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及肝功能的影响

2017-10-27解放军第154中心医院464000张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20期
关键词:附表负性肝功能

解放军第154中心医院(464000)张丽

肝硬化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病因复杂,症状反复,久治不愈,晚期易引发严重并发症,造成患者死亡,“乙肝-肝硬化-肝癌”被临床称为肝脏疾病三部曲[1]。目前临床治疗肝硬化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患者因长期饱受病痛折磨,易产生严重的负性情绪,对治疗丧失信心,甚至抵触治疗[2]。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在治疗中的依从性,同时也更注重提高患者的整体愉悦程度,从而提高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增强治疗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及肝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附表1 两组负性情绪与遵医行为评分对比(±s,分)

附表1 两组负性情绪与遵医行为评分对比(±s,分)

组别 负性情绪 遵医行为对照组(n=33) 6.17±2.28 32.25±3.59观察组(n=33) 2.34±0.41 48.67±4.72 t 9.497 15.906 P<0.05 <0.05

附表2 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s,U/L)

附表2 两组肝功能指标对比(±s,U/L)

组别 ALT AST对照组(n=33) 54.72±8.37 57.34±9.25观察组(n=33) 43.65±6.59 46.54±7.98 t 5.969 5.078 P<0.05 <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与心理护理(观察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39~78岁,平均(56.67±3.51)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3.29±1.02)年。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4例;年龄37~77岁,平均(56.42±3.83)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15±1.23)年。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治疗方法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嘱咐患者家属加强夜间护理频次,减少患者粗糙食物的摄入,避免上消化道出血;同时减少高氮量食物的摄入及镇静类药物的使用,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嘱咐患者家属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与行为习惯,禁烟禁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对于有腹水者应低盐饮食,对于血氮增高者限制蛋白摄入。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心理干预,方法如下:采用一对一交流的方式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想法与性格特点,对于内向、不敢表达内心想法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增加坦诚交谈的次数,减轻患者的戒备;对于接受能力差、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对于疾病不了解或对治疗方案产生怀疑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播放视频资料、组织专业座谈交流会等形式让患者通过正确的途径认识疾病,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答,尽可能缓解患者心理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参与到治疗与护理工作中。

1.3 评价指标 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情绪状态、遵医行为及肝功能。采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4]从焦虑、抑郁、紧张、烦躁等方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每项满分4分,分数越高表明负面情绪越严重。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AST、ALT水平;从饮食、用药、复查、作息、戒烟戒酒等方面评估患者的遵医行为,分数越高表示遵医意识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与遵医行为 观察组心理情绪状况、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肝功能 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3 讨论

肝硬化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在其病情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肝功能不全与静脉高压两种,晚期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5]。长时间的治疗会造成患者心理、情绪出现问题,无法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降低治疗效果,使得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肝功能出现进一步恶化,病情的恶化使患者丧失治愈的信心,长此以往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与预后[6]。

据相关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缓解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效果,改善患者预后[7]。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与心理疏导方式,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从专业角度认识疾病、认识治疗,更改以往错误的认知以及不良饮食、行为习惯,提高患者的遵医意识,从而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使患者得到良好预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即采用了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理情绪状况、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肝硬化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负面心理状态,增强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与肝功能指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附表负性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