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循环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017-11-03秀,张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

刘 秀,张 琴*

(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扬州 225001)

体外循环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刘 秀,张 琴*

(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扬州 22500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术后采取并发症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常规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体外循环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针对并发症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相当重要,是保障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体外循环;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发症;护理

心脏瓣膜病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三大心脏病之一,不仅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同时预后效果也并不是非常理想,重症瓣膜病的根本治疗手段是更换瓣膜[1]。近些年,伴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手术实施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体外循环再灌注损伤仍然是临床难点手术,很容易在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肺功能不全、低心排、心包填塞等并发症[2-3]。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本文以我院患者为例,探讨术后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3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各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协会认可。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实行心脏彩超检查,均被确定为可接受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

实验组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术后采取并发症护理干预:(1)维持血液动力学与循环稳定性。术后采用有创监护仪对患者的心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必要情况下可以采用心脏起搏器或预防使用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处理。尽可能保持患者尿量在1 ml/(kg•h)以上,术后早期因为转机影响,短时间内尿量有可能达到1000 ml/h,此时需要及时补充电解质,稳定血管内外液的平衡性;(2)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对于存在严重低心排的重症瓣膜置换患者而言,在手术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很容易引发并发症,所以术后早期需要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并发症预防,例如硝酸甘油可以有效的减轻心脏的负荷,并提升冠脉的血流量,改善冠状动脉痉挛以及预防心肌梗死。在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过程中,还需要实行单独的中心静脉通道,不能采用其他静脉药物与测量中心静脉压的通道,以免影响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影响循环稳定性;(3)呼吸系统的维护。呼吸机的辅助护理,按照患者的体重、肺顺应性及年龄等指标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对心脏体积较大的患者,可采取大潮气量,术后可以采用PEEP8cmH2O。对于循环不稳定的患者,即使是神志、呼吸功能良好,也可以适当的延长气管插管时间,减少自主呼吸肌做功,从而减少耗氧量,确保供氧充足;(4)预防呼吸肌萎缩与肺不张。对于持续使用呼吸机超过72 h的患者,因为呼吸肌往往处于休息状态,所以很容易发生萎缩与依赖的症状。对于这一类患者,可以将呼吸机调至同步间歇的指令,在带管时间超过24 h时,可以2 h为间隙采用人工膜肺、呼吸机加用叹气式进行过度,减少肺不张现象的发生;(5)营养支持。术后带机超过2天的患者可采用鼻饲流质食物,并在拔管6 h后鼓励患者进食,对重症患者可采用静脉高营养输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4],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 0.00%)显著低于常规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重症瓣膜置换是临床中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变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因为术后并发生发生率相当高,病死率也较高,所以对临床护理服务有较高的依赖性[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常规组(68.00%)。因此充分证明应用严密的病情观察、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性、确保心肌充足供氧、改善肺部顺应性、提高营养支撑是体外循环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护理的关键,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还可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综上所述,体外循环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相当重要,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障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1] 董 扬,阎洪亮,张智长,等.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保留骨骺的定制肿瘤型假体重建术[J].中华骨科杂志,2015,35(2):121-126.

[2] 吴丽娜,姜桂春,胡 洋.35例膝周骨肉瘤患者行定制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7):3983-3985.

[3] 李 栋,马焕芝,张 伟,等.肿瘤型铰链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13(8):936-940.

[4] 江 正,尹宗生,胡 勇,等.旋转铰链式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后肢体功能和生存率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23(4):523-528.

[5] 才 智,马 峰,郭成安.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5,23(4):574-576.

R473

B

ISSN.2096-2479.2017.39.42.02

张 琴

本文编辑:张 钰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高压氧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