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以协同机制构建为例

2017-11-01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官民实力日本

程 永 明

(天津社会科学院 日本研究所,天津 300191)

日本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以协同机制构建为例

程 永 明

(天津社会科学院 日本研究所,天津 300191)

日本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过程中,既有政府在战略规划、法律规章等政策层面的积极支持,又有政府各部门间的职责分担与彼此协调,同时也通过组建官民基金、官民协同推进机构等形式积极发挥“官民一体”的协同优势,从而构建起日本文化软实力提升过程中的协同机制。

日本;文化软实力;官民一体

自从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后,软实力研究一直是学界长热不衰的话题。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软实力主要包括三种力量:一是对他国产生的文化吸引力;二是本国的政治价值观;三是具有合法性和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可见,文化吸引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将其称为文化软实力,即国家主体通过对特定文化资源的占有、转化和传播,用以吸引他国等客体来获得其价值认同的一种能力提升。

作为一种能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至少包含如下要素:其一是占有文化资源及其要素;其二是对文化资源的选择、转化以及有效整合,使其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其三是通过有效的方式、途径予以传播,以获取认同。简而言之,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就是要解决“有什么”“提升什么”“如何提升”这三个问题。“有什么”指特定文化资源的占有程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先天性特点;其关键在于“提升什么”和“如何提升”,前者关乎文化软实力的选择和定位,而后者则关系到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实际效果。

日本在有关文化艺术振兴的政策中提到,在国民对文化艺术振兴的意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强调“包括个人、NPO、NGO在内的民间团体、企业、地方公共团体等国家的各个主体明确各自职责,强化相互间的协同,举全社会之力实现文化艺术振兴”[1]。诸如此类强调“官民一体”的表述在日本的各类政策文件中还有很多,日本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构建起一套由政府、各地方自治体、公共文化团体、企业、国民各个阶层共同推动的、多元的官民协同体系,助推了日本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传播。

一、政府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

在文化领域,政府的职责与功能发挥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第一,在宏观层面提出各种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构想和战略规划,确定国家对于文化发展的基本定位和阶段性目标。例如,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大国的确立以及基本经济目标的完成,日本认为应该从重视经济的时代转向重视文化的时代。如1979年1月刚刚就任首相的大平正芳指出,日本已经从“经济中心的时代过渡到了重视文化的时代”[2],并适时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口号。竹下登内阁时期于1988年5月提出了“国际合作构想”三大原则:为世界和平而加强合作、扩大政府开发援助、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强调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996年7月日本政府公布实施的“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其内容也基本继承了上述两个构想。

进入21世纪后,日本政府更进一步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振日本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日本政府于2001年提出的“知识产权立国”战略中,明确提出10年内将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并提出了“知识产权改革”的口号,为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05年,日本进一步提出了“日本21世纪理想”的构想,将“开放的文化创造国家”*所谓“开放的文化创造国家”就是使日本成为富有魅力与存在感的国家,成为产生具有文化创造活力的商品和生活方式(动画、饮食、流行文化、传统工艺等)的“文化列岛”。作为日本未来的理想之一。安倍晋三内阁时期,经2006年11月提出的“亚洲前景战略”构想、2006年9月提出的“美丽的国家——日本”理念后,最终于2007年5月发表了“日本文化产业战略”,成为日本文化产业的纲领性文件[3]。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诸多政策都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化产业战略”的基本思路和设想。

在上述基本思路下,2009年鸠山内阁通过的《新成长战略——实现辉煌的日本》中首次使用了“酷日本”一词,并逐步将“酷日本”的海外推广作为振兴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将其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至此,经过多届内阁提出的有关发展文化的种种构想后,系统性的文化发展战略得以最终形成。

第二,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有力促进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文化软实力资源要素的传承、整合与传播提供了制度保障(见文末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日本关于文化领域的法律和政策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法律和政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例如,具体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文化财保护、文化艺术振兴、文化产业等,甚至有专门针对文字·活字文化和关于古典的国家层面的正式法律,这在世界各国中并不多见,例证了日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二是上述法律和政策解决了相关问题的基本概念、范畴以及社会各界的职责分担。以《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为例,不仅明确了文化艺术振兴的基本理念、基本对策,而且也明确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各地方政府、相关教育研究机构甚至国民的职责[4];三是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实施方针和推进落实措施。在2001年12月7日颁布的《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基础上,日本又以内阁决议的形式分别于2002年12月10日、2007年2月9日、2011年2月8日和2015年5月22日四次修订《有关文化艺术振兴的基本方针》,进一步规定了政策实施部门、具体措施、应达到的目标和指标,以及重点发展的领域等,对《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的内容进行了细化,为法律的进一步实施和推进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同时,为了更好地应对2020年在东京召开的奥运会,文部科学省还于2014年3月制定了《文化艺术立国中期规划》,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指标(见文末表2)。

中长期的战略构想以及明确的法律规定、相对应的基本方针共同构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为日本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推进以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部门间的职责分担与协同推进

文化的资源要素涉及政府的多个职能部门,因此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协同推进。在文化领域,除文部科学省的文化厅外,还涉及外务省、总务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等。在统一的法律框架和文化政策基础上,各职能部门有着较为明确的职责分担,大都会根据部门定位和特点在职责范围内制定更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对策,多领域、多渠道地积极向海外推广、传播日本文化。

文化厅是日本负责文化艺术振兴与文化交流的主要部门,文化厅开展的相关活动主要有振兴艺术文化、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举办文化厅国际文化论坛、设立文化厅文化交流使者、开展国际交流年等活动振兴和向海外推介日本文化。此外,文化厅还通过一些重点项目来推广日本文化,如“日本文化艺术联盟”项目和“文化力”项目等。“日本文化艺术联盟”项目以网络为平台,用日文、英文两种语言向全世界展示日本的电影、动漫、漫画、美术、民俗、文学等15个文化艺术领域的成就和魅力,并提供日本所有的文化艺术团体、主要文化设施、文化领域的书籍和网站等信息。而“文化力”则是近年来日本文化厅旨在推广和宣传日本文化的一个项目,共由四个“地区文化力项目”(关西文化力、丸之内文化力、九州·冲绳文化力和霞关文化力*“关西文化力”所涉及的地区包括2府8县(京都府、大阪府、滋贺县、兵库县、奈良县、和歌山县、福井县、三重县、德岛县、鸟取县),共同构成“关西精神文化圈”;“丸之内文化力”所涉及的区域指东京都的大手町、丸之内、有乐町等街道;“九州·冲绳文化力”所涉及的区域包括九州、冲绳、山口三个县;而“霞关文化力”所涉及的区域主要指东京都千代田区霞关一带,是体现日本官厅文化的地区。)和四个“专题文化力项目”(修复现场的文化力、市民的文化力、发掘现场的文化力和大学的文化力)构成,重点推广和介绍日本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文化魅力。

外务省主要以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为平台,“从外交的观点出发,自觉日本的传统和价值,将日本的国家文化魅力提升为软实力”[5],工作重点包括国际社会关注的日本文化、日本文化的特色、国家的文化魅力、文化魅力向软实力的转化四个方面。为此,2004年8月外务省还重新整合职能设立了旨在强化文化外交的“广报文化交流部”。

经济产业省主要致力于推进“酷日本战略”和内容产业的发展,2010年6月8日,经济产业省制造产业局成立了一个专门帮助企业向海外推销日本的设计、动漫以及时装等流行文化产业的新部门——“酷日本室”,设置了“酷日本”战略担当大臣,并从2011年起每年度都实施名为“酷日本战略推进事业”的支援项目。此外,经产省还积极致力于日本内容产业的国际化、竞争力提升和人才培养等[6]。

总务省主要负责各地方的国际化推进、国际友好城市、多文化共生的推进,以及文化财消防等事业,此外,还对日本世界文化遗产的保存、管理等状况进行实态调查,根据其结果,就必要的改善措施有责任向相关省厅发出劝告书。

内阁府和首相官邸成立了“知识产权战略本部”,提出了“日本品牌战略”的概念,将“能够提升日本软实力的动漫、漫画、电影、影视音乐、游戏等内容产业以及饮食、时装、设计等与日本固有的品牌价值创造相关的产业定位为‘软实力产业’,全面推进上述产业的振兴和海外推广”[7]。而国土交通省则通过日本政府观光局、观光厅等机构推动日本的观光事业,推广日本的旅游文化特色。

此外,日本负责文化的各省厅间还建立有彼此间的协调机制,在文化厅、文部科学省、外务省、国际交流基金、国土交通省、国际观光振兴会和总务省等部门间设立有联席会议制度,共同举办国际文化论坛,协力推动参加在海外举办的国际艺术节等。又如关于自然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农林水产省的林野厅、水产厅将在与文化厅相协调的基础上进行。而在向海外传播“日本的魅力”时,经济产业省也与有关省厅相互协调、共同推进。

在日本政府的文化战略和政策指导下,日本的各地方自治体也制订了相应的地方性文化艺术振兴计划,推动地方文化的振兴和推广。如京都府的《通过京都府文化力推进京都活性化条例》(2005年10月)、北海道的《北海道文化振兴条例》(1994年3月)、北九州市的《北九州市文化振兴计划》(2016年4月)、东京都的《东京都文化振兴条例》(1983年)等,作为指导本地方推进文化艺术活动的基本法规。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都成立了文化振兴基金,以从资金层面支持当地的文化艺术活动,北海道还成立了公益财团法人北海道文化财团对基金进行运营管理。此外,东京都还在2008年4月成立的“东京文化传播项目”的基础上于2011年11月设置了“ARTS COUNCIL TOKYO”,构建了东京都的文化宣传机制,对东京都的文化艺术活动从艺术文化支援事业、艺术文化创造·传播事业、人才培养事业、国际网络事业、企划战略事业等五个方面予以支持。

三、搭建官民协同平台

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日本向来强调“官民协调”“官民一致”的共同推进理念。在这一理念主导下,日本构建了多渠道、多层面的官民协同机制。

第一,在相关政策的规划、酝酿阶段,通过政策研究会、调查会、恳谈会等方式,充分汲取民间智慧,为政策制定奠定基础,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例如,大平正芳内阁时期召集200多位有识之士创设了政策研究会“文化的时代研究小组”,并于1980年发表了《文化的时代》报告书,对日本的文化行政提出了“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向重视文化建设的转变,从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的转变,提高人民对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追求,振兴地方文化建设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等政策性建议。2003年,日本组建了由总理大臣挂帅的“知识财产战略本部”,下设“内容专业*所谓内容,是以电脑、游戏机以及其他家电产品为平台的相关知识产品的总称。日本广义上的内容产业既包括电影、电视节目、音乐、报纸杂志和书籍等纸质出版物、电脑游戏、数码艺术、表演艺术和体育项目等, 也包括以信息服务为主的电子商务、手机通信、远程教学和远程医疗等非娱乐产业。调查会”,探讨内容产业的发展方针。2010年11月,菅直人内阁组织成立了“酷日本官民有识者会议”,该组织分别于2011年5月和2012年6月提出了《新日本的创造》和《酷日本战略(中间报告)》两份提案,建议将强化“酷日本”的海外推广作为振兴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并提出一个“让海外消费者了解日本文化产品,形成日本热→构筑网络,通过商品销售和提供服务获取收益→培养海外日本粉丝,促进更多日本消费”的三环相扣计划[8]。此外,还有安倍内阁成立的“酷日本推进会议”等。

设置相关的恳谈会作为政策制定的咨询机构也是日本常常采取的方式。如竹下登内阁时期为推动日本的国际文化交流,专门设置了“国际文化交流恳谈会”探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具体做法。小渊惠三首相在2000年成立了“21世纪日本的构想”恳谈会(座长为时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的河合凖雄),该恳谈会指出日本未来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日本的潜质、才能及可能性。

小泉纯一郎曾在2004年12月设立了“推进文化外交恳谈会”,旨在通过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培育国际上的亲日感情,并于2005年7月向政府提交了题为《创造文化交流的和平国家日本》的报告书。而安倍内阁也于2015年发起了“‘日本之美’综合项目恳谈会”,成员有NPO法人组织、作家、演员、茶道家元等文化艺术界人士,共同就振兴、保护、传承日本的文化艺术,向国内外宣传日本文化艺术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价值观等进行探讨[9]。此外,主要负责文化领域的文化厅也就提升文化软实力搭建了恳谈会等多种官民协商平台(见文末表3)。

第二,成立政府和民间人士组成的各类审议会。各项法案在向内阁提出之前,日本会在各省厅内部及省厅之间进行审议,而在这一过程中各界有识之士都发挥了一定作用。审议会(deliberation councils或policy councils),这一官方常设机构由各省大臣设立,成员由各界专家组成,负责调查并讨论本省提出的政策和立法提案,是政府与民间人士协调政策的重要场所[10]。例如,文化厅的文化审议会委员来自大学、演艺界、研究机构、文化事业单位、独立行政法人机构、社会团体及地方政府等各个层面,共同就文化政策和相关立法进行协商、提案。

第三,设立官民基金。官民基金是近年来日本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核心是实现企业与政府的互动,以及经济利益与产业利益的互动,该模式对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和整合、创造新的产业将发挥一定作用。2013年11月日本专门设立官民基金——株式会社海外需求开拓支援机构(又称酷日本推进机构),作为日本文化的专业海外开拓机构,积极推广“酷日本战略”,提升日本文化的海外影响力。酷日本推进机构由政府通过财政投融资等方式出资300亿日元,23家民间企业和银行出资107亿日元共同设立,由酷日本推进机构通过事业项目的形式与民间企业等成立事业公司,共同开展事业项目。

酷日本推进机构的业务主要是向海外推销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商品和服务,涉及以内容产业、时装、日本料理、家居等为主的衣食住相关商品,以及观光、服务、先进技术、娱乐、地方产品、传统产品、教育等领域。其职能在于将上述具有“日本魅力”、深受外国人好评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提升其附加值,作为产业向海外推广。

酷日本推进机构的事业项目还注重国际合作,在海外项目中除酷日本推进机构以及日本企业外,还有海外企业的参与。如图2所示,在宁波的大型商业设施的开发项目中,酷日本推进机构与另外三家日本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宁波开发株式会社,而中国的杉杉集团与伊藤HPIAENT投资有限公司则共同设立宁波都市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并由中日两家合资公司共同组建宁波阪急商业有限公司来具体负责商业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其特点在于风险分担和优势资源互补。

第四,成立各种官民协同推进机构。如“关西文化力”项目启动后,该地区的2府8县即成立了“关西精神文化圈推进协议会”,该协议会由特殊顾问(文化厅长官)、13个经济团体(如关西经济联合会、关西经济同友会等)、41家企业(如大阪瓦斯、关西电力、新关西国际空港等)、34家媒体(如朝日新闻社大阪总社、京都新闻、神户新闻等)、5个国家机关(如经济产业省近畿经济产业局、国土交通省近畿运输局等)、14个地方公共团体(如福井县、京都府、神户市等)等107个团体作为会员,以“关西精神文化圈推进·协同支援室”为日常事务机构,彼此协调合作,共同通过组织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以推动文化圈的一体化推进和文化宣传[11]。

一国的文化资源要素,需要经过选择、整合、转化、传播等路径后,才能够提升为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既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也需要来自不同层面、不同部门的合力协同。日本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过程中,首先,政府对国际社会认同的业已存在的文化形态进行选择,对尚未受到重视而又能体现“日本魅力”的文化予以挖掘和自觉,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其发展。其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涉及政府不同的职能部门,各部门间的职责分担、明确分工与具体实施,是文化资源要素能否提升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环节。日本通过政府集中指导,各部门制定明确的职责分工,各自有序推进,且彼此间有联有分,协同推进。最后,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调动政府、民间组织、企业的力量,组建官民基金、官民合作机构等,以“官民一体”的形式协同推进。

[1] 日本文化庁.文化芸術の振興に関する基本的な方針-文化芸術資源で未来をつくる-(第4次基本方針)(平成27年5月22日閣議決定)[EB/OL].(2015-05-22)[2017-02-15].http://www.bunka.go.jp/seisaku/bunka_gyosei/hoshin/kihon_hoshin_4ji/pdf/kihon_hoshin_4ji.pdf.

[2] 生越由美.文化産業を育成する知的財産に関する調査研究[EB/OL].東京財団研究報告書,(2016-10-17) [2017-01-15].http://www.tkfd.or.jp/admin/files/2006-17.pdf.

[3] 財団法人日本福岡アジア都市研究所.「文化産業」振興における日中都市間協力に関する研究報告書[M].2008:15.

[4] 日本文化庁.文化芸術振興基本法(2001年法律第148号)[EB/OL].(2001-12-07)[2017-02-12].http://www.bunka.go.jp/seisaku/bunka_gyosei/shokan_horei/kihon/geijutsu_shinko/kihonho.html.

[5] 国際交流研究会.新たな時代の外交と国際交流の新たな役割~世界世論形成への日本の本格的参画を目指して~[J].国際交流基金,2003:45.

[6] E’con Futre Networks.日本文化ブームから文化外交まで·第8回·日本政府/産業界、文化交流·文化外交[EB/OL].(2010-12-12)[2017-03-16].http://www.econfn.com/ssk/bunka2/bkgk2-8.pdf.

[7] 知的財産戦略本部コンテンツ·日本ブランド専門調査会.日本ブランド戦略~ソフトパワー産業を成長の原動力に~[EB/OL].(2009-03-10)[2016-11-01]. http://dl.ndl.go.jp/view/download/digidepo_3531132_po_sankou1.pdf.

[8] 経済産業省.クール·ジャパン戦略(中間とりまとめ(案))[EB/OL].(2012-06-09)[2017-02-05].http://www.meti.go.jp/committee/kenkyukai/seisan/cool_japan/pdf/012_02_00.pdf.

[9] 首相官邸.「日本の美」総合プロジェクト懇談会の開催について[EB/OL].(2015-10-07)[2017-02-12].http://www.kantei.go.jp/jp/singi/nihon_bi_sogoproject/dai1/gijisidai.pdf.

[10] [美]查默斯·约翰逊.通产省与日本奇迹——产业政策的成长(1925-1975)[M].金毅,许鸿艳,唐吉洪,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35.

[11] 日本文化庁.関西元気文化圏の取組[EB/OL].(2013-01-08)[2017-03-12].http://www.bunkaryoku.bunka.go.jp/kansai/_module/js/parts/kansai_panfu.pdf.

表1 日本文化领域主要政策一览表

表2 文化振兴的相关指标(到2020年末)

资料来源:日本文化庁:『文化芸術立国中期プラン』、2014年3月、http://www.bunka.go.jp/seisaku/bunka_gyosei/hoshin/pdf/plan_2.pdf

表3 文化厅成立的部分官民协商平台

资料来源:日本文化庁:『文化審議会·懇談会等』.http://www.bunka.go.jp/seisaku/bunkashingikai/kondankaito/

图1 海外需要开拓机构运营机制

注:(1)海外需要开拓机构存续时间约为20年;(2)图中金额为截至2015年12月的出资额

资料来源:経済産業省商務情報政策局:『クールジャパン機構について』、2016年1月、http://www.meti.go.jp/policy/mono_info_service/mono/creative/160106CJfundJanuary.pdf

图2 酷日本机构国际合资案例

资料来源:クールジャパン機構(株式会社海外需要開拓支援機構):『中国(寧波市)におけるジャパン·ンターテイメント型の大規模商業施設事業へ出資』、2014年9月25日、https://www.cj-fund.co.jp/files/press_140925-5.pdf

[责任编辑:陈淑华]

G11

A

1007-4937(2017)05-0041-07

2017-04-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企业‘走出去’战略中的协同支持体系研究”(15BGJ06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战后日本提升国家软实力研究”( 11JJD770025)

程永明(1972—),男,山西太谷人,所长,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从事日本企业经营、中日经济关系史、企业战略研究。

猜你喜欢

官民实力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行政执法中的枢纽——官民关系》
探寻日本
实力抢镜
司法审判如何对接道德方能让群众信服之冷思考
——从于欢案“官民”互动和江歌案的中日舆论反差说起
《黄金时代》日本版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乡土社会“官民”纠纷的化解原则与消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