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江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研究

2017-11-02张洪波杨琦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丽江市丽江消费

文/张洪波 杨琦,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丽江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研究

文/张洪波 杨琦,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文化消费是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和前提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总是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因而文化消费水平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反映出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丽江市经济发展对文化消费产业的需求,丽江产业结构发展对文化消费产业需求,丽江市旅游发展对文化产业需求三个方面体系了丽江是文化消费发展的必要性。文化消费总量较低、层次较低是当前文化消费产业建设的主要问题。丽江市通过文化产品建设、市民文化消费建设、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消费产业建设、区域建设,来多方面加强文化消费产业的发展。

丽江市;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必要性;问题;建设

1 研究综述

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文化消费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水平的提高,也刺激我国文化消费迅猛发展,我国的文化市场也开始逐步成长并繁荣起来。有研究显示,当人均GDP1000美元、恩格尔系数44%时,城乡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的18%,总量应该是10900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修正数据,2001年我国就已达到人均GDP1000美元,但2004年的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只有3740.5亿元;当人均GDP达到 1600美元,恩格尔系数为 33%,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20%,消费总量应为20100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而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却只有4186亿元。所以,(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称,中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总量过低,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不足1/4。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国内对于文化消费的研究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我国最早的关于文化消费的研究,见于80年代中期。如陶冶等(1985)在《上海城市家庭文化消费现状及分析》一文中,比较详细的分析了当时上海家庭的消费构成,指出文化消费取决于家庭收入和生活费用的开支。任红葆(1986)《文化消费简论》中,对文化消费的渊源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分析。早期的这些研究,是我国文化消费研究的开端,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人民收入增加,开始有了一些文化消费,早期的这些学者从概念、构成、影响因素等对文化消费做了一定的研究,形成了早期研究的成果,但早期的研究由于时代背景约束,研究没有深入。进入90年代,我国的文化消费开始大量增加,也促进了学者对文化消费的关注。如施涛(1 994)《文化消费的特点和规律探析》中,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文消费的特点和规律,从文化消费的范畴、概念、特点对文化消费有了一个全面分析。研究也从综合研究开始细化,如鲁礼华(1995)的《论精神文化消费的特点、功能及引导》,从精神文化消费的角度,全面剖析精神文化消费。张启亮(1999)《文化产业是21世纪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的地位。90年代,每年都有几十篇文化消费的研究学术论文,从多个角度,大量论证了文化消费,取得大量研究成果。但是,理论程度还不足,深入程度还不足。进入 21世纪,我国文化消费开始爆发,相互研究成果也进入了一个爆发的阶段。如王亚南(2011)《全国乡村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测评──“十五”以来各地景气指数排行》一文,研制推出"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景气指数"评价体系,对各地文化建设和文化生产的发展成效进行可加验证的量化评价,具体检验文化消费民生需求增进的实际效应,已经用数据比较深入的开始进行乡村文化消费的研究。韩海燕(2012)《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运用1993~2010年城镇居民的相关数据在eviews 6.0做了具体的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性,但也发现在经济转型期,文化消费在供需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从而影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吕寒(2013)《城镇居民分项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基于2002-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2002-2 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心理账户的视角,考察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分项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发现工资性收入对文化消费具有显著为正的"乘数效应";财产性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显著为正;经营净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转移性收入对文化消费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可以看到,当前我国文化消费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比较深入的阶段,不仅成果丰富,而且多角度,多数据分析。

2 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2.1 应用价值

通过对丽江,全国典型的旅游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做比较全面的研究,将为丽江文化消费的发展提供发展策略,并为我国旅游城市的文化消费发展提供借鉴。丽江现在已经出现了一批比较典型的旅游文化企业,丽水金沙、印象丽江、纳西古乐等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通过对旅游文化企业、游客、居民的比较全面的调研,希望能掌握旅游文化消费的模式和规律,为全国旅游文化消费提供借鉴。

2.2 理论价值

现在文化消费已经有了大量研究,但是实证研究,特别是比较全面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旅游文化消费的实证研究数量更少,通过本项目研究,将为文化消费的研究提供比较全面的旅游文化消费的实证研究。

3 丽江市文化消费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3.1 丽江市经济发展对文化消费产业的需求

表1显示了自1995年以来丽江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基本情况:1)丽江市经济发展水平起点较低,1995年,丽江市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8.39亿元,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市,在云南省内排名也比较靠后;2)从2001年开始,丽江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特别是2003到2013的这11年,是丽江经济发展的黄金11年,每年的发展速度都突破了双位数,使丽江经济快速崛起;3)2 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直接影响到丽江经济发展,2008年到2013年丽江的经济发展仍然非常有动力;4)2014年丽江经济发展遇到了特别的困难,全年经济发展速度降到了 4.6%,丽江经济发展遭遇了新常态,原来黄金11年的发展势头被扼制,丽江经济发展遇到了新常态时期的困境。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式下,丽江需要找到新的突破点,而文化消费契合了丽江本身的优势和未来社会发展需求,丽江建设文化消费城市,将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3.2 丽江产业结构发展对文化消费产业需求

表2 丽江市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分析

表2反映了丽江的产业结构,可以明显的看到,丽江三大产业有了极大的发展,第一产业从 1995年的 7.69亿元发展到了 2014年的44.21亿元,第二产业从1995年的4.89亿元发展到了2014年的112.74,工业从1995年的4.22亿元发展到了2014年的69.49亿元,第三产业从1995年的5.81亿元发展到了2014年的104.89亿元。但是,由于基础薄弱,丽江三大产业与省内发达地区、与省外发达地区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从 2014年三大产业比值来看,比值为16.88∶43.06∶40.06,产业结构比逐步在进步。2014年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35和1.8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2.23个百分点。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生态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玛咖、螺旋藻、中药材、经济林果等特色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受煤炭产业停产整顿政策性因素和水电产业因市场、输送通道制约产能未能充分释放影响,工业化率有所下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54%,比上年下降2.8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比重略有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 140.2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占GDP的比重为53.6%,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要特别警惕的是,2014年丽江的第一、第三产业还在较快发展,但是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变慢,这也是丽江经济速度发展变慢的关键问题。丽江本身由于远离我国经济中心区,工业并没有发展优势。而从表2可以看到,丽江第三产业已经有了突破发展。加强文化消费城市建设,将强化现在已经形成的第三产业的优势,支撑丽江经济的发展,成为新的丽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

3.3 丽江市旅游发展对文化产业需求

表3 丽江市旅游业发展历程

从表2可以看到,作为丽江的支柱产业,自2001年以来,丽江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平均发展速度超过了20%,自2011年以来,更是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确保了丽江的经济支柱。即使在丽江经济步入困境的2014年,旅游产业也保持了迅猛发展。2014全年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到2663.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0 9%,实现旅游总收入378.79亿元,比上年增长35.94%。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556.12万人次,增长29.1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53.84亿元,增长37.94%。接待海外游客107.7万人次,增长8.05%;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06亿美元,增长13.4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要在经济新常态中发展丽江经济,首先要保持丽江旅游产业的发展势头,优先促进丽江旅游行业的发展。但是 2017年,云南旅游业发展变革,要把过去低价游、购物游的模式淘汰,形成新的高质量旅游的模式。这对传统的旅游业产生了重大影响,靠回扣的购物店没有了生存空间,如何进行改革创新是旅游企业的新的挑战。而丽江市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的建设,为发展提供了方向。未来的旅游业,应该融入更多文化元素,挖掘丽江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结合当前电子商务时代的技术和文化,把旅游业与文化更好的融合,带给游客更高层次的文化之旅,提升整个旅游产业的质量。

4 文化消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文化消费总量较低

有研究显示,当人均GDP1000美元、恩格尔系数44%时,城乡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的18%,总量应该是10900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修正数据,2001年我国就已达到人均GDP1000美元,但2 004年的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只有3740.5亿元;当人均GDP达到160 0美元,恩格尔系数为33%,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20%,消费总量应为20100亿元。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76709亿元,同比增长6.90%;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8%,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1%;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6.10%。可以看到,我国虽然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但是恩格尔系数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高,总体文化消费总量还比较低。

4.2 文化消费结构层次较低

从文化产业布局看,全国消费格局不平衡。从消费支出结构看,城市居民的学杂费、保育费支出占绝大比重,比例为82.88% ,农村的比例为77.48%,文化消费支出较低。从文化消费支出结构看,城市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为16.03% ,文娱消费中耐用机电消费品的比例为61.73% ,而农村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仅为3.72%,其余的都用来消费耐用机电消费品,从文化消费热点看,非教育性知识文化消费较少,热衷于休闲消遣性、娱乐性、低俗、炫耀摆阔、封建迷信、黄色、暴力、盗版等消费。

5 丽江市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模式

2016年6月,丽江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也是云南省唯一的试点城市。丽江市为此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工作机制,探索出了“以民族特色文化为引领、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试点模式,确定了33家文化消费试点重点企业、320家一般试点企业。

5.1 文化产品建设

丽江已开发出一批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服饰、披肩、东巴木雕、东巴纸、蜡染、银器、烙画、土布包、“丽永瓷”、白族刺绣和石木雕等产品,探索推广了融“游购娱教”于一体的文化消费模式。丽江宋城旅游区和丽江玉缘旅游文化公司的VR体验项目清明上河图、纳西文化体验中心等建成投产。在不断优化升级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传统景点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户外乐园、民族文化体验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休闲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旅游的形式和内容,拓展了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

5.2 市民文化消费建设

丽江市财政投入100万元,设立民族文化惠民礼包,通过发放文化惠民卡、优惠券等方式,鼓励市民观看电影、演出、展览并参加文化讲座,培育了市民的文化消费观念。全市 33家文化消费重点企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惠民活动,宋城旅游区、玉水寨等景区,节日期间实行减免或优惠门票活动,激发了市民的潜在消费需求。

5.3 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丽江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总投资20亿元的丽江创意文化产业园项目,加快了丽江大剧院、市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美术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同时,开发文化消费试点APP平台,健全丽江“智慧旅游”平台功能。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帮助文化企业和商户挖掘旅游热点和消费偏好,推动旅游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丽江市电影公司年观影人数达100万余人次。通过开展文化消费试点,丽江市培育了文化消费新动力,提升了文化消费品质,更好地满足了广大游客和本地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消费新需求。

5.4 文化消费产业发展

当前,文化消费方式正从排浪式逐步走向多样性和个性化。丽江文化产业也正从供给侧发力,提供更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和创新创意的“产品,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释放市场活力。强劲的文化消费拉动了丽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丽江在巩固原有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旅游品质截至2015年底,我市共有文化经营户45 60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2015年,《印象丽江》共演出896场,实现门票销售收入2.19亿元,实现净利润9000万元;《丽江千古情》共演出945场,接待观众496万人次。全市文化消费持续增长,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支撑。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16.8亿元,同比增长10.5%,占GDP的5.8%,居全省首位。

5.5 文化消费试点区域建设

主要试点区域:丽江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即古城区城区7个街道办事处、七河镇、玉龙县城以及城区周边的黄山镇、白沙镇、拉市镇。古城区、玉龙县为试点县(区),在做好主要试点区域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同时逐步拓展到城乡;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县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丽江市将以 “建设世界文化名市、打造丽江文化硅谷”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深入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为基础,紧紧围绕全市“十三五”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结合丽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文化消费试点工作。以“文化 ”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文化内涵和品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民族演艺产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业、休闲娱乐业、文化创意业、打造节庆会展业、推进影视服务业,培育多元文化业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拓展文化消费空间,提升文化消费品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增强文化消费持续发展动力。丽江市将力争通过2年的试点工作,全市文化消费总量、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和消费满意度均实现明显提升,文化消费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文化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以上。丽江市将力争到 2018年底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 6%以上,助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8%以上。

6 文化消费丽江模式建设经验

丽江市经济发展对文化消费产业的需求,丽江产业结构发展对文化消费产业需求,丽江市旅游发展对文化产业需求三个方面体系了丽江是文化消费发展的必要性。丽江市通过文化产品建设、市民文化消费建设、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消费产业建设、区域建设,五个方面加强文化消费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文化消费的建设有利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在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升,百姓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背景下,文化产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影响民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目的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消费建设也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加强文化建设,能够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人提供精神的寄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中国文化消费研究评述[J]. 胡忠良,齐培潇.贵州社会科学.2014(10)

[2]城镇文化消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陈雷,张莹.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01)

[3]国外文化消费研究述评[J]. 资树荣.消费经济.2013(01)

[4]文化消费: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J].严小平.消费经济.2013(02)

[5]我国文化消费的形成与特征浅析[J].郭晓菁,邝筱倩.企业经济.2012(02)

[6]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问题实证研究[J].韩海燕.中国流通经济.2012(06)

[7]如何引导文化消费[J].关连珠.求是.2011(09)

[8]关于发展文化消费的几个问题[J].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文化消费研究课题组,关连珠.社会科学战线. 2011(06)

[9]论我国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J].房宏婷.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05)

[10]文化消费研究述评[J].欧翠珍.经济学家.2010(03)

2017丽江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jsk201713】

猜你喜欢

丽江市丽江消费
丽江三朵节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丽江的荒
丽江市大、中学生群众体育调查研究
40年消费流变
丽江市林木种苗发展现状及对策
云南·丽江
新消费ABC
谁说丽江是艳遇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