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患儿输液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2017-10-27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463000徐二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20期
关键词:输液依从性静脉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463000)徐二红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受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的影响,在静脉穿刺及输液过程中容易发生哭闹、烦躁等不良情绪,可能对输液及疾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对治疗方式方法的可接受程度,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输液患儿有着不同的依从性,因此输液效果及药物应用率也存在明显差异。相关研究通过观察年龄较小的输液患儿的心理活动及生理特点,发现心理护理能够有效解决患儿依从性差的问题,我院选择2014年6月~2016年7月在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15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150例,均符合静脉输液适应症,已将常年输液患儿、合并严重慢性疾病患儿剔除。将全部患儿按照临床护理方法不同进行随机分类,观察组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在1.5~7岁之间,平均年龄(4.00±1.26)岁,疾病类型:发热29例,腹泻22例,支气管炎18例,其他6例。对照组75例,其中男38例,女37例,年龄在1~9岁之间,平均年龄(4.16±1.30)岁,疾病类型:发热33例,腹泻19例,支气管炎15例,其他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情况上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具体措施:①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可以将输液室进行改造或装修,在墙上张贴动漫画报、卡通图片等,增添儿童色彩,配置色彩鲜艳的儿童沙发,在患儿输液时播放卡通片。②输液前向患儿家长介绍输液环境,减少患儿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同时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家长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输液治疗的必要性,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安抚其不良情绪消除紧张顾虑。对患儿家长的无理行为尽量宽容和理解,避免针锋相对激化矛盾。在输液时鼓励患儿家长参与其中,配合护士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使患儿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心,心理得到支持与安慰。③如果患儿有哭闹或抵触情绪,可在输液前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亲切地称呼患儿小名,并抚摸患儿头部或拉住小手,告诉患儿打针并不可怕,只需要轻轻扎以下就可以,向患儿家属介绍输液不配合所带来的后果,如劝说无效可用眼神示意家长,帮助说明输液的重要性,在家长的帮助下固定穿刺部位,对于穿刺及输液中积极配合的患儿需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通过拍手、拥抱等方式鼓励,促使患儿配合完成输液过程,减少不依从行为的发生。

附表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s)

附表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s)

组别 例数 服务态度 健康教育 病区环境 穿刺效果 输液质量 总分(分)观察组 75 17.4±2.0 18.3±1.6 16.3±2.2 18.5±1.6 17.9±1.5 95.2±4.4对照组 75 11.2±1.7 12.0±1.3 9.5±1.6 13.6±0.9 12.4±0.8 78.1±2.5 t 8.665 11.450 9.970 14.342 13.570 10.34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儿依从性情况,依从性良好标准:患儿无哭闹或抵触情绪发生,能够主动配合,静脉穿刺时稍有动作但不影响穿刺操作;依从性差标准:患儿哭闹或抵触情绪明显,穿刺时动作幅度较大,需在他人协助下进行穿刺或需多次穿刺。②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护士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病区环境、穿刺效果、输液质量,满分100分,评分与满意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采用Epidate3.0录入、核对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两组或多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的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输液治疗依从性调查结果对比 观察组有69例(92.0%)依从性良好,对照组有52例(69.3%)依从性良好,P<0.05,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 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详见附表。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单纯生物治疗已逐渐向心理-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和情绪进行调节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2]。儿童是输液患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心理、生理成熟度与成人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哭闹、烦躁、抵触等不依从行为,这些负性情绪都会直接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治疗效果,而且负性情绪还有可能增加疼痛敏感程度[3][4]。

本研究中观察组75例患儿经心理护理后,有69例患儿依从性良好,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表明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输液依从性,使患儿自愿接受输液穿刺,与国内外报道[5]一致。此外,观察组经过心理护理干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通过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能够提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消除患儿家长顾虑,避免产生护患纠纷。现代护理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从单纯的生理护理转为生理-心理-社会多层次综合护理,人们逐渐意识到心理护理在疾病转化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心理护理能够促进疾病康复,保证患者得到舒适的诊疗服务。在进行心理护理前,医护人员首先需要取得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同时根据患儿身心特点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通过抚摸、拉手、语言沟通等方式消除患儿恐惧心理,感受来自外界的温暖和善意,从而积极配合穿刺操作[6][7]。

综上所述,对输液患儿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影响患儿的感受认知,改变其心理状态及行为,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在患儿输液护理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输液依从性静脉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颈枕输液袋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