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输液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2017-10-27首都医科大学昌平教学医院100200孙京陈庆梅郝桂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20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输液

首都医科大学昌平教学医院(100200)孙京 陈庆梅 郝桂兰

品管圈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及护理质量管理[1]。我院输液室于2015年12月对输液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组建了品管圈小组“风帆圈”,旨在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3月某三级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从事静脉穿刺操作200人次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手卫生依从性,其中品管圈活动前100人次,品管圈活动后100人次。

1.2 方法 采用自愿报名方式,成立QCC小组,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4人、护士2人,经大家选举由一名专业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强的护师担任圈长,护士长设为辅导员。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2]选定主题。提出输液室护理工作中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主题为“如何提高输液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2 结果

2.1 现状的把握 圈员运用鱼骨图法,对在现状把握中查找到的各种原因进行详细归类[3],详见附图1。QCC活动前,随机抽查急诊输液室护理操作100人次,洗手缺陷总例数34人次,洗手合格率为66%。通过调查发现,发生护士未洗手的主要因素确定为输液室护士重视程度不够、高峰时段护理人员不足、科室质控力度不足。

2.2 对策拟定 针对解析得出的要因分别拟定相应的对策[4],圈员对提出的对策根据80/20原则进度。打分后共选定7项对策,根据对策的共性,将7项合并为3个主要对策: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输液室护士重视程度;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时段护理人员;加强科室质量控制力度。

附图1 输液室护士手卫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附图2 输液室护士手卫生改善前后对比。A:改善前;B:改善后

2.3 对策实施 (1)针对输液室护士重视程度不足,采取措施:①于2016年1月进行手卫生重要性知识培训,增强手卫生意识。②2016年1月手把手培训,人人考核,制定考核表、细化评分标准。(2) 针对输液室高峰时段护理人员不足,采取措施:①2016年2月,输液室患者集中时,弹性排班。②排班时采用新老搭配原则,保证穿刺成功率。(3)科室质控力度不足,采取措施:①每日夜班小组长随时抽查。②于2016年1月开始严格执行绩效考核,未按要求及时、正确洗手者立即记录纳入绩效,当月奖金兑现。

3 效果确认

3.1 有形成果 在QCC活动后,随机抽查急诊输液室护理操作100人次,洗手缺陷总例数10人次,洗手合格率为90%,见改善前后的柏拉图。通过品管圈活动,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由66%上升至90%,得到了明显提高(详见附图2)。

3.2 无形成果 圈员在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影响力、学习积极性、个人综合能力、荣誉感、品管圈手法、成就感等方面都较活动前有明显提高。

3.3 标准化 将通过实践证明的能够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标准化,制定《输液室手卫生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输液高峰时段应采取弹性排班原则》。

4 讨论

4.1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知道了在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基层人员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的活动时组成的小组称为品质圈,通过它控制手卫生初见成效。输液室护士治疗接触各类患者,手成为病原菌传播的载体。如果因为输液室工作量大,自我防护意识差,洗手依从性低,就容易通过此环节造成医源性感染。因此,手卫生在控制医院内感染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4.2 通过本研究针对主因采取的三大对策,大大提高了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规范了输液室护士手卫生流程。输液室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在接触患者后洗手、无菌操作前洗手、正确运用速干手消毒剂及接触患者体液后洗手均有明显改善,洗手率由66%上升至90%。大大减少了因手卫生问题造成的院内感染。

4.3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在不断地学习与探索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品管圈工具的实用性。圈员学会了如何运用好品管圈这一管理工具,将有助于提高护士在今后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PDCA法则解决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患安全。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输液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如何提高品管圈圈会质量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颈枕输液袋
品管圈“转”起来