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一体化联合微信平台在STE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2017-11-03董丽丽刘学智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医护心肌梗死我院

董丽丽,刘学智

(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西 临汾 041000)

医护一体化联合微信平台在STE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董丽丽,刘学智

(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西 临汾 041000)

目的医护一体化联合微信平台在STEMI患者院前转运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院前接诊的STEMI患者72例,按照收治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并联用微信平台实时与心内科医生交流会诊意见。比较两组FMC to B时间、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FMC to B时间、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转运途中患者采取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并借助微信平台,能提高FMC to B时间、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有利于对STEMI患者及时进行治疗,优化治疗和护理的过程。

医护一体化;微信平台;STEMI患者;溶栓治疗

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形成比较固定的诊疗小组,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服务[1]。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利于促进医护患之间的沟通协作,从而提高院前急救的综合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了患者对医生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在医护一体化工作实施中,需要医生和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相互沟通需要特别关注的治疗或护理内容。近年来,这种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医护服务的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急,且病情发展快,因而对救治时间的要求很高,所以在接诊的每一个环节上,时间截点的控制方面已然成为院外急诊救护的一项标准。伴随着我院申请胸痛中心项目的开展,以及院前急救系统的开通,如何做到让患者在急救车上得到及时、规范化、流程化的救护,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借助微信平台建立胸痛中心救治群,通过网络平台实时给心内科医生传输心电图,交流诊治意见,节省诊治病情的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专业的救治提供有效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5月我院院前接诊的STEMI患者72例,入院后均进行PCI。

选择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后的STEMI患者36例为观察组,选择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前的STEMI患者36例为对照组。

1.2 医护一体化模式工作方法

对照组实施医护各负其责的工作模式,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联合微信平台网络会诊。

在救护车接诊STEM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途中,医护一体化联合微信平台工作内容包括:(1)护士:10 min内采集十八导联心电图;医生:及时将心电图借助微信平台传输给心内科医生进行网络会诊;沟通病情及诊治意见。(2)医生:下达采集血液标本项目;护士:采集静脉血。(3)医生:下达用药医嘱;护士:建立静脉通道并遵医嘱用药,同时观察用药反应。(4)护士:采用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与医生沟通患者的心电情况;医生:根据观察病情变化适时调整药物。(5)护士:除颤仪等各种急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6)医生护士共同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例如让患者制动,请患者放松心情等心理护理。

为达到及时转运、及时救助、避免浪费的目的,我院借助微信建立胸痛中心救治群,此群由我院和周边各个县区及乡镇卫生院的急诊科和心内科的医生及护士工作人员组成。为我院协助下级医院会诊或需要我院出车接诊提供通讯保障。

在救护车接诊的过程中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由1名医生和1名护士组成救治小组,分工明确、紧密配合、有条不紊、相互沟通进行医疗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全程化整体的医疗服务。可缩短STEMI患者救治时间,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STEMI患者FMC to B时间、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FMC to B时间

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后FMC to B时间明显高于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FMC to B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FMC to B时间比较(±s,min)

组别 n FMC to B时间观察组 36 70.86±16.04对照组 36 92.38±16.58 t 5.604 P<0.001

2.2 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两组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胸痛是急诊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占急诊就诊的5%~30%,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这些疾病均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救治时间短的特点,故对胸痛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越短,愈后越好,缺血时间延误30 min,患者死亡风险将增加7.5%[2]。为了提高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率,我院由院长成立胸痛中心,并对科室进行整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流程进行规范;确定院前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工作流程,使院前急救与导管室之间能够做到“无缝连接”,缩短院外急救患者FMC to B时间(FMC to B时间<120 min被认为是评价急诊PCI治疗愈后的关键指标[3]之一)。

然而在接诊途中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是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重要体现。实施医护一体化联合微信平台,做好医护协调和相互配合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院前急救的工作效率。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格局[4],即强调医生、护士明确分工,又强调全方位密切合作,最终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5-6]。利用微信群上传患者的心电图信息进行网上会诊,及时确诊并确定治疗方案,有效缩短救护时间,迅速明确患者转运的目的地,减少救治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利于及时绕行急诊科和CCU,大大缩短了FMC to B的时间,及时高效的医护服务不但为患者的救治争得了宝贵的时间而且在救治过程中更加人性化,可提高患者的就医感受。

[1] 李继平,李 李.医护一体化优质服务模式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5-7.

[2] 霍 勇.积极推动胸痛中心认证,提高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水平[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27:503-506.

[3] Menees Ds, peterson ED, Wang Y, et al. Door-to-balloon time and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CI. N Engl J Med,2013,369(10):901-909.

[4] 蒋 艳,曹 华,彭晓华,等.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05-407.

[5] 孙永建,尤振兵,何 吉,等.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6):4378-4381.

[6] 钱 敏,鞠 佳,何 芳,等.医护一体化综合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4):4133-4136.

R472.2

B

ISSN.2096-2479.2017.39.125.02

本文编辑:张 钰

猜你喜欢

医护心肌梗死我院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