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降温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发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2017-11-03徐慧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9期
关键词:降温饱和度神经外科

陈 磊,闫 甲,徐慧娟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云南 昆明 650011)

・外科护理・

物理降温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发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陈 磊,闫 甲,徐慧娟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云南 昆明 650011)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给予发热患者物理降温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呼吸频率、动脉氧饱和度)的影响。设计重复测量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神经外科疾病颅脑手术术后高热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对照组为发热38℃以上的患者,观察组给予全身物理降温护理。观察入院时、发热(最高体温)时和物理降温2 h后患者体温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发热期间体温升高后,若采取有效的物理降温可使心率(P=0.001)和呼吸频率(P=0.002)显著降低,动脉氧饱和度(P=0.001)显著升高;每体温降低0.5℃,心率下降7.46次/min,平均动脉压下降4.43 mmHg,呼吸频率下降5.61次/min,动脉氧饱和度升高2.64%。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发热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降温处理后生命征有影响。因此,突出强调重症监护病房物理降温护理对发热患者生理影响的重要性,因为发热有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对护士而言,增加对发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的认识,可显著提高对患者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物理降温;发热;血流动力学;影响

颅脑手术术后患者会出现中枢性高热、反复高热不退或躁动的高热,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效果不好有可能加重脑水肿及对神经元的破坏,从而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1]。物理低温疗法是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外伤高热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传统的全身低温法和改良的局部低温法,均具有一定效果[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高热患者90例。纳入标准:①同意参加本次实验;②开颅手术术后1周内;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3~8分,肛测体温均在38℃以上。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或感染;②呼吸机辅助呼吸合并肺部感染;③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发热;观察组:采用物理降温后2 h。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抗感染、维持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给予营养支持,同时保持呼吸畅通,心电监护等。

对照组为体温开始升高至38℃以上。观察组采用低温护理法给予降温,即将冰袋放置于高热患者的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部位的大动脉搏动处降温,皮肤与冰袋之间隔1~2层干毛巾,每1~2 h协助患者翻身1次,并调整冰袋位置。

1.3 评价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体温及意识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体温及意识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体温及意识变化情况比较(±s)

项目 降温前 降温后0.5 h 降温后1 h 降温后2 h体温(℃) 38.7±0.45 38.6±0.28 38.4±0.36 38.1±0.41清醒患者(%) 47±2.23 47±3.49 49±3.13 51±5.22

2.2 患者生命征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患者生命征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患者生命征改善情况比较(±s)

注:P心率=0.001;P平均动脉压=0.063;P呼吸频率=0.002;P动脉血氧饱和度=0.001

时间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 呼吸频率(次/min) 动脉血氧饱和度(%)降温前 103±3.23 153±21.32 36±8.72 86±12.72降温后0.5 h 99±2.54 152±20.26 34±8.01 86±13.69.降温后1 h 96±2.72 152±18.63 33±7.38 86±11.38降温后2 h 95±2.67 148±19.31 30±5.03 88±10.03

3 讨 论

既往文献表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体温状况与颅内压密切相关,即体温升高则颅内压随之升高,会加快脑水肿形成[3-4]。颅脑手术术后外伤患者一旦伴随高热,其治疗及预后相对较差,若体温长时间得不到控制,则脑代谢量显著增加,加重脑缺氧程度,病死率亦显著升高。故控制体温对术后发热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十分重要。全身物理降温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方便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同时应注意神智昏迷患者冰袋移位造成局部皮肤冻伤。亚低温治疗仪能有效降低高热患者体温,但是由于成本高,一般科室只能配备一台亚低温治疗仪[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命征平稳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后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命征指标改善明显,心率下降,血压显著降低,血氧饱和度升高。表明低温护理不仅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热情况,且对维持患者病情平稳也有重要意义,与方文华和刘洪涛等[6]研究结果较为一致。物理降温护理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同时可以满足较多患者的需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

综上所述,物理降温护理可降低颅脑术后高热患者的体温,更好的维持生命指数的平稳,对提高护理质量有明显的帮助。

[1] 叶宏伟,郑 峰,吴晓东,等.重型颅脑外伤感染患者替考拉宁经验性治疗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41-342.

[2] 朱为民,俞俊杰,顾庆丰,等.选择性脑降温防治重型颅脑外伤30例术中脑膨出的发生[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5):351-352,355.

[3] 刘裕浩,李维平,宋同均,等.脑组织氧分压与颅内压变化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的意义[J].河北医药,2016,38(8):1155-1157.

[4] 姚维娜,安洪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两种不同降温疗法的比较及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9):110-111.

[5] 聂勤哲.关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7):138-139.

[6] 刘洪涛,马振芳,李国臣,等.重型颅脑外伤局灶低温与全身低温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127-128.

R472

B

ISSN.2096-2479.2017.39.39.02

本文编辑:张 钰

猜你喜欢

降温饱和度神经外科
糖臬之吻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动物降温有妙招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页岩气开发降温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