张 钰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探析疗法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VR阅读探析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HTTPS探析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